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人物列表
歌德 Goethe荷尔德林 Friedrich Hölderlin海涅 Heinrich Heine
拉斯克—许勒 Else Lasker-Schüler艾兴多尔夫 Joseph Freiherr von Eichendorff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朋霍费尔 Dietrich Bonhoeffer葛瑞夫 Dieter M. Gräf
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曼弗雷德·马伊 Manfred Mai卡尔·威特 Carl Weter
康拉特·赛茨 Konrad Seitz莱内尔·埃尔林格 莱内尔埃尔林 grid哥尔特·朗古特 哥尔特朗古特
霍尔格·莱纳斯 Holger Reiners乌特·艾尔哈特 Ute Ehrhardt戴特·奥藤 Dieter Otten
约尔格·艾克曼 Jorge Ikmann赫尔曼·约瑟夫·左赫 Hermann-Josef Zoche洛塔尔·赛韦特 Lothar J. Seiwert
彼得·马丁 Bidemading布鲁诺·霍尔纳格 布鲁诺霍尔 Nag花映红 Flowers Yinghong
格哈德·施罗德 Gerhard Schroeder克里斯塔·施罗德 Christa Schroder罗胡斯·米施 Rochus Misch
安格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胡戈·米勒-福格 Hugo Muller-Vogg韦尔纳·比尔曼 Werner Bierman
佩特拉·纳格尔 Petra Nagel特劳德尔·容格 Telaodeer Jung梅丽莎·米勒 梅丽莎米勒
埃米尔·路德维希 Emil Ludwig享利克·埃伯利 Enjoy 利克埃伯利马蒂亚斯·乌尔 Matthias Uhl
埃里希·沙克 埃里希沙克迈克尔·舒马赫 Michael Schumacher迈克尔·舒马赫 Michael Schumacher
海德格尔 Heidegger叔本华 Arthur Schopenhauer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布莱姆·斯托克 Bram Stoker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雅科布·格林 Jacob Grimm威廉·格林 Wilhelm Grimm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克劳斯·曼 Klaus Mann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Erich Maria Remarque特奥多·施托姆 Theodor Storm
托马斯·曼 Thomas Mann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威廉·豪夫 Wilhelm Hauff
施笃姆 Theodor Storm汉斯·里鲍 Hansilibao孔萨利克 Heinz G. Konsalik
赫拉·琳德 Hera Lind威德尔·埃彭多夫 Wade Acres Peng Dorf卡尔·麦 Karl May
埃德蒙德·胡塞尔 Edmund Husserl
德国 纳粹德国  (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
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

Husserl
埃德蒙德·胡塞尔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德语: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奥地利哲学家现象学创立者,同时被誉为近代最伟大哲学家之一。

生平

胡塞尔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小镇普罗斯涅兹,出身于一个犹太人家庭。

作为弗朗兹·布伦塔诺卡尔·斯图姆夫的学生,他影响了艾蒂特·史坦茵(圣十字德兰本笃修女)、奥伊根·芬克马丁·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洛-庞蒂。因为赫尔曼·外尔曾接触胡塞尔,所以钟情于学院派逻辑。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相当于副教授)教授哲学,并于1887年,他开始相信基督教并且加入了路德会,同年结婚,并在此育有两儿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为止。退休后胡塞尔仍然利用弗莱堡大学图书馆来继续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门徒海德格尔担任校长时,以胡塞尔的犹太人血统为理由禁止胡塞尔进入为止。

学术贡献

胡塞尔认为——与罗素及怀德海一样——算术实际上是“先验”科学。不同的是,罗素与怀德海的分析基础是逻辑学。胡塞尔则是发展出全新的哲学方法,来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质。他称之为“现象学”( phenomenology )。

胡塞尔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但现象学并不代表表象与根本实在之间存在着对立 (“现象学”源自于希腊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现象”一词指称我们的经验世界)。胡塞尔承诺,借由描述意识结构,可以找到确定性,其中包括他身为数学家时不断寻求的算术基础。为此,胡塞尔描述了现象学的观点:意识被视为一种“意向”,也就是说,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亦即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胡塞尔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同时也反对欧洲(与美国)哲学弥漫一股“相对主义”风潮。

胡塞尔晚年时,纳粹已逐渐掌握德国政局,世界也战云密布。因此,胡塞尔对人类知识的兴趣,也转而朝向社会层面与“存在”层面。同时也警告,欧洲文明将因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猖獗而陷入“危机”(同一时间,维也纳的逻辑实证论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外部链接

胡塞尔著作

胡塞尔研究

相关网站

研究书目

  •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北京:三联书店,1994)。
  • 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ˈhʊsɜːrl/ HUUSS-url, also US/ˈhsɜːrl, ˈhʊsərəl/ HOO-surl, HUUSS-ər-əl; German: [ˈʔɛtmʊnt ˈhʊsɐl]; 8 April 1859 – 27 April 1938)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who established the school of phenomenology. In his early work, he elaborated critiques of historicism and of psychologism in logic based on analyses of intentionality. In his mature work, he sought to develop a systematic foundational science based on the so-called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Arguing that transcendental consciousness sets the limits of all possible knowledge, Husserl redefined phenomenology as a transcendental-idealist philosophy. Husserl's thought profoundly influenced 20th-century philosophy, and he remains a notable figure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beyond.

Husserl studied mathematics, taught by Karl Weierstrass and Leo Königsberger, and philosophy taught by Franz Brentano and Carl Stumpf. He taught philosophy as a Privatdozent at Halle from 1887, then as professor, first at Göttingen from 1901, then at Freiburg from 1916 until he retired in 1928, after which he remained highly productive. In 1933, due to racial laws, having been born to a Jewish family, he was expelled from the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and months later resigned from the Deutsche Akademie. Following an illness, he died in Freiburg in 1938.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