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氏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此詩蕭士贇雲是偽作): 用了和氏璧的典故。
送趙司馬赴蜀州: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雜體五首: 和氏非有恩。
寄令狐侍郎: 衆寶歸和氏,吹噓多俊人。
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 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 羲氏和氏迂竜轡。
覽李秀纔捲: 因嗟和氏淚,不是等閑垂。
病中書懷呈友人: 祀親和氏璧,香近博山爐。
送楊驥秀纔歸鄱陽: 荊山和氏方三獻,太學何生且一歸。
送章宏: 豈無和氏識荊璆。
次韻答黃與迪: 和氏有尺璧,楚國無人知。
再次韻呈明略並寄無咎: 和氏之璧無連城。
雜麯歌辭·十二月樂辭·閏月: 羲氏和氏迂竜轡。
送友人下第歸省(一作劉得仁詩):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孤石: 不亂和氏璧。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閏月: 羲氏和氏迂竜轡。
送友人下第歸覲: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贈來鵬: 既同和氏璧,終有玉人知。
誡是非: 辨玉且寬和氏罪,誣金須認不疑情。
閏月定四時: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則之。
知縣再次韻不作平側體復次韻二首: 和氏得荊璞,眩走數百捨。
李成季得閻子常古琴作: 趙傳和氏齋五日,吳得湛盧當兩州。
楊周輔來考試刑法同在別闈剛直士也喜為賦此: 豈須和氏璧,自有藍田玉。
臨安送鄭左藏: 從來白璧稱和氏,安得黃金到不疑。
寄李惟肖: 楚國未登和氏璧,晉人惟重孔傢金。
次韻朱通判嚴上捨: 價重欲輸和氏璧,令嚴誰犯伏波營。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和氏浪三獻,一身已再辱。
和金沙蔣文海韻: 世無卞和氏,誰辨玉與珉。
送寇元弼王文舉: 和氏玉坑頭。
王迥子高輓章五首: 和氏終還趙,幹將不葬吳。
誡是非: 辨玉且寬和氏罪,誣金須認不疑情。
分題得雪浪齋石: 世寶不減和氏壁。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