彝族余继聪 童生
注册时间: 2008-02-22 帖子: 16
彝族余继聪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5-09 22:30:52 发表主题: 谈散文网络和网络散文 |
|
|
谈散文网络和网络散文 余继聪
今日得知,我的文章《收藏阳光》被选做江苏省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大阅读材料,我真的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对网络文学进行了一番思考。
作为一个老网民,我自己低估了网络文学的价值,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论坛、网络文学期刊的影响。而且我对网络文学期刊的价值评价不高,不够重视。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刊引起了一位高三语文老师或者是高中语文教研员的重视,他把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刊的文章设计进了高三的调研考试题中,题目设置还很巧妙。
说真的,从“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论坛前身“中国美文”于2005年6月建设成,到2007年6月又改建了新论坛,2007年7月15日又建设成“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新浪博客圈子,一直到现在,“中国美文”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很多网络读者和网络作家的心。
“中国美文”这个网络概念,我是在2005年7月某日跟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月刊原主编刘会军老师(今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电话聊天时提出的,当时我提出的概念还有“中华美文”“中国散文”。
我曾经于2002年开始就多次建议《中华散文》编辑部创建自己的网站论坛“中华散文”,未果,于是在2004年冬季跟刘会军老师策划,他担任顾问,我创建网站。可见人民文学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已经热情关注和支持中国美文网论坛的创建发展。
开初网论坛名字我想叫“中华散文”网。刘老师觉得不妥,担心他不负责该杂志后,引发问题。于是,我提出了前面讲的三个名字向他请示。之后就定下了“中国美文”这个名字,因为是在刘老师鼓励和支持下建设的,又因为想尽快打响这个名号,所以定下这么个大气的名字。
之后,“中华散文”“中国散文”等论坛和圈子相继模仿产生。
2005年底,散文选刊杂志副主编葛一敏老师,主编王剑冰老师等人纷纷表示了对网络散文、对建设中国美文网论坛的热情支持,于是他们担任了网论坛总顾问、主办人。经过葛一敏老师热情努力帮助,王主编同意,2006年第12期《散文选刊》刊发了“中国美文”网(原创)散文辑,一共六篇,全部从我们的中国美文网论坛选发,分别是渔人(张利文)《穿长衫的人》、李智红《香格里拉高原》、宋晓杰《隔夜亲情》、崔东汇《对经典的一种解读》、也果《节目单》和若荷的《记忆里的黑白色》。其中,李智红的《香格里拉高原》还被《散文选刊》聘请的200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推选委员会推选为“200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提名作品”。
中国散文学会对网络散文、对散文网络、对“中国美文”网论坛的发展同样一直热情支持,积极关注。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宗仁老师多次在电话中热情鼓励我们,董彩峰老师也多次肯定了我们的论坛办得好。葛一敏、王剑冰、董彩峰等老师还多次上中国美文网论坛浏览论坛的发展情况。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中国散文》2004年第四期还详细报道了中国美文网论坛的创建和发展情况。这也是官方文学组织首次对网络文学、网络散文、散文网络的郑重宣传报道,可见中国散文学会对网络散文和散文网络的发展重视由来已久。
2007年第9期《散文选刊》再次从“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论坛选发了四篇原创网络散文。
这是《散文选刊》首次选发网络散文,首次刊发原创散文小辑。对于中国网络文学、网络散文和散文网络的发展来说,这是里程碑式的创举,为中国网络文学、网络散文和散文网络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件事情必将记录进中国网络散文史、中国网络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散文选刊》开创了选刊类杂志选发网络散文、网络文学小辑的先河。
我从2002年底在网络上投稿,到目前为止,在网络上贴出文章将近两百篇,比较早的由于网页更新,已经搜索不到,而我自己的旧电脑又突然坏掉,突然换了新电脑,没有转存到新电脑。
回想1996年左右张宁副校长培训我校教师用电脑586,到2003年他又亲自教会我发电子邮件,我才第一次投稿给《中国教育报》等,我发觉,我与网络、网络文学的缘分产生得虽然晚了些,慢了些,不过,我与网络文学的缘分委实不浅。我刚刚学会发电子邮件,抖手抖脚发电子邮件投给《中国教育报》的文章《炊烟的味道》,竟然在2004年2月12日发表了。投出去后,我根本不敢奢望能发表,也想不到竟然会发表出来,感谢中国教育报编辑潘国霖老师。
此文发表后,我一无所知,大概是在2004年2月二十几号,突然收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旦昕老师来信,告诉我,说该文发表了,他读到后很喜欢,就打印下来邮寄给我,并且给了我他的名片,说他喜欢云南,当年结婚度蜜月就是到的云南,2003年他们一家三口又再次重游云南。
之后,该文陆续被《散文选刊》6期,《青年文摘》红版8期,《读者》乡村版8期等将近二十家刊物选载。
这几年,我在电脑上打出了将近二百篇文章,贴在网上,我因此认识了大量的一流网络作家朋友,比如马明博、阿贝尔、陈礼贤、李汀、杨献平、傅菲、宋晓杰、王芸、江少冰、郑小琼等人,还和张天福、乔忠延、周同宾、张乃光、李萍、李智红、陈洪金、李新勇、孙蕙、也果、枯荷雨声、西安冰山、淡露濯荷、陈柔荑、峻毅、于燕青、李安平、杨永康、周伟、陈元武、江南月、葛芳、沙爽等数百位网络文学实力派作家成为了好朋友。
按《散文选刊》主编王剑冰老师意思,我策划创建“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新浪博客圈子。7月,请曹丽琴帮我创建,目前圈友已经达到将近两千人。之后她又应我请,帮助创建“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刊。目前,圈子已经有将近一千八百名圈友,其中大多数为散文作者,有不少是知名作家和各省、各市县文联和作协主席副主席。网刊已经编辑制作出版了15期。
我很高兴,第13期选编的我的文章《收藏阳光》被选做江苏省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大阅读材料,涉及分数20分。
我曾经怀疑过网刊、论坛和圈子的作用,也曾经想放弃,也曾经多次询问过西安冰山、江南月、淡露濯荷等人,我们做这些事情,费精神,伤眼睛,究竟有多少意义。在我彷徨想放弃中,是他们给我鼓劲和开导。我感谢他们。
从2000年“新散文”等论坛建立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散文论坛、综合性文学论坛已经不计其数。新散文论坛在马明博和江南梅等人的主持下,曾经先后在天津的《散文》月刊开设专栏一两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华散文》月刊开设专栏一两年。因为新散文依托权威散文期刊,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统地位”优势,遂成人气最高的散文网论坛。当然,新散文对中国网络散文的发展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还曾经评选出若干名新散文奖。这些得主和活跃在新散文网论坛的很多作家经过这些年的相互切磋和发展,大批已经成为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卓有成效的散文作者和作家。
杨献平等人创办“外围文学论坛”。之后,他把老论坛建设成“散文中国”。当时我和他是好朋友,他曾经与我多次协商,想把他们的论坛与我们的“中国美文”论坛合并,以聚合人气,减少朋友们在各论坛重复发帖子的麻烦。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未果。之后,他把论坛和江南梅等人的新散文论坛合并为“新散文——散文中国”。其后,又改叫“散文中国——散文原生态”等,几易其名。他们采用让论坛成员集体订阅《岁月》杂志的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文联主办的《岁月》杂志开设过几期专栏“散文原生态”,还选编出版了《散文原生态十三家》,由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8年初,因故,“散文中国——散文原生态”论坛关闭。我很遗憾,杨献平和江南梅都曾经是我的好朋友,都对中国网络散文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付出过无数心血。做事情很难,特别是我们这些人,所以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他们都与我疏远了,但我一直敬佩他们,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散文家网论坛,也曾经火红一时,那是许俊文老师等江西的作家主办《散文家》杂志期间,散文家网论坛以《散文家》为依托,给给杂志推荐过一批稿子,于是得以发展红火。由于种种原因,只办了一年,《散文家》杂志就停刊,散文家网论坛从此失去依托,斑竹和副斑竹等人从此懒得经营,于是散文家网论坛逐渐冷清。
这三个网论坛,特别是前两个,对中国网络散文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必将记入中国网络散文发展史。
其他的散文网论坛、综合性论坛多如牛毛,但是都没有前面几家的优势,没有传统媒体刊物依托,举步维艰。
网络散文论坛,在初期阶段,本身还很稚嫩,所以得暂时依托纸媒体刊物,争取发展机会。马明博、杨献平、江南梅等人都很聪明,知道这一点,所以马明博依托《散文》《中华散文》,杨献平依托《岁月》,江南梅依托《文学港》和她编辑的报纸,为他们主持的散文网论坛的发展赢得了机遇。只不过,杨献平主持的网论坛和江少宾等人主持的“散文家”网论坛创办较晚,网络文学论坛已经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杨献平主持的网论坛和江少宾等人主持的“散文家”网论坛失去了先机,没有马明博等人主持的新散文网论坛的好运气。
我们在2005年6月创办“中国美文”网论坛的时候,也是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华散文》月刊为依托,主编刘会军老师已经答应在杂志开设“中国美文”专栏,每期从“中国美文”网论坛选发几篇文章。事情正在酝酿中,新散文网论坛内部出事,鉴于此,刘老师遂打消了为任何散文网开设专栏的想法。
有人说,网络文学、网络散文,由于创作随意性大,不严肃认真,所以其艺术性、思想性总的来说普遍较差。我不这么认为。
我自己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在博客上写文章,让网络来给我保存文章,这样保存文章,比较把稳,不会因为有病毒袭击而消失。写到那里告一段落,就暂时打住,下次接着写。但是,我写文章,是真的认真写,反复修改,基本上在写之前都经过反复构思和酝酿,不像有的网络写手,真的是记日记。我要先想好题目、主题,在心里打好腹稿提纲才动手写。一篇博客文章写完,还要反复思考,每每有新想法,每每发现文章中的问题,都会尽快登陆博客,进去修改。
在网络、博客上写文章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听到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我的很多文章就是这样很快得到了一些读者甚至是专家级别的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的。所以说,在网络上写散文,最大的好处是便于自己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文章,较快使自己的文章更完美,使自己较快取得进步。比如我的《酒话三题》,已经发表在云南省文联主办的《边疆文学》2008年第4期。文章在博客上陆续写出来后,得到了我的大学恩师、云南师范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云南著名文艺评论家张运贵教授等方家的及时评价和指正。我迅速把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我甚至把张教授等人跟帖中的几段话直接添加进我的文章,这些段落和句子立刻为我的文章大大增色。
又比如我的《阳光的味道》,是今年年初写的,在大年初一,发表在《云南日报》副刊上,但是我无法听到任何意见和建议。但是,在我的新浪博客和“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论坛上,这篇文章却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作家朋友和方家的指点、建议和意见。我做了思考,发觉他们讲的很多东西很有道理,于是迅速根据朋友们跟帖里的这些看法修改了我文章中的缺憾处不足处。最后两段的几句话,直接采用了某些朋友跟帖中的美丽句子,现在想来,我都十分感动,十分感激这些真诚地给我指出文中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却被我忘记了的朋友们。
在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的这套考题中,最后一题是这样的:
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
答案是:收藏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把“爱”比作阳光是:文章主旨的升华;把阳光——爱收藏在心中,就能像文中女孩一样充满动力。即使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遭受重重挫折,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永远充满希望。
如果不是在网络上写作,不是贴在我的新浪博客和“中国美文——散文选刊主办”网论坛上,不可能得到朋友们、方家们的及时指正、意见和建议,就无法弥补我这篇文章的不足。那么我这篇文章就无法“升华主旨”,无法具有“深刻内涵”。
现在,网络散文已经被大量选入纸媒体报刊,选入试卷和书籍,还在闭着眼睛说,网络作家的作品、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就是不如传统写作者、传统作家的文章,就是不如纸媒体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仍然说网络文学的艺术性不高,无疑是不客观公正,无疑是不负责任的。
虽然,网络文学的发展必将冲击到纸媒体文学的生存,网络作家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传统写作方式的作家的利于,网络散文作家也必将威胁到传统写作方式的作家。但是我们应该心胸博大一些,对网络文学、网络散文这样的新事物应该宽容一些。何况,传统写作方式的作家也应该虚心学习,换换笔了,网络写作修改真的很方便,其他好处也很多。 |
|
返页首 |
|
|
|
|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5-11 05:02:07 发表主题: |
|
|
读了余君的文章,我也有一些类似的想法:
网络散文,当然有较多初学者的习作。
希望这部分作者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希望他们看回贴,认真对待别人的心血付出。
很遗憾的是:只挂自己的作品,不读别人的作品,不回贴。相互尊重啊!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
|
返页首 |
|
|
|
|
荷梦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2-19 帖子: 2826 来自: 湖北,黄梅 荷梦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5-12 02:20:19 发表主题: |
|
|
网络写作,文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对彼此的发展与提高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