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0-19 04:23:47 发表主题: 唐玲玲周伟民:诗艺的现代重构 |
|
|
唐玲玲周伟民:诗艺的现代重构
──在海口『非马现代诗研讨会』上的发言,2002.6.9
十多年来,我们经常读到非马从大洋彼岸寄来的诗篇或在大陆出版的诗集,那一首首、一篇篇的精美小诗和诗人发自肺腑的诗话,激活了我们沉静了多时的对新诗的渴求,这是因为非马是一位忠实于现实生活而又以明睿的哲思阐释人生和社会的诗人,是一位以坚实的步子追求真正的诗歌艺术的诗人,是一位写出“清冷透明”诗的诗人。他引起我们对他诗中意象的惊讶和赞叹,顿觉诗的领域的无穷和美妙:他的诗,扩大了人们的心灵世界,使读者感受到生活里许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连梦都没有梦到的东西。他的诗,能唤起读者们对世界、对生活的理性摇撼。那么,非马的诗的世界为什么如此有震撼力呢?
一
非马在1957年11月1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星群》,当时,他是一位仅21岁的青年学生,他热诚的向人们道出了心中隐藏的秘密:要从数不清的星群中,获取“一个为口径200寸的望远镜所窥不到的世界”。也许这就是诗人青年时代所寄托的理想,在他以后四十多年的科学生涯和诗歌艺术的创作生活里,他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中,走出了一条“望远镜所窥不到的世界”的艺术道路,他让科学与艺术和谐地统一起来,造就了他今天辉煌的艺术事业。因为他的事业是科学,所以他十分理智、严谨地思考生活和艺术,用他自己的话说,以最经济的手法,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在他写诗的时候,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多的意义,打进读者的心头最深处(1)。又因为他所追求的是创造开启人类心灵的艺术;他很聪明、理智地把科技作为一种硬体,科技工作不仅为他提供了丰润的生活条件,不必为温饱而在芸芸人生中岌岌以求,同时,他从科学工作的规律和实践中,接受了科技活动所给予他观察事物、领悟宇宙生命的知识和智慧,成为他艺术创造的活力剂。几十年来,他自由自在地探索人类心灵的隐秘,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去观察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怀著一颗赤诚的心走进诗歌的艺术王国,当一名忠诚的园丁,不趋时,不媚俗,任凭自己善良而聪慧的心智去了解世界,熟悉世界各地人们的活动,抒写自己心灵之歌。所以他能够自豪地告诉读者:“如果有人问我,我生平的‘本行’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诗!’”科技是他赖以谋生的工具,诗歌是他梦寐以求、全力以赴的生活内涵。他的本行,他的最爱是诗,他自己坦率地告诉读者,“有诗的日子,充实而美满,阳光都份外明亮,使我觉得这一天没白活,不管到底会有多少人读到我的作品。”而他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有一天会听到人们在提起非马这个名字的时候,说:“这个人还可以,有诗为证。”(2)这就是诗人非马的心声,这就是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诗人非马。如此朴实地、忠诚地作一位地球村上代言人,他用诗歌去点播人类心灵的牧场,他以自己的才情,让真理和美学凝结成美丽的诗篇。这就是我们从非马诗歌中所获得的惊奇,这就是我们所要探索的非马的诗歌世界。
二
非马的诗歌创作活动,被诗评家们称为“非马现象”,诗作被称为“现代诗坛的一个异数”。实际上这种“异数”现象并不“异”,如果说“异”的话,那就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诚实地执行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规则。在生活与诗的关系中,他走的是─条现实主义的道路。非马说:“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语言,便产生什么样的诗,除非不诚实。”又说“对於我,一首作品是一面镜子,照出我生命里的一段历程,一个面貌。我越来越明白,只有不断充实我的生活,扩展我的视野,开拓我的心胸,才有可能使这面镜子明晰起来,使镜里的面目少一点可憎。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一两首好诗,才有一天能被称为诗人而不脸红。”(3)非马的诗,是植根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深刻冷静的哲理思考,以诗人对生活的灵性的激情与明智的哲理思维相融合而写成的。如《创世纪》:
当初/人照自己的形像/造神//这样/上帝是白人/下帝是黑人/ 至於那许多不上不下帝/则都是些不黑不白人
种族歧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大民族类对小民族类的欺压,古往今来,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存在,诗人以“上帝”、“下帝”的形像,揭示了人世间的不平。《醉汉》一诗,曾经引起无数诗评家的赞叹:
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 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这首寻根诗,曾经震撼过多少读者的灵魂。由於种种原因,造成家庭离散。非马以精炼的诗篇,抒写了这种历史的悲哀,揭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寻根过程中对故乡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诗人不仅在诗的创造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也代千千万万的漂泊者渲泄心灵深处的愁思。这首诗,既深度地植根于现实,又站在时代的前头喊出了心灵深处的呼声,这“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的漫长艰难的步伐,正是动荡年代的象徵。当非马在回答作家刘强的提问的时候,说出一段意味深沉的话:
写诗是为了寻根,生活的根,感情的根,家庭和民族的根,宇宙的根,生命的根。 写成《醉汉》后,彷佛有一条粗壮却温柔的根,远远地向我伸了过来。握著它,我舒畅地哭了。
一首寻根诗,让半个世纪以来两岸之间的骨肉亲情融合在一起,让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心连接在一起,这一条宇宙之根、生命之根,包涵著浓浓的温柔的爱,诗中所蕴含的爱,充满在宇宙大地。非马诗中所写的、何只是海外游子对慈母的刻骨思念,而是突现了一个特殊时代里人类在灾难中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诗人以精神的火焰,燃烧著每一个读者的心。这样的诗,能不获得社会的强烈的回音吗?由於《醉汉》这首诗的成功,非马获得吴浊流文学(新诗)奖。
非马自己写诗是如此忠诚地反映现实,他的译诗也抱著同样的艺术观念。1994年,他在芝加哥的一次“文学艺术新境界”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杜伦(Ray Durem)的《装义腿的黑伤兵》这首诗:
大夫,大夫,它很合适/但你给我的腿使我心馁/大夫,大夫,听我请求/替我换一条假腿/我要回到乔治亚老家去/这腿会使白佬们皱眉/大夫,大夫,听我请求/我要一条黑假腿。(4)
非马所注重的是这首诗要突出黑人在南方的悲惨遭遇的主题,这位在越战中受伤的黑人士兵,连打仗受伤都不敢装白色的假腿,诗人在种族歧视的社会生活中,挑出这么一种典型的事例写诗,对於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何等深刻。非马还特别翻译黑人女诗人尔利(Jackie Earley)的《一九六八个冬天》这首诗:
今早起来/感觉好又黑/动动黑念头/做做黑杂务/听听黑唱片/管管我自己的黑闲事//穿上我最好的黑衣服/走出我的黑门/并且//老天爷/白/雪!
非马对这首诗解析说:“作为长期受欺压的少数民族,黑人每天在白人主宰的美国社会上所面临的压力,是外人所难想像的。因此早上起来,在同外界隔绝的屋里,做做熟悉的家事,显得既惬意又安全。诗人在诗里使用了一连串的‘黑’字,表示这些事物都同黑人有关,或为黑人所专有,自傲的成分显然大於自卑。直到穿好黑衣服,信心十足地走出黑门,老天爷!到处是一片白,眩得她眼花缭乱。把‘白雪’(white snow)分成两行,又把‘白’(white)字用斜体标出,意思很明显。它既是指白雪,更是指白人社会。诗题《一九六八个冬天》,一方面指1968年的冬天,另一方面也隐示日子像一千九百六十八个冬天那样,漫长而难捱。”(5)无论非马是写诗或说诗,他都是基於对现实生活忠实的观察。他认为,“诗同生活有著非常紧密的关连,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只要我们肯张开眼睛及胸怀,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诗的存在。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把日常的生活安排得富有诗意,充实而饱满”(6)。诗,从生活中来,非马从他自身写诗的体验中说出这么朴实的话。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是生活的升华,这样的诗,才能贴近社会,贴近每一个读者的心,诗从诗人对生活的精心观察中流泻而出,诗人在生活的锤炼中成熟。如此朴实的诗观,道出了写诗的真谛。在非马的诗中,如《从窗里看雪》、《电视》、《鸟笼》、《笼鸟》、《黄河》、《人与神》、《天上人间》、《月台上的悲剧──罗湖车站》、《越战纪念碑》、《退休者之歌》等,当我们读这些富有隐喻性而又是好像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能遇到或感悟到的事物一样,是何等地贴近,诗人写他身边到处都存在的诗,读者从诗中体味出身边生活原来如此富有诗意,诗人写诗时的审美意识与读者读诗时的接受,通过真实的生活境遇作为媒介,让写诗者与读诗者的心灵沟通了,而这一切,就是来源于生活。非马通过他的创作实践,再一次向人们显示,要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那么,就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去面对生活,进行自己的艺术创造。
三
诗要如实地反映现实,则要求诗人通过艺术的感知、艺术意象的选择和语言的提炼,再创造而抒写出富含诗意的灵思;这样的诗篇才能击动读者的心弦。非马说,“所谓现实,当然不是指浮光掠影的表面上的现实。那种现实是苍白作家用来娱乐自己麻醉别人的东西。诗的现实是诗人用敏锐的眼悲悯的心,对宇宙人生历史社会的事事物物,经过深刻的观照与反省,所凝聚成的令人心颤的东西。”(7)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艺术目的,就必须创新,创新是艺术的首要条件。而要真正的创新,就必须根植于传统及现实。非马诗歌艺术的成功,就在於他能“从人类累积的文化与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去追求现代艺术”(。因此,非马诗歌艺术的现代重构的核心因素,在於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东方艺术与西方的融合,这两点,是非马处身于独特的生活环境中,几十年来独具匠心的创造诗歌艺术的结晶。
美国著名女诗人格兰娜·豪勒威在为非马的英文诗集《秋窗》写的序言,特别赞扬非马诗歌艺术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她说:
这位从中国优美简洁传统里走出来的多层次的抒惰名家,吸取了美国的自然与风韵,使他的技巧更登高峰。他的幽默、洞达及温柔是世界性的,他对这些丰富材料的控制熟练而自如。《秋窗》是最精纯的蒸馏产品,芬芳透顶的可口醇醪。
格兰娜·豪勒威指出非马诗歌艺术成功的关键,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因素的有机的结合,从而非马诗才能达到“比写实更写实,比现代更现代”的精纯而又深邃的艺术品格。
且读非马的四首脍炙人口的鸟笼诗。
第一首《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
第二首《再看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天空。
第三首《鸟笼与天空》:打开鸟笼的/门/让鸟自由飞/出/又飞/入//鸟笼/从此成了/天空。
第四首《笼鸟》:好心的/他们/把它关进/牢笼/好让它/唱出的/自由之歌/清亮/而/动心。
这几首鸟笼诗,多少年来被读者反复评说和吟咏,诗评家说把自由还给鸟笼是诗人对事物的反逆思考,一般人认为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当然是把自由还给鸟,而非马却把自由还给鸟笼,这是一种逆性思维。事实上,诗人在诗中“把自由/还给/鸟/笼”、“把自由/还给/天空”、“鸟笼/从此成了/天空”,这一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把鸟笼作为禁锢人性自由的象徵,鸟要冲出牢笼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又有一种情况,当鸟笼把鸟关在笼里,也同时给自己设置了笼牢,置身于不自由的地位,所以说要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又有一种现象,鸟被禁锢太久了,成为习惯,一旦飞出鸟笼,反而不自在,飞回鸟笼里,鸟笼又成了天空。第四种现象则是写禁锢自由的残酷,玩鸟者把鸟关进鸟笼,目的是为了听鸟唱出自由之歌。而笼里的鸟的歌唱,会是清亮而动心之歌吗?诗人从生命的角度切入,在灵光一闪的哲学思考中,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对自由渴望的多极的思索,毫无刻凿痕迹。非马自己说过:“其实我只想指出,每一样东西都存好几个面,我们不能老是站在我们习惯的位置看东西,有时候应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样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其实到处都充满了新奇有趣的东西,山川河流,花草虫鸟,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美,都有它可爱的一面,即使是小小的一粒沙,我们都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生生不息的宇宙。”(9)非马从诗歌艺术创造的实验中,对同一事物写出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境界。在这里,我们记起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一首《画眉鸟》诗:“百啭千声随(一作任)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0)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对於林间自在啼的向往这一艺术形像,与非马的笼鸟的抒写两者异曲同工,我们苟不论非马是否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何人何诗的艺术手法,他是从整体上去领略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从继承传统中创新。他曾说:“许多诗人都知道了传统的重要。一个文化的传统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反省的东西,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11)只有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非马也喜欢纯朴美丽的民谣,但他认为“现代诗人应该可以写出更深入人心,更震撼人类灵魂的作品,不断把读者大众从流行歌曲的俗层,导引到宏博精深的交响乐的境界上去”(12)。他认为“求新是一切艺术的原动力”,“不独创便没有艺术”,诗人在艺术与现实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是把“现实”与“艺术”都发挥到极致,现实是用艺术的手法,包括超现实的手法,至真至美地呈现出来,这样的作品就会感动读者。非马认为,继承自己最好的传统及学习别人最好的传统,彼此并不冲突。他说:“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必须把小我扩展成大我,把个人的人生融入社会的人生,由小而大、由近而远,使作品既含有个人的认知,又有全人类的共感;既是带有传统及乡土色彩的民族文学,同时也是现代的、前卫的世界文学。”(13)从这样的艺术观念出发,非马的诗,才能从中国优美简洁的传统里走出来,又吸取了他所生活的地方的西方风韵,熟练自如地攀向诗歌艺术的高峰。
四
我们读非马的诗,往往领略到一种品格和气质,这是作为一位诗人所最可贵的。 他的诗,表现了在纷扰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诗人自有一份气定神闲的风度。他那一首又一首精美的小诗,严肃而又优美,平凡而富有哲理,展现了那种平平淡淡、扎扎实实而又奋勇直前的积极的人生态度。20多年前,正当马年春节来临之际,他写下了《马年》一诗:“任尘沙滚滚/强劲的/马蹄/永远迈在/前头//一个马年/总要扎扎实实/踹它/三百六十五个/笃笃”这首马年之歌,是非马内心世界的自白。当1975年,非马第一本诗集《在风城》出版的时候,他以《照片》作标题,写下《在风城出版后记》,他豪放地对读者说:“你喜欢就拿去吧/这张不会被摆进橱窗的照片/没有梦般柔和的光线/没有梳得滑亮的头发/嘴角没挂甜笑/眼睛也不定定地看著镜头//但你可以从背景里/看到沿途多变的天气/你可以从嘲弄的眼色里/找出爱情”这就是非马对读者的第一次诗的奉献。的确,他以后出版的诗集,发表的诗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描绘,却以幽默、深邃、清冷、透明、哲理思考拨动读者的心弦。写世界风云的变幻,他写的是一个手指按下的电视荧屏上仇恨的战火到处蔓延;写历史的反讽,他用泥巴做的秦俑那么雄纠纠、气昂昂地、忠心耿耿地捍卫腐朽不堪的地下王朝去开启读者的联想;写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他以《默哀》为题,抒写了45年前淹没南京的血泪;写时代的悲剧,他以父母亲在罗湖车站上相见不相识的月台上的悲剧,揭示出历史造成的人世间的悲哀。非马诗歌所写的题材是多样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只要是生活上存在的事物,落在非马的笔下,就以诗艺的形式托出;他重构了今日的现代诗,而在抒写变化万千的复杂生活中,他显得如此的冷静,严峻地对待社会和人生,这是作为一位诗人不可多得的气质。 1996年,非马自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提前退休,结束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获得了人生进入自由王国的特权。他快乐地放声歌唱,写下了动人心弦的《退休者之歌》:
1
终於有资格/申请加入//飘来飘去的白云/飞来飞去的蜜蜂/追来追去的松鼠/ 唱来唱去的小鸟/点头微笑想开心事的小花/以及眯著眼在那里/晒太阳打盹的老松树//他们那个既不收年费/又不争权益的/“永不退休者俱乐部”/成为会员
2
一脚踩了空/才惊喜发现/脚下辘辘转动的/轮子/己伸展成一片/宽坦的实地
3
放了学的小孩/欢叫著奔向/各自的/生命探险
这首写于1996年6月14日的《退休者之歌》,说出了千千万万退休者内心的渴望。那白云、蜜蜂、松鼠、小鸟、小花、老松树所组合的象徵性的“永不退休者俱乐部”,是退休者轻松快乐的精神家园,而前大半辈子的辛勤劳作,“己伸展成一片/宽坦的实地”。在这一片“宽坦的实地”上,我们看到诗人在诗坛上收获季节的丰硕的成果。退休之后的非马,在诗歌艺术的园地上成就更加辉煌,他专心从事写作、翻译、绘画及雕塑的艺术创作,参加海内外的文学活动,出版诗集,开画展,参加新诗朗诵会,制作网络网页《非马艺术世界》,展出中英文诗作艺术作品及资料。不论是在美国或中国,在华人世界或西人世界,非马的艺术成就,都获得祟高的声誉。如果说,“放了学的小孩/欢叫著奔向/各自的/生命探险”。那么,非马几十年来所奔走的“生命的探险”之路,己经成功地登上险峻的高峰,迸发了艺术的灿烂之光。非马的艺术生涯是快乐的,快乐的根源来自他对艺术纯真的追求。非马创作成就是丰满的,其源由来自于他在艺术之路上扎扎实实地迈开脚步。他是华人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界的骄傲,他是华人世界的成功的诗人,也是世界受欢迎的诗人,我们非常赞赏他自己所说的一段话:“在人类社会巳成为一个地球村、电脑网路四通八达的今天,一个作家关心的对象,恐怕已不可能再局限於一地一族或一国了。那么有志的诗人何妨大胆宣称:‘我是个世界诗人。’何况人类之外,还有宇宙万物。或者我们竟可模仿商禽在《籍贯》一诗的结尾,轻轻且悠逸地说:‘宇──宙──诗──人。’”(14)。他的诗,不单单属於自己,也属於世界。
2002/5/29
于海南大学五楼研究室
注:
(1)(3)非马:《生活与诗》载《非马诗歌艺术》作家出版社1999年4月北京第1版。
(2)(14)非马:《没有非结不可的果》中《有诗为证》(代序)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8月1版。
(4)(7)((9)非马:《笑问诗从何处来─在芝加哥“文学艺术新境界”座谈会上的讲 话》载美国《华报》1994年2月3日第10页。
(5)非马:《让盛宴开始》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6月1版第285页。
(6)(11)(12)许达然。非马《诗的对话》载台湾《笠》诗刊128期。
(7)刘强著《非马诗创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238页。
(9)《欧阳修全集》卷十一《律诗》。
(13)非马《中国现代诗的动向─在芝加哥“文学与艺术”讲座上的谈话》载台湾《笠》诗刊121期。
(本文作者周伟民是海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夫人唐玲玲亦为该文学院教授。)
原载: 华报(2002.8.2); 美华文学(47期,2002.9-10); 曼谷中华日报(2002.12.2-13)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