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旨Return to the first page
卷二十八: : 臣承旨敕,并集二省,披览史籍,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劝其业,贵学以笃其道。
卷三十: : 臣等承旨,披究往说,各有其理。
卷二十二·魏二十二: : 承旨之日,抚掌击节。
卷四十一·魏四十一: : 下将何乐焉?胡不绝其萌乎!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
卷四十七·魏四十七: : 承旨倚靡,为面从乎?宁恺悌弘覆,施而不德乎?将进趣世利,苟容偷合乎?宁隐
卷七十二·吴十: : 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
第01部·卷四十五: : 先意承旨,务达微诚。
第01部·卷四十六: : 先意承旨,不待明言,省醴适馔,每加丰洁。
第01部·卷六十二: : 委其日承旨宰相宣示左右起居,令其缀录。
第01部·卷六十七: : 缘册太子摄太尉称贺摄侍中承旨宣制进中严外办摄中书令读册授册各赐爵一级。
第01部·卷七十四: : 缘册太子摄太尉称贺摄侍中承旨宣制进中严外办摄中书令读册授册各赐爵一级。
第01部·卷七十五: : 皇太后尊号及朕受册进宝撰即位册文承旨宣制等官,各与一子正员七品官。
第01部·卷八十三: : 翰林学士承旨朝议大夫守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杨收,器茂浑金,
第01部·卷八十四: : 且居承旨,合体朕怀。
第01部·卷八十五: : 承旨宣制奏外办礼毕,各与一子正员七品官。
第01部·卷八十六: : 翰林学士承旨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韦昭度,诚贯金石,行通
第01部·卷九十: : 翰林学士承旨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博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第01部·卷九十七: : 闲日(阙)太宗命大帝承旨玉阶,即令敷畅(阙)<
第02部·卷一百九: : ◇ 翰林学士承旨班在学士上敕
第02部·卷一百十三: : 不带正官者及供奉官殿直承旨等,宜过卒哭休日赴职。
第02部·卷一百十四: : 翰林学士承旨知河东军府事正议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赐紫金鱼袋赵莹,儒中端
第02部·卷一百二十六: : 今差枢密承旨曹翰押生辰国信往彼,到希见领。
第02部·卷一百二十七: : 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後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等,
第02部·卷一百四十七: : 承旨出使,按察抚劳,络绎相趋。
第02部·卷一百六十: : 执卷承旨,三藏既善宣法要,妙尽幽深。
第03部·卷二百五十八: : 与御史令黄门监渔阳公承旨鞫伪,发奸除恶,刑以矫末,礼以教中,有若决疣溃痈
第03部·卷二百六十: : 皆承旨意,附会上言。
第04部·卷三百三十三: : 仙客承旨,又已进官,忧惧失图,不知死所。
第05部·卷四百七十一: : 德亮承旨,并录先所散失内人名字,令臣撰诏书以赐浑,「遣於奉天寻访,以得
第05部·卷四百八十: : 承旨庆,省躬惭惶,臣某中谢。
第05部·卷四百八十五: : 遂命崔损承旨,令臣兼修国史。
第06部·卷五百十二: : 拜章承旨,皆自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