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0-19 04:29:21 发表主题: 雪绒 :在两种语言中游走的诗人 |
|
|
雪绒 :在两种语言中游走的诗人
-- 介绍诗人非马和他的英文诗集《秋窗》
刚接触非马的中文诗还是十多年前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罗格斯大学东亚系图书馆翻到几大本台湾现代诗名家系列,那时候我对台湾诗坛的状况知之甚少,而匆匆的浏览中,有几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洛夫、郑愁予等,其中还有一位,就是非马。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非马,得知他出版了英文诗集《秋窗》(Autumn Window),品读之余,更为他能娴熟地游走在两种语言中,把他自己汉语诗歌中的那些经典特色──比如凝练简洁的语言、富含逻辑思维的底韵、鲜明的意象、以及迂回深远的寓意等等,重现在英文语言中而倍感欣喜。
纵观中美文学史,能同时在中文英文这两种语言中畅游的优秀诗人实不多见。英文诗集《秋窗》的成绩也得到了美国诗坛同行的肯定和赞许。《芝加哥论坛报》对非马的诗歌艺术从形式到内容做了准确的概括和综述,它称赞《秋窗》“再自由不过的句式,而且同时具备自律力”,其中“清晰可见的人性光谱会让读者点头、微笑甚至擦拭泪眼。”
《秋窗》总共分五个部分:“观瀑”、“马年”、“在风城”、“对话”和“四季”。这些标题大多取于他自己的诗名,首尾部分是两小集对自然的近亲和拟人表达。中间部分的“马年”主要收集了一些有关中国和思乡题材的经典诗,“在风城”记录了诗人居住在风城芝加哥的心旅路程,而“对话”则是一组超文化超国界,颇具人文情怀的严肃作品,其中有时事人生的思索,对战争凶残的憎恶,和对弱者、穷人的悲伶。
《秋窗》里的许多诗是非马先生在自己中文诗基础上的再创作。诗人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有一点是纯粹的诗歌翻译所不能做的,那就是诗人无需遵从“一切忠于原著”的翻译准则,可以更大限度地在原诗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句式表达,选词造句更加放得开一些。还有一点,非马的大多数短诗都是无韵诗,它们是靠句子本身的抑扬顿挫,靠巧妙地断句和诗意自身的曲折张力等形成的内在韵律。这大概是新诗和旧体诗的最大不同。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现代诗人的自由度已被时代大大地提升,你可以自由选择压不压韵,你可以自由断行分段。现代诗人面临的困境不再是被旧体诗的格律捆绑,而是怎样选择或者自制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形式。太自由了则不自由。杂乱无章、缺少自律力和意象堆积、语言生涩累赘等通病,都是现代诗“自由”过头后的代价。
而非马诗歌文体中表现的自由,就不是那些没有节制漫无目的散乱句式和意象。许多时候,它们是一种灵活的句式变换,各自遵从其内在的逻辑寓意韵律,尽量用简短精炼的字词,表达一种凝练的充满人生哲理的意义。正是他这种自由体的现代风格,让诗人能够绕开诗歌翻译中最难直译的音韵,寻求英文和汉语在语言其他形式上的共同点。
非马根据中文诗重新用英文创作的《Mountain(山)》就是很好的一例,它打乱了中文诗的原句式,但寓意又滴水不漏地在英文中重新展现。中文的原诗是这样的:“小时候/爬上又滑下的/父亲的背/仍在那里//仰之弥高。”
当诗人用英文叙说,他用了英文语言中抓眼的句式造成悬念:“It's still there(他仍在那儿)/for me to(等我去)/climb(爬)//Looming from my childhood(童年的幻影)/my father's(我父亲的)/back(脊背)”。其中,英文looming(海市蜃楼般的幻觉)一词用得相当漂亮。这首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没有用冗长的篇幅述说山如何伟岸沉默,父亲怎样地忠厚尽责,令孩子一生尊敬依靠。一切亲情尽在不言中,都浓缩在非常精短的几句话里,让读者自己想象回味。《秋窗》中类似的实例,多不胜数,他的中文经典名诗《醉》、《鸟笼》、《领带》等,也都有很到位的英文再现。
诗人非马对英文诗歌语言的修养,大概得之于他几十年在美国的切身生活经验,七部中英互译的诗作,还有他对不同种类的诗歌创作和交流等活动的积极参与。芝加哥是个跟诗歌很有缘分的城市,它产生过许多在美国诗坛上煜煜生辉的诗人如已故诗人卡尔·桑德堡,现在仍活跃在美国诗坛的华裔诗人李立扬(他专门为非马的《秋窗》写了介绍)。蜚声美国文坛的《诗刊》(The Poetry Magazine)总部也设在芝加哥。《芝加哥论坛报》曾描述非马在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工作时,常常和美国同事利用午饭时间交流诗歌,非马自己也时常用文章的形式记载和周围诗人的每月聚会。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非马,一个出版了十几本中文诗集(其中一些被大陆和台湾的教科书选用)的诗人,一个核工博士,一个在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曾被许多美国同行诗人选举为伊利诺州诗人协会的会长。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他的《秋窗》会因为读者的喜爱,一版再版。
提前从阿冈国家研究所退休的诗人非马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远马不停蹄。他也是个多种艺术并进的多面手,除了做诗行文,还尝试绘画、雕塑,常常在当地图书馆诗歌朗诵会和画展、雕塑展同时举行。大概是工程师出身的缘故吧,非马也时常利用互联网跟五湖四海的诗人交流。他的学识,他的平易近人,他对诗歌和诗歌翻译的造诣,对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等,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敬,许多年轻网友和诗人作家都很自然地称他非马老师。
前不久,芝加哥一个书商通讯把非马列入值得收藏的芝加哥诗人名单中。这名单包括了芝加哥著名诗人卡尔.桑德堡、《诗刊》创办者女诗人孟罗(Harriet Monroe)、以及刚去世的前任伊利诺州桂冠诗人布鲁克斯(Gwendolyn Brooks)等。《秋窗》取名于非马82年写给太太的一首短诗:“进入中年的妻/这些日子/总爱站在窗前梳妆/有如它是一面镜子”“洗尽铅华的脸/淡云薄施/却雍容大方/如镜中/成熟的风景”。“成熟的风景”也可以形像地概括非马的诗歌创作成就。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播种季节,借著《秋窗》这扇稳固的窗口,让我们期待诗人非马更多的秋日收成。
原载:《侨报副刊》2005年4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