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竹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通竹溜涓涓。
石池: 通竹引泉脈,泓澄深石盆。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引泉通竹竿。
題新居,寄宣州崔相公(所居南鄰即崔傢池): 疏通竹徑將迎月,掃掠莎臺欲待春。
題竹𠔌上人院: 石泉通竹根。
宿村傢亭子(一作宿杜司空東亭,或題杜司戶亭子): 井底泉通竹下池。
石池: 通竹引泉脈,泓澄瀲石盆。
傷歌行四首: 孟氏至誠通竹筍,薑詩純孝感淵魚。
送樂平苗明府: 緑田通竹裏,白浪隔楓林。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引泉通竹竿。
夕次桐廬: 樵通竹裏歌。
和尚書詠泉山瀑布十二韻: 僧圃穿通竹影澆。
春晏寄從弟德潤: 朱橋通竹樹,香徑匝蘭蓀。
寄張山人: 野橋通竹徑,流水入芝田。
減字木蘭花: 麯巷深深通竹所。
千秋歲: 小窗通竹圃,野色連金井。
江上: 無橋通竹處,有路到桃源。
隴州神泉鋪後池: 祠下泉通竹下池。
訪琳老題溪上小軒: 隔溪通竹色,開戶納山光。
河南張應之東齋: 鑿池通竹圃。
寄張山人: 野橋通竹徑,流水入芝田。
芝山: 井底泉通竹下池。
鳳山即事: 石泉通竹根。
泛潩水: 稍通竹徑小亭孤。
遊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一徑潛通竹樹寒。
減字木蘭花: 麯巷深深通竹所。
全唐詩話: : 井底泉通竹下池。
丁亥(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 : 橋斷思通竹,林疏漸補煙。
己酉(宣統元年、一九○九): : 通竹引山泉,煮茶甘且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