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李白 Li Bai  唐代   (701~762)
菩薩蠻 Song Form
憶秦娥 Same Name
靜夜思 IN THE QUIET NIGHT
古風 archaism
公無渡河 No public cross the river
蜀道難 Hard Roads in Shu
梁甫吟 Liang Fu Yin
烏夜啼 Wu Yeti
將進酒 Bringing in the Wine
遠別離 apo- leave
行行遊且獵篇 Trekking Youqieliepian
登金陵鳳凰臺 On Climbing in Nanjing to the Terrace of Phoenixes
行路難之一 The Hard Road
夢遊天姥吟留別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A FAREWELL TO SECRETARY SHUYUN AT THE XIETIAO VILLA IN XUANZHOU
贈汪倫 To Wang Lun
獨坐敬亭山 Alone Looking at the Mountain
早發白帝城 Through the Yangzi Gorge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DOWN ZHONGNAN MOUNTAIN TO THE KIND PILLOW AND BOWL OF HUSI
月下獨酌 Drinking Alone under the Moon
春思 IN SPRING
關山月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子夜四時歌:春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PRING
子夜四時歌:夏歌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Summer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賞析】   金陵城西樓即“孫楚樓”,因西晉詩人孫楚曾來此登高吟詠而得名。樓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見《輿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長江,皆陳其足下,為觀景的勝地。這首詩,李白寫自己夜登城西樓所見所感。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詩人是在靜寂的夜間,獨自一人登上城西樓的。“涼風發”,暗示季節是秋天,與下文“秋月”相呼應。“吳越”,泛指江、浙一帶;遠望吳越,點出登樓的目的。從“夜寂”、“獨上”、“望吳越”等詞語中,隱隱地透露出詩人登樓時孤寂、抑鬱、悵惘的心情。詩人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寫“望”中之景的。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寫俯視,下句寫仰觀。俯視白雲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動,恍若白雲、城垣在輕輕搖蕩;仰觀遙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象珍珠般晶瑩,仿佛是從月亮中滴出。十四個字,把秋月下臨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繪得多麽逼真傳神!兩個“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潔,雲天之渺茫,露珠之晶瑩,江水之明淨。“空”字,在氣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別靜寂。“搖”、“滴”兩個動詞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會“搖”的,但“涼風發”,水搖,影搖,給你的幻覺,城也搖蕩起來,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象露珠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滴”與“搖”,使整個靜止的畫面飛動起來,使本屬平常的雲、水、城、露、月諸多景物,一齊情態逼露,異趣橫生,令人浮想聯翩,為之神往。這樣的描寫,不僅反映出浪漫主義詩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顯示出他對大自然敏銳的感覺和細緻的觀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觀景物的主要特徵,“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詩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歸。他苦苦思索什麽?原來他是在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一個“稀”字,吐露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憤世疾俗的苦悶心情。“古來”、“眼中”,又是詩人無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說,不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來有才華、有抱負的人當時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詩人很自然地懷念起他所敬慕的歷史人物。這裏“眼中”二字對最後一聯,在結構上又起了“金針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將要寫什麽。
  
    “解道‘澄江浄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謝玄暉,即謝浄,南齊著名詩人,曾任過地方官和京官,後被誣陷,下獄死。李白一生對謝浄十分敬慕,這是因為謝浄的詩風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話說,就叫做“今古一相接”(見《謝公亭》)。謝浄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陵壯美的景色和抒發去國懷鄉之愁。“澄江浄如練”就是此詩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潔白的絲綢。李白夜登城西樓和謝浄當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樣不幸,心情同樣苦悶(李白寫此詩是在他遭權姦讒毀被排擠離開長安之後),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當年謝浄筆下的江景,想到謝浄寫此詩的心情,於是發出會心的贊嘆:“解道‘澄江浄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意思是說,謝浄能吟出“澄江浄如練”這樣的好詩,令我深深地懷念他。這兩句,話中有“話”,其“潛臺詞”是,我與謝浄精神“相接”,他的詩我能理解;今日我寫此詩,與謝浄當年心情相同,有誰能“解道”、能“長憶”呢?可見李白“長憶”謝浄,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這正是此詩的命意,在結處含蓄地點出,與開頭的“獨上”相呼應,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詩人是多麽的寂寞和憂愁。
  
    這首詩,詩人筆觸所及,廣阔而悠遠,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飄然而來,忽然而去,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表面看來,似乎信筆揮灑,未加經營;仔細玩味,則脈絡分明,一綫貫通。這根“綫”,便是“愁情”二字。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如一二、五六句),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贊美古人(如三四、七八句),使這條感情綫索時顯時隱、一起一伏,象波浪推涌,節奏鮮明,又逐步趨嚮深化,由此可見詩人構思之精。這首詩中,詞語的選用,韻律的變換,在色彩上,在聲調上,在韻味上,都協調一致,給人以一種蒼茫、悲涼、沉鬱的感覺。這就格外突出了詩中的抒情主綫,使得全詩渾然一體,愈見精美。
  
    (何慶善)



【北美枫文集】月亮

【資料來源】 166_3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