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fiawong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5-05 帖子: 813 来自: US/HK sfiawong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8-27 20:01:41    发表主题: 香港的現代歌詞文化 | 
				     | 
			 
			
				
  | 
			 
			
				香港自從詞人黃霑去世後,真正的好的詞人買少見少,實在是香港文化的悲哀,且來看看以下的一篇文章如何法,是完全沒有錯的,香港地人多地小,人材談不上容易找尋,因地方細小,多人有限,可以說是不能怪得香港沒有人材的. 
 
    看李怡先生寫《半字歌》,想起大陸一齣電視劇《五月槐花香》的主題曲,用京韻大鼓的唱法唱出來,韻味十足: 
 
    「半夜點起半爐香,半輪明月照半房,半掩紗窗半等情郎。半幅紅綾半新妝,半明半暗燈半亮,半是陰沉半夜光,半是熱火半邊涼,半是蜜糖半是傷,半片烏雲半遮月,半夜如同半生長。」 
 
    這晚去看黃子華棟篤笑,黎彼得父子坐在我身旁。我跟黎彼得兒子說:「你爸爸是影響了香港兩代人的詞王,他寫的那些,才叫歌詞,現在香港,沒有了。」 
 
    那一輩的詞人,黃霑先走,盧國沾中風,黎彼得和鄭國江安好,卻已不見作品面世。粵語流行曲到今天,好詞鳳毛麟角,當時得令的,多為夢囈胡扯,不要說文采,連文句都寫不像樣。 
 
    演藝界為台灣水災籌款,整晚最令人心溫暖,感到關懷和鼓舞的歌,是鄭國江作詞的《一點燭光》,這樣的作品,現在香港哪裏還有? 
 
    如今中文歌,好的詞曲,都在大陸和台灣。好記性的歌星,都在香港。因為只有香港歌星,才記得住那些毫無邏輯、互不關聯、文理不通、詞不達意的「歌詞」。香港的填詞人自從唐滌生,黃霑等一類高人過身後,難道真的完全沒有了好的填詞高手,但願不會是太長久的現狀,年青一代希望有大的進步吧.目前有的是幾位較年輕的新人,只有兩三年的經驗,希望他們能夠勝任補上去這一個空檔! _________________ 有評必回應.
 
Love y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en they are near you.
 
我的英文詩:
 
http://poemhunter.com/albert-wong
 
http://facebook.com/sfiawong | 
			 
		  | 
	 
	
		| 返页首 | 
		
		
		 | 
	 
	
		  | 
		  | 
	 
	
		  | 
	 
	
		荷梦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2-19 帖子: 2826 来自: 湖北,黄梅 荷梦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8-28 01:05:42    发表主题:  | 
				     | 
			 
			
				
  | 
			 
			
				| 《半字歌》写得好。现在真的有些歌词,看不懂呢! | 
			 
		  | 
	 
	
		| 返页首 | 
		
		
		 | 
	 
	
		  | 
		  | 
	 
	
		  |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9-08 20:20:03    发表主题:  | 
				     | 
			 
			
				
  | 
			 
			
				讀了.
 
剛好最近有大陸地區網路票選文化人之類的新聞,
 
鄧麗君排名第一(魯迅排在後頭不知第幾, 可見參與網路票選的讀者的無知均程度).
 
鄧麗君的歌詞,極大部分是莊奴所作. 他曾對記者答: 周杰倫,方文山? 沒聽過. 他說:
 
好的歌詞要短,人人易懂. 現在的歌詞都學西方, 太長.
 
 
我說: 鄧麗君不是文化人物之嚴謹涵義, 是位歌唱表演藝術家 (performing artist in singing), 可列為國寶級.
 
很多人不知道, 鄧麗君曾說過永遠不到大陸表演的話, 在國共對抗的年代, 她是一邊人人說的很'愛國的'藝人表率,
 
常到前線反共勞軍. 但歌聲無界, 今天的票選,怕她(若還在)自己都要感到意外. 莊奴為人作嫁衣, 倒還沒有黃霑的如人熟知,
 
這兩人, 黃詞如俠, 莊詞如儒, 都值得寫詩人來讀他們的詞的. 一個世代,一個潮流, 後浪不管好不好,愛不愛, 
 
終將前浪淹下, 至於潮下有無底蘊, 現今的人, 還沒時間理會, 先賺錢再說; 不過等都富了. 懷古風就出來了.
 
對藝術而言這也沒太大不同, 藝術最能禁得起的, 就是時間(人則不同, 話說有位莫札特, ......).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 返页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