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李白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
  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苟會心,掩捲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遊眺。
  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
  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賞析】   唐玄宗天寶元年至三年(742—744),李白在長安為翰林學士。當時在皇城裏設有兩個學士院。一是集賢殿書院,主要職務是侍讀,也承擔一點起草內閣文書的任務;另一是翰林學士院,專職為皇帝撰寫重要文件。兩院成員都稱學士,而翰林學士接近皇帝,人數很少,所以地位高於集賢學士。李白是唐玄宗詔命徵召進宮專任翰林學士的,越發光寵,有過不少關於他深受玄宗器重的傳聞。其實皇帝衹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進宮寫詩以供歌唱娛樂。他因理想落空,頭腦逐漸清醒起來。同時,幸遇的榮寵,給他招來了非議,甚至誹謗,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暢。這首詩便是他在翰林院讀書遣悶,有感而作,寫給集賢院學士們的。詩中說明處境,回答非議,表白心跡,陳述志趣,以一種瀟灑倜儻的名士風度,抒發所志未申的情懷。
  
    首二句破題,點出處境。說自己每天到皇城裏的翰林院,從早到晚等候詔命下達任務,頗象東方朔那樣“稍得親近”皇帝了。“金門”指漢代皇宮的金馬門,是漢代宮中博士先生們會聚待詔的地方。《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東方朔“待詔金馬門,稍得親近”。李白暗以漢武帝待之以弄臣的東方朔自況,微妙地點的自己榮寵的處境,實質滑稽可悲,不足羨慕。
  
    接着,詩人就寫自己在翰林院讀書遣悶。宮中秘藏是難得閱覽的,於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體會,即使衹是片言衹語,也不禁合攏書捲,高興得笑起來。詩人表面上寫讀書的閑情逸緻,實際上暗示這快意的讀書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襯出他在翰林院供職時無聊煩悶的心情。
  
    於是,詩人想起了那些非議和誹謗。東方朔曾引用《詩經》“營營青蠅”的篇什以諫皇帝“遠巧佞,退讒言”,他也以青蠅比喻那些勢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陽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嚮情操。李白覺得自己本是豁達大度、脫略形跡的人,而那些小人們卻一再攻擊他心胸狹隘,性情偏激。顯然,詩人十分厭惡蒼蠅的嗡嗡,但也因為無可奈何而覺得無需同他們計較,以蔑視的心情而求得超脫吧。跟上四句所寫快事中藴含不快相反,這四句是抒寫在煩惱中自得清高,前後相反相成,都見出詩人的名士風度和志士情懷。
  
    但是,實際上詩人的心情是煩悶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興,抒發往日隱遊山林的思憶和嚮往。詩人仿佛在讀書時偶然望見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陣愉快,隨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時清風也吹進這令人煩悶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欄桿,悠閑地吟嘆長嘯。這四句也是寫翰林院的閑逸無聊生活,但進了一層,提出了仕不如隱的想法,明顯地表露拂出意欲歸的意嚮。
  
    最後四句明確地申述志趣和歸宿。說自己象嚴子陵那樣不慕富貴,又如謝靈運那樣性愛山水。入世出仕衹是為了追求政治理想,一旦理想實現,大功告成,就將辭別世俗,歸隱山林了。顯然,詩人正面抒寫心志,同時也進一步回答了非議和誹謗,從而歸結到主題“言杯”。
  
    這首詩多排偶句,卻流暢自然,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明顯汲取了漢代《古詩》那種“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述情”(《文心雕竜·明詩》)的長處,而有獨創,富個性。全詩以名士的風度,與朋友談心的方式,藉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煩惱,抒泄處境榮寵而理想落空的愁悶,表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談,言辭清爽,結構屬賦,立意於興,婉而直,淺而深,棉裏藏針,時露鋒芒,在唐人言懷詩中別有情趣。
  
    (倪其心)

【資料來源】 183_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