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今返回主頁
送吳太博赴莆中: 好與今人作樣看。
長安: 莫問興亡與今昔。
夜梦吕洞宾仙翁忽忆戊午西游岳阳楼老木居士祠观洞宾像与今南谷高士巾裹政如此奇晓起再赋
朝發靈樹寄曼叔師厚: 上下古與今,抗論堅莫敵。
次韻瀋駒甫留別: 與客寧論舊與今
晚泊東采石磯: 形勝江關留與今
和韓羲仲主簿古岩韻: 典刑自與今人殊。
題吳微仲常齋: 此道古與今
贈黃虛舟: 與今坐上嘲子瑜,爭似舟中懷李白。
送退齋先生歸武夷: 雖與今人居,不與今人儔。
示張直溫: 固無古與今
題湯柏紀程文: 佩服與今異。
新亭: 當時風景與今同。
分韻送孫從之司業使湖南得千字: 古事與今事,一一探本源。
雙峰二偈: 自得元無古與今
送鉸常宰鄱陽: 時無古與今
江瀆池納涼: 乞與今年一夏涼。
西齋雨後: 付與今宵幽夢長。
寄天台梵纔上人: 試問當年與今日,清光不改衹如新。
偈八首: 不與今時歲月爭。
頌古二十一首: 昨日與今日,同中卻不同。
山居詩: 放曠誰論古與今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相與今時作證明。
古人与今人
春貼子詞·皇太後閣六首: 歲歲與今同。
又云新铸鬴斛与今太府寺尽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緣識: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緣識: 不言往昔與今來,海嶽高深千萬裏。
次韻王宣徽太尉耆年會詩: 詎與今日爭光輝。
翠光亭: 留與今人復後人。
寄王正叔: 徑古與今左。
青藜閣為林景雲賦: 名字何分昔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