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 童生
注册时间: 2006-09-28 帖子: 39 来自: 北京 秋水长天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0-29 20:33:59 发表主题: 远古里追随 |
|
|
暑假因为课题的事情结识了旅游开发公司的老总。第二次去见他的时候,特地把我的那篇《画图曾识零陵郡》打印出来,献给了他。昨天上网的时候,王经理打电话过来,说是唐总觉得我文笔不错,想请我帮忙写篇关于《永州八记》的导游词。我本来赶着要交开题报告,十一以前,忙得团团转的,但是人家好歹也曾经热忱地接待过我,而且把单位的珍贵资料都借给我复印了,我又怎么好意思推却呢?
在老乡那吃过饭后,我问雪愿不愿意陪我一起去。她拼命摇头,说自己的脚已经起了泡了。低头看了她穿的那双淑女鞋,终于明白一句话:“美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想当初她看中了“赫赫鞋业”的那双皮鞋之后,是茶饭不思,去那里试穿了好几回,终于痛下决心买了回来。之后一走路就知道苦处了。幸亏我没有那么心动过,与其做这样痛苦的窈窕淑女,还不如穿上我的平跟鞋蹦蹦跳跳呢。
无奈今天出门,偶脚上蹬的也是一高根皮鞋。想想呆会还要去参观什么庙来着,我就头皮发麻。
去到柳子街入门口的时候,我拨通了王经理的手机,却听见他在浮桥上叫我。从桥洞过去的浮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霞客飞渡”,夏日在此乘凉,实在惬意。只是每年端午前后,汛期来临之时,浮桥会被拆散开来。我每次与飞燕散步至此,都能看到老翁悠闲地垂钓,还有往来的渔船上撒网的渔民,那情形让我不由地轻哼起一首老歌:“洪湖水,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晨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归来回来鱼满舱啊---”这里不是我的家乡,甚至在此之前,我都没有见过鸬鹚,那种傍晚十分咕咕着闲看天外云卷云舒的水鸟。
王经理带我穿过水晶巷,去办公室拿了一叠相关的资料,然后带我走访一些景点。
上次随老师出行,参观永州八景,漏掉了几个经典。那是东门古城墙,始建于明朝吧,是用桐油、鸡蛋清粘合青砖而成,密密的砖块,像古老的书页。我想起从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西安城门的建造也大致雷同吧,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倒。不过成本也肯定是很高的,哪像现在这样统一用石灰,高效率,只是质量就没人敢保证了。
文庙里供奉着孔子的塑像,门前的汉白玉柱子上龙飞凤舞。我看着那些精致的雕刻,实在感叹古人的耐心,就那么一点点的石头,展示着多少才华与心血。没想到王经理还是深谙历史文物的,是个相当不错的讲解员。他说那时候造船叫千日船,地主是按工时给长工记帐的,造一艘船要一千个日子,完全是手工。我有时候感叹,时光到底是怎样的概念,在那样的日子里,时间走得从容,缓慢,就像一位老人的闲庭信步,有种怡然超世的感觉。记得《穆斯林的葬礼》里边的那个韩子奇是个典型的玉匠,他一生的心血都花在对玉石的精雕细琢上了,结果玉器本身也仿佛有了艺术的生命,在他的手下活灵活现。古代的艺术家们将他们整个的灵魂投注在器物里,后人永远只能叹为观止。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想着鲁迅先生解剖中国人,说他们没有凝聚力,像是一盘散沙的话。我觉得那可能是指近当代中国人的状态,这种劣根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社会造成的。在古代,注重家族观念,技艺的流传,种族的延续,都是一种集体的行动。个人在家族利益面前,简直微不足道。再想想从前的“灭诛九族”的制度,不知道多少姓氏就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在短短的日子里凭空消失了,那是太过悲壮的场面。
文庙右边的角落里,有从各地收集来的文物,一口钟,一碑石,都是负载着厚重的历史。那方汉白玉的石碑,刻了“万寿宫”的字样,据说当年日本侵华来到大殿的时候,是放下屠刀,怀着敬仰之情朝拜了的。原来,人可以杀,国可以吞,文化却是不能不崇拜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穿越时空,穿越国度,直指人心。
最后一站是“恩院风菏”,据考证,这里是世界旅游的起点。荷塘旁边的“碧云庵”是后人为了纪念范仲淹的被流放到此地的儿子而建造的。说起范仲淹,我最喜欢他的那首《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荷叶的风致,影映在水池里,千秋的海棠,寥落的梦境,凝结成久远的相思和惆怅。
掬杯岁月的米酒,把我的心事诉与谁?唯有在这瑟瑟的秋风中,聆听那些遥远的传说。一只小黑狗在我的身后,摇头晃尾的追随,而我,该追随谁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谁为我拨一曲心弦,对月无眠,是非恩怨如缕如烟.游子归客,梦断故乡云水之间,西风古道,回首一片秋水长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