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和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 用了和氏璧的典故。
送赵司马赴蜀州: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杂体五首: 和氏非有恩。
寄令狐侍郎: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羲氏和氏迂龙辔。
览李秀才卷: 因嗟和氏泪,不是等闲垂。
病中书怀呈友人: 祀亲和氏璧,香近博山炉。
送杨骥秀才归鄱阳: 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送章宏: 岂无和氏识荆璆。
次韵答黄与迪: 和氏有尺璧,楚国无人知。
再次韵呈明略并寄无咎: 和氏之璧无连城。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闰月: 羲氏和氏迂龙辔。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孤石: 不乱和氏璧。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羲氏和氏迂龙辔。
送友人下第归觐: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赠来鹏: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诫是非: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闰月定四时: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李成季得阎子常古琴作: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临安送郑左藏: 从来白璧称和氏,安得黄金到不疑。
寄李惟肖: 楚国未登和氏璧,晋人惟重孔家金。
次韵朱通判严上舍: 价重欲输和氏璧,令严谁犯伏波营。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 和氏浪三献,一身已再辱。
和金沙蒋文海韵: 世无卞和氏,谁辨玉与珉。
送寇元弼王文举: 和氏玉坑头。
王迥子高挽章五首: 和氏终还赵,干将不葬吴。
诫是非: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分题得雪浪斋石: 世宝不减和氏壁。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