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寒
重賦: 悲端與寒氣,並入鼻中辛。
送閻寀赴東川闢: 孰雲熱與寒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上古一章: 豈止餒與寒
和樂天贈樊著作: 虧則饑與寒
中隱: 又免饑與寒
城中示友人: 久與寒灰合,人中亦覺閑。
瑞鷓鴣: 天將奇豔與寒梅。
題唐希雅畫寒江圖: 不受陰晴與寒暑。
早梅: 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送江陵元司錄: 楚色與寒蕪。
送王翁信及第歸江東舊隱(作方幹詩,送友及第歸浙東): 秋雁與寒雲。
送丘二十二之蘇州: 積水與寒煙,嘉禾路幾千。
送丘二十二之蘇州: 積水與寒煙,嘉禾路幾千。
初下東周贈孟郊: 靜砧與寒聲。
送友及第歸浙東: 秋雁與寒雲。
旅中作: 其如餒與寒
建元寺晝公與崔秀纔見過聯句,與鄭奉禮說同作: 獨與寒山別,行當暮雪時。
石鼎聯句: 不與寒涼並。
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 孰為熱與寒
感遇: 饑渴與寒暑。
西江月: 人與寒林共瘦,山和老眼俱青。
愁風月(生查子三首): 人與寒蟲融為一體了,人內心的焦灼不安,人內心的凄苦難耐也藉二字傳導而出了
滿庭芳: 氣與寒威共涼,深綉戶、簾幕重關。
漫成: 愁與寒更爛熳增。
山居雜詩九十首: 冷雨與寒煙,深惜易塵埃。
七月二十日雨中: 乃與寒暑爭。
寄程安撫: 捉鞭動與寒雁伍。
九日在邇索居無聊取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賦七詩以自遣: 憂患與寒暑,攻人如五兵。
題姚顯叔南嶼書院: 輸與寒梅一點酸。
送博寺丞: 三陽不與寒威盡,一氣還從暖律回。
次韻贈仇二近: 不與寒士作廈屋。
擬古五首: 略與寒士同。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