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返回主頁
朱棣招選幼軍: 民間子弟年十七至二十有拳勇之長之少年,官給路費、飲食送京師,充任隨從。
申明迎送之禁: 今御史多輕薄少年,不以禮德自治,喜人阿諛奉承,苟失迎送,輒生事挫辱。
程敏政逝世: 少年有纔,詔讀書翰林院。
陳淳逝世: 少年作畫,亦學元人為精工, 中歲忽斟酌米、高間,寫意而已。
《針灸大成》刊行: 少年好學,但屢考不中,遂從儒業醫。
幾何原本: 它巳成為培養、提高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
張瀎任樞密使: 瀎子軾以少年內贊密謀,外參庶務。
趙葵罷相: 少年時與兄趙範隨父趙方抗金。
董槐罷相: 少年學習孫武、曹操兵書,立志恢復中原。
郭守敬治水: 少年時從祖父郭榮研習天文、算學、水利,後從劉秉忠學習。
柳開卒: 少年仰慕韓愈、柳宗元文,因名肩愈、字紹元,後改名為開,字仲途,示意開聖道
宋仁宗即位: 他少年老成,舉止端莊,不苟言笑,得到真宗和太子賓客李迪等人的贊揚,真宗死
范仲淹卒: 他少年樹立遠大志嚮,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晏殊卒: 晏殊少年成名,但在宋仁宗初年,他得罪了皇太後劉氏,仕途受挫。
宋仁宗立太子: 少年時曾收養在宮中,十分賢明,敬告宗廟社稷,册立趙宗實為皇太子。
貞峻卒: 少年出傢,從相國寺歸正律師習律,後於封禪寺(宋代開室律院)學新章律疏。
後唐李從珂起兵: 後唐明宗養子李從珂自少年時代即隨明宗徵伐,多立戰功,封鳳翔節度使、潞王。
和凝卒: 少年時少麯子,契丹稱他為“麯子相公”,但後期因悔其少作,加銷毀。
周行逢割據湖南: 周行逢少年曾因事被黥面,有人請其用藥除之,以免朝廷使節嗤笑,周行逢以黥布
宋平揚州之叛: 少年即隨郭威徵討。
改控鶴監為奉宸府: 且多選美少年為奉宸供奉。
撰《三教珠英》成: 於宮內召二張、諸武及奉宸供奉諸美少年飲博嘲謔為樂。
張柬之等斬二張: 二張少年弄臣,愛之者莫過太後,知之者亦莫過太後,苟或謀反,一夫一繩縛之可
肅宗遣使禱天下名山大川: 隨從無賴少年數十人,為害尤甚。
李師道燒河陰轉運院: 招募東都惡少年劫掠都市,焚燒宮闕,則朝廷必先自救腹心,無暇顧及淮西。
李賀卒: 少年時才能出衆,七歲曾當面為韓愈、皇甫湜作《高軒過》詩,自此而有名。
宦官仇士良殺李訓,兼殺朝官: 京城惡少年亦乘亂殺人報仇,剽掠百貨、互相攻劫,塵埃蔽天。
田全操等驚擾京城: 坊市惡少年持弓握刀,欲行剽掠。
溈山靈佑禪師卒: 少年出傢。
《無能子》成書: 據說作者少年博學寡欲,長於窮理盡性以至命,黃巢攻占長安時,避地流轉,後寓
詔討李茂貞: 禁軍則皆新募市井少年,一觸即潰。
梁伐魏戰於寒山,大敗: 皆少年貴介,不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