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老朽 秀才
注册时间: 2008-04-10 帖子: 163 来自: 安徽芜湖 杏林老朽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06-18 13:32:41 发表主题: 老朽扎记:《经方实验录》(十八) |
|
|
泽泻汤证
管右,住南阳桥花场。九月一日,咳吐沫,业经多年,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
泽泻一两三钱、生白术六钱。
注:
1. 冒眩:证名。即眩晕。见《金匮要略•痰饮咳...冒。眩言其黑,晕言其转,冒言其昏,一也。”
2.支饮:病名。四饮之一。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以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用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按】本案病者管妇年三十余,其夫在上海大场蒔花为业。妇素有痰饮病,自少已然。每届冬令必发,剧时头眩,不能平卧。师与本汤,妇服之一剂,既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五剂,其冬竟得安度。明年春,天转寒,病又发。
师仍与本方,译泻加至二两,白术加至一两,又加苍术以助之,病愈。至其年冬,又发。宿疾之难除根,有如是者!以上自小青龙汤至泽泻汤凡五证,皆治痰饮。小青龙汤以心下有水气为主,射干麻黄汤以喉中水鸡声为主,苓桂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以吐涎沫为主,皂荚丸以胶痰为主,泽泻汤以眩目为主,此其大较也。
注:
1. 痰饮:病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但此书记述之痰饮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则概括多种饮病,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此数种中之痰饮,则属狭义之范畴。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周左,早年精气不固,两足乏力,头晕目花,证属虚劳,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二钱、龙骨一两先煎、左牡蛎三两先煎、大黑枣十二枚、生姜八片。
【按】《要略》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故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吾师治此种病,一二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时事新报馆黄君舜君患遗精已久,多劳则剧,不喜服重剂药,为疏桂枝、白芍各钱半,炙草一钱,生姜一片,大枣四枚,龙骨、牡蛎各三钱,三服而瘥,另有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愁眉不展。余慰之曰:何惧为,予有丹方在,可疗之。以其人大胆服药,予桂枝、白芍各三钱,炙草二钱,生姜三大片,加花龙骨六钱,左牡蛎八钱,以上二味打碎,先煎二小时。一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三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一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十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三两,龙骨六两,牡蛎八两矣。其他验案甚多,不遑枚举。
曹颖甫曰:此方不惟治遗精,并能治盗汗。十余年中,治愈甚众,但以数见不鲜,未录方案,并姓名居址而忘之矣。按桂枝汤本方原为营弱卫强,脾阳不振,不能令汗出肌腠而设。故辛甘发散以助脾阳,令肌腠中发出之汗液,与皮毛中原有之汗液混合而出,然后营气和而自汗可止。盗汗常在夜分,营气夜行于阳,则其病当属肌腠不密,汗随营气而外泄。营病而卫不病,亦为卫不与营和,故用桂枝汤本方,以和营卫二气,加龙骨牡蛎以收外浮之阳,故盗汗可止。若营卫未和,而漫事收敛,吾知其必无济也。
注:
1. 失精:即遗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2. 女子梦交: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梦与鬼交。症见睡则梦中交合,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甚则喜怒无常,妄言妄见等。
3. 不遑huánɡ枚举 :犹不胜枚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季左十月十二日夜寐喜盗汗,脉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川桂枝四钱、生白芍三钱、生草一钱、龙骨四钱、左牡蛎一两、生姜八片、红枣十二枚
【按】《要略》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巢源 •虚劳盗汗候》云: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皆为盗汗脉也。
丹波氏云:《金鉴》云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未知其意如何,盖虚劳盗汗,脉多虚数,故有此说乎?吾师则曰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得而主之也。如本案所示,即其一例。服药后,每每周身得微微热汗出,以后即不盗汗矣。余用本方者屡得效,与治失精同。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本汤既可治盜汗,又可治遗精,更可治盗汗之兼遗精者,所谓虚劳人是也。
注:
1. 虚劳:病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又作虚痨。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_________________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