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首一頁 |
【賞析】 《瀟湘水雲》古琴麯,宋代浙派琴傢創始人郭楚望的代表作。作於金兵入侵時,他移居於湖南寧遠九嶷山下(瀟水自九嶷山流過),深感國事飄零,藉水光雲影,以抒抑鬱、眷念之情。
麯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1、洞庭煙雨 2、江漢舒清 3、天光雲影 4、水接天隅 5、浪捲雲飛 6、風起雲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萬裏澄波 10、影涵萬象。
此麯流傳至後世,有多種譜本,結構也有一些變化。現流行的是十八段麯加一尾聲。
樂麯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調,自第二段從中音區展開,並貫穿全麯。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復圍繞着骨幹音變化發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鬱、憂慮的內心世界。
第四段低音區層層遞升的渾厚的旋律,通過大幅度蕩揉技巧,展示了雲水奔騰的畫面,打破壓抑氣氛,表現出作者翻滾的思緒。
第五段,樂麯第一句旋律在低音區變化再現,有欲起先伏之妙。第八段,再現了第四段的水雲聲,但情緒更為奔放、熱情。
第九、十、十一,三段一氣呵成。是全麯的高潮部分,以第五段的前兩樂句為素材移高八度展開,高、低音區大幅度的跳動,按音、泛音、散音音色巧妙的組合,交織成一幅天光雲影、氣象萬千的圖畫,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第十七、十八段是結尾部分,音樂轉入低音區,旋律上行又回折。最後再現的“水雲聲”,衹是一種無力的餘波,流露出作者內心無限的感慨。
全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綽、註”技法,集中體現了古琴藝術的“清、微、淡、遠”的含蓄之美,被歷代琴傢公認為典範。
======================================================================
瀟湘水雲琴麯。南宋浙派琴傢郭沔(字楚望,約公無1190—1260年)創作。當時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遊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便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而創作此麯,以寄眷念之情。
傳說中,九嶷山是賢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成為賢明的化身。郭沔是一個終生未仕的知識分子,生活十分清貧。他所處的時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將滅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個反對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的人,故他藉九嶷山為“瀟湘雲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對現實的黑暗與賢者不逢時的義憤和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麯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共十段。
後經歷代琴傢發展為十八段加一尾聲。現存琴譜多達五十種。經過許多琴傢不斷加工,藝術更臻成熟。樂麯開始,飄逸的泛音使人進入碧波蕩漾、煙霧繚繞的意境。全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自13世紀我國明初問世以後,數百年來廣為流傳,許多琴譜專集都收載了此麯,並被歷代琴傢公認為優秀的琴麯之一。近年,有采用古琴與大型民族樂隊的演變形式演奏此麯。
(藝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