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玨 秀才
 
  
 註册時間: 2007-01-03
 帖子: 808
 
 戴玨北美楓文集
 | 
			
				|  發錶於: 2007-03-16 09:19:27    發錶主題: |   |  
				| 
 |  
				| 
 
	  | 博弈 寫到: |  
	  | ... "完全按標准句式寫成的律絕并不多"? 应是统计上的多数吧,后人的分析基本上是根据统计来的,只是各家的标准句型不同?
 |  或許我說的誇張了點吧。只知道三百首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詩是全用基本句型的。
 
 
 
	  | 博弈 寫到: |  
	  | "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王力与启功,同样的观点),既称拗,就不是律.就得救了称拗句,又有各式救法. 严格上来说,不是律诗(因为变化太多),最多称律诗拗体(启功). 非拗体毕竟比拗体来的多得多. "孤平不能犯"反倒是古人与各家像是开会协商好了,都同意的
   根据启功对古人诗的统计研究,写拗体是越来越少犯的了.反而网上好写拗的有渐多的趋势,不知为何;后现代解构的叛逆?
 |  我不大清楚啟功的論點,但我知道王力所說“不合平仄的都叫拗”只是為了論述的方便(他同樣也說“談詩律必須兼談拗救”),因為律絕中的拗救是有規矩的。所謂拗句,實際上是指律詩中可接受的特殊平仄形式(即是說科舉考試中允許的),并不包括所有非基本句型的,比如三平調便不是拗句,所以不存在變化太多的問題,更無所謂犯不犯的問題。啟功所說的律詩拗體可能是指杜甫的七言拗律,那些是對律詩的創新形式,後世的詩人很少跟從。
 
 唐宋詩人用拗救是非常普遍的,反而到近現代卻較少人用(啟功的統計確是事實),據一些學人的說法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不懂拗救的方法所致。現在網上的趨勢我不敢說,不過印象中老手用拗救的較多(畢竟自由度大點),遣詞造句顯得嫩稚的那些則少用。
 _________________
 I labour by singing light
 我的blog
 我的專欄
 |  | 
	
		| 返頁首 |  | 
	
		|  |  | 
	
		|  | 
	
		| hepingdao Site Admin
 
  
 註册時間: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  | 
	
		| 返頁首 |  | 
	
		|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  發錶於: 2007-03-16 10:57:11    發錶主題: |   |  
				| 
 |  
				| 戴玨兄循循善诱, 非常谢谢. 由此讨论, 给了我一个"一直无法劝服自己的部分"反思.
 那就是,找出认可的拗体,归为律诗的 normal ab-norm.(例,第一个字的拗已不需救,在音节上不重要,就归为常体。)
 基本上,除了五七言的末字,都有拗的古例,或多或少。(末字再拗,就古体了)
 拗是根据某个标准或原则来判断,拗字,拗句,拗联(s),拗句序关系都有,有些救,有些就干脆不救。
 找出 拗里的常规、式 (so called abnormal norm).对辨认音韵好的拗救诗
 也是一个诗底层架构的学问吧. (如果再把拗规律又拗一回呢?玩笑玩笑
  ) 
 若有空,烦请帮我看看这篇文,一定要狠批.这篇文,我没有写拗体律的部分.
 http://oson.ca/viewtopic.php?t=2552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 返頁首 |  | 
	
		|  |  | 
	
		|  | 
	
		| 唐伯虎 秀才
 
 
 註册時間: 2006-12-26
 帖子: 120
 
 唐伯虎北美楓文集
 |  | 
	
		| 返頁首 |  | 
	
		|  |  | 
	
		|  | 
	
		| 戴玨 秀才
 
  
 註册時間: 2007-01-03
 帖子: 808
 
 戴玨北美楓文集
 | 
			
				|  發錶於: 2007-03-17 01:14:53    發錶主題: |   |  
				| 
 |  
				| 
 
	  | 博弈 寫到: |  
	  | 由此讨论, 给了我一个"一直无法劝服自己的部分"反思. 那就是,找出认可的拗体,归为律诗的 normal ab-norm.(例,第一个字的拗已不需救,在音节上不重要,就归为常体。)
 基本上,除了五七言的末字,都有拗的古例,或多或少。(末字再拗,就古体了)
 拗是根据某个标准或原则来判断,拗字,拗句,拗联(s),拗句序关系都有,有些救,有些就干脆不救。
 找出 拗里的常规、式 (so called abnormal norm).对辨认音韵好的拗救诗
 也是一个诗底层架构的学问吧. (如果再把拗规律又拗一回呢?玩笑玩笑
  ) |  關於拗救認可的方式,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近體部分第7至9節有詳細的論述,如果總結一下,大致是這樣的:
 
 
 
	  | 代碼: |  
	  | 一)七言第一字不論。
 二)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一般不論。
 例外情況:五言平起平收,七言仄起平收的句式須分明,即
 五言:     平平仄仄平   不得改為        仄平仄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得改為   (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不得已拗,則需補救,方法是本句自救,將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改為平:
 五言:     仄平仄仄平   得改為        仄平平仄平
 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   得改為   (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一般不論。
 
 平平仄仄平   可變成   (平)平平仄平
 例外情況:五言仄起仄收,七言平起仄收的句式可拗,但應該救,方法是對句相救,即對句中,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用平。
 五言:
 
 七言:
 
 對句可結合情況二)中的本句自救。
 注意:仄仄仄平平   不可改為   仄仄平平平
 四)特殊句式。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類同。常用於首聯,很少用於尾聯。
 
 |  這些都是前人在聲韻上的經驗的總結,至於說有什麽根據或為什麽這些句式可接受,也有一些說法的(比如是否處於節奏點上,避孤平,出句救以求平仄相對等),不過我也懶的的去研究了,或許將來有人能有系統的歸納出來也不一定。
 
 另外留意一下第9節後面的附注,裏面有三百首中仄起五言律詩的一個統計,可看到唐人用拗句的普遍性。
 
 你那八卦的理論太復雜了,我看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
 I labour by singing light
 我的blog
 我的專欄
 |  | 
	
		| 返頁首 |  | 
	
		|  |  | 
	
		|  | 
	
		| Lake 举人
 
  
 註册時間: 2007-01-09
 帖子: 1286
 
 Lake北美楓文集
 | 
			
				|  發錶於: 2007-03-18 12:42:04    發錶主題: |   |  
				| 
 |  
				| [quote="凤舞九天"] 
 
	  | Lake 寫到: |  
	  | 说国语辨别平仄,南方人毫无优势。但南方的许多方言保留着很多古音,比如广东话等,写完一念,往往大致上没错
    。 |  
 多谢 凤舞九天!
 
 说国语辨别平仄我问题不大。 就怕古汉语中的“入”声。
 当初真该好好学广东话。
 _________________
 the trouble with poetry is that it encourages the writing of more poetry -- Billy Collins
 |  | 
	
		| 返頁首 |  | 
	
		|  |  | 
	
		|  | 
	
		| Lake 举人
 
  
 註册時間: 2007-01-09
 帖子: 1286
 
 Lake北美楓文集
 | 
			
				|  發錶於: 2007-03-18 12:49:31    發錶主題: |   |  
				| 
 |  
				| 
 
	  | 戴玨 寫到: |  
	  | 
 
	  | Lake 寫到: |  
	  | ... 请问一句,写格律诗的,是否写完一首诗后都要对照一下字典或韵书?
 |  除非你確信每個字的平仄都沒記錯,最好這樣做一下。
 
 
 
	  | Lake 寫到: |  
	  | 辨别平仄,北方人是不是比南方人困难大?有啥好法子? |  南方人只是在辨別入聲字方面有點優勢,其他的差不多。
 可以利用置頂的平水韻來搜索(按Ctrl+F),如有疑問查韻書核實。或者可查標有古韻的字典如辭源等。
 |  
 谢谢戴玨!
 回头找些资料补补课。 看来有些字的 平仄还 要死记硬背 ?
 _________________
 the trouble with poetry is that it encourages the writing of more poetry -- Billy Collins
 |  | 
	
		| 返頁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