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叶 秀才
 
 
 注册时间: 2007-02-17
 帖子: 769
 
 秋叶北美枫文集
 | 
			
				|  发表于: 2007-04-25 19:08:42    发表主题: 读中贞兄<<诗仙礼赞>>有感 |   |  
				| 
 |  
				| -------------------------------------------------------------------------------- 
 偶然翻到一旧作, 贴出讨教如下:
 
 
 去年获悉中贞兄的<<诗仙礼赞>>夺魁后, 再次要求贴出共赏, 今终能如愿以偿, 无任感谢。 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很忙, 至今方能有暇谈及浅见, 恕为见谅。
 
 就我所见, 能以如此长诗描写李白的生平的作品,实是不可多得, 最长的可能要数中贞兄的这大作了。
 
 从形式上看, <<诗仙礼赞>>是古体诗, 这种体裁没有象近体诗在韵律方面的严格要求, 但是该诗在对偶, 对仗和用韵方面都很为讲究,读来如行云流水, 令人欲罢不能, 可见作者功力的深厚。
 
 从结构上看, 该诗一共七篇,分开描述李白的一生的主要的大事经历:
 
 第一篇写从李白的少年时代的饱读诗书, 天才横溢开始:(原诗是以繁体贴出,时间关系只能是COPY了)
 
 少年與友比情懷, 敢對千關氣如鼓。
 身材七尺不嫌微, 謀略萬夫無可估。
 曦誦春秋夕誦詩, 日通文章夜通賦。
 
 
 第二篇写其步入翰林, 斗酒三千, 诗魂万句的浪漫情怀:
 
 靈氣飄然入翰林, 飛龍輦蓋騰仙境。
 供奉皇宮天寶年, 獨來獨往詩人性。
 
 對酒當歌存永遠, 盡歡月影著長聯。
 斗酒三千名不朽, 詩魂萬句總良篇。
 
 诗人虽身在宫中, 但终是崇尚自由, 思归楚地:
 
 行樂宮中奉旨詞, 金屋本在皇家地。
 爭笑宮花曙色新, 風暖繡戶藏蓮麗。
 
 詩人復出彩雲間, 身駕長風玉門關。
 遠望屈平懸日月, 思歸楚地踏空山。
 
 
 第三篇详述诗人访名山大川,吸收天地之精华:
 
 三江上下任爾遊, 四海方圓縱情覓。
 詩仙五月上魯尋, 梗茂梅黃入林深。
 學劍自來東岳試, 訪賢可去泉邊吟。
 
 
 第四篇写诗人象我们<<诗友论坛>>一样, 结交天下知音, 不过他当时是:
 
 高風亮節孟浩然, 敢對千夫杯酒叫。
 花叢醉月下長安, 酒肆交情天下嘯。
 
 幸交杜聖阜東城, 青史留名北斗閉。
 通宵論藝述長河, 日夜談詩存萬世。
 
 
 第五篇反映了诗人对安史之乱, 生灵涂碳愤慨:
 
 感嘆朝綱不復前, 哀思政事無由說。
 黃河捧土猶可塞, 國難亂倫誰能截?
 社稷離愁自“太平”, 奸臣得勢政權更。
 扶佐藩邊安史禍, 塗泥關內眾群英。
 先生憤筆書離別, 四海賢良引共鳴。
 
 
 第六篇描写对战争造成的家庭悲剧相当感人:
 
 親眸離亂北風侵, 少婦閨中思遠別。
 停歌罷笑不能眠, 悲苦無眠雙娥滅。
 一日還將一日流, 年來不見年來月。
 倚門等待遠征人, 戶內埃塵千萬迭。
 
 官僚道上征鄉勇, 震野哀情不敢看。
 心摧兩岸悲成雨, 泣盡千重血若湍。
 
 
 最后作者把写诗人的逝去和自己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 令人进入深远的时空境界, 产生对这位古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的缅怀。
 
 從戎再請舞長纓, 病逝當塗終此壽。
 濁酒三杯翰水流, 燃香九柱江邊憂。
 
 東望神州出此仙, 更知翰水東流遠。
 詩仙去, 不再來。
 詩魂在, 萬篇開。
 論古談今在翰水, 英倫捻筆頌天才。
 
 最后提一点的是, 作者把每篇的题目句子归纳为一首七律作序诗, 可谓别出心裁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读罢中贞兄的大作,感到李白在天之灵, 更可告慰矣, 吐出一首小诗, 以谢其心血:
 
 
 七绝-读中贞兄<<诗仙礼赞>>有感
 
 <<诗仙礼赞>>动先魂,
 荡气回肠力万钧,
 太白生平夙此愿,
 诗长原来第一人。
 
 秋叶
 2003/1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