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雍裕之 Yong Yuzhi  唐代  
雜麯歌辭·自君之出矣 Potpourri songs Since the king of the carry on
五雜組 Five Miscellaneous Groups
剪彩花 Ribbon flowers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Spring night See sb. to the door 1 for Mar misoka environs see sb. to the door
四氣
四色 Four-color
大言 magniloquence
細言 Fine words
山中桂 Mountain Gui
蘆花 reed catkins; fluffy ends of reed
江邊柳 Willow River
江上山
遊絲 gossamer
柳絮 willow catkin
殘鶯 Residual Ying
早蟬 Early cicada
秋蛩 Autumn cricket
江上聞猿 River Previous news ape
折柳贈行人 To send off a friend present pedestrian
題蒲葵扇
贈苦行僧
兩頭纖纖 both sides thin
了語 The language
不了語 un- The languag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農傢望晴

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賞析】   正當打麥曬場的時候,忽然變了風雲。一時風聲緊,雨意濃。秦地(今陝西一帶)西風則雨,大約出自當時農諺。提起這樣的農諺,顯然與眼前天氣變化有關。“嘗聞”二字,寫人們對天氣變化的關切。這樣,開篇一反絶句平直敘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緊迫感,有烘托氣氛的作用。
  
    在這個節骨眼上,天氣好壞關係一年收成。一場大雨,將會使多少人傢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詩人懇切地默禱蒼天不要下雨。這層意思在詩中沒有直說,而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賦西風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奪之權柄似的。“為問西風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時回,這怯生生的一問,表現的心情是焦灼的。
  
    後二句是從生活中直接選取一個動人的形象來描繪:“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這樣的人物最能集中體現古代農民的性格:他們默默地為社會創造財富,飽經磨難與打擊,經常掙紮在生死綫上,卻頑強地生活着,永不絶望。其次,“如鶴立”三字描繪老人“望雲開”的姿態極富表現力。“如鶴”的比喻,自然與白發有關,“鶴立”的姿態給人一種持久、執着的感覺。這一形體姿態,能恰當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最後是“麥場高處”這一背景細節處理對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麥場”,對於季節和“農傢望晴”的原因是極形象的說明。而“高處”,對於老人“望雲開”的迫切心情則更是具體微妙的一個暗示。通過近乎繪畫的語言來表述,較之直接的敘寫,尤為含蓄,有力透紙背之感。
  
    此詩選取收割時節西風已至大雨將來時的一個農傢生活片斷,集中刻畫一個老農望雲的情節,通過這一“望”,可以使人聯想到農傢一年半載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觀刈麥》所描寫過的那種勞動情景;也可以使人想到嗷嗷待哺的農傢兒孫和等着收割者的無情的“收租院”等等,此詩潛在含義是很深的。由於七絶體小,意象須集中,須使人窺斑見豹。此詩不同於《觀刈麥》的鋪陳抒寫手法,衹集中寫一“望”字,也是“體實施之”的緣故。
  
    此詩對農民有同情,但沒有同情的話;對農民有歌頌,但也沒有歌頌的話。讀者卻不難感到由衷的同情與歌頌就在不言之中。
  
    (周嘯天)

【資料來源】 471_2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