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人物列表
非马 William Marr爱伦·坡 Edgar Alan Poe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惠特曼 Walt Whitman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斯蒂芬·克兰 Stephan Crane
史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卡尔·桑德堡 Carl Sandberg
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庞德 Ezra Pound杜丽特尔 Hilda Doolittle
奥登 Wystan Hugh Auden卡明斯 E. E. Cummings哈特·克莱恩 Hart Crane
罗伯特·邓肯 Robert Duncan查尔斯·奥尔森 Charles Olson阿门斯 A. R. Ammons
金斯堡 Allen Ginsberg约翰·阿什伯利 John Ashbery詹姆斯·泰特 James Tate
兰斯敦·休斯 Langston Hughes默温 W. S. Merwin罗伯特·勃莱 Robert Bly
毕肖普 Elizabeth Bishop罗伯特·洛威尔 Robert Lowell普拉斯 Sylvia Plath
约翰·贝里曼 John Berryman安妮·塞克斯顿 Anne Sexton斯诺德格拉斯 W. D. Snodgrass
弗兰克·奥哈拉 Frank O'Hara布洛茨基 L.D. Brodsky艾米·洛威尔 Amy Lowell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 Edna St. Vincent Millay萨拉·梯斯苔尔 Sara Teasdale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威廉·斯塔福德 William Stafford艾德里安娜·里奇 Adrienne Rich大卫·伊格内托 David Ignatow
金内尔 Galway Kinnell西德尼·拉尼尔 Sidney Lanier霍华德·奈莫洛夫 Howard Nemerov
玛丽·奥利弗 Mary Oliver阿奇波德·麦克里许 阿奇波德麦 Kerry Xu杰弗斯诗选 Robinson Jeffers
露易丝·格丽克 Louise Glück凯特·莱特 Kate Light施加彰 Arthur Sze
李立扬 Li Young Lee斯塔夫理阿诺斯 L. S. Stavrianos阿特 Art
费翔 Kris Phillips许慧欣 eVonne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Jerome David Salinger
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Hussein Obama朱瑟琳·乔塞尔森 Josselson, R.詹姆斯·泰伯 詹姆斯泰伯
威廉·恩道尔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马克·佩恩 Mark - Payne拉吉-帕特尔 Raj - Patel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
美国 冷战开始  (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

Douglas MacArthur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语: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是美国的五星上将菲律宾陆军元帅,在19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亦功勋显赫。他因菲律宾战役获得荣誉勋章,与其父小亚瑟·麦克阿瑟成为同获此荣誉的首对父子。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中军衔达到五星上将的五人之一,也是菲律宾陆军唯一一位陆军元帅。

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旧西部的一个军人家庭里,从西得克萨斯军事学院毕业时获选为毕业生代表。1903年他以拔尖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荣获“大队长”的称号(First Captain)。1914年美国占领韦拉克鲁斯期间,他执行了一次侦察任务,并为此获荣誉勋章的提名。1917年,他从少校升衔为上校,并出任第42彩虹步兵团参谋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期间,他升至准将,并再次获得荣誉勋章的提名,此外获杰出服役十字勋章2次、银星勋章7次。

1919年至1922年间,麦克阿瑟出任西点军校校长,进行了多项改革。随后他被派驻菲律宾,并在1924年镇压了菲律宾侦查部叛乱。1925年,他再度升衔,成为美军史上最年轻的少将。他在威廉·米切尔准将所属的军事法庭工作,在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还担任了美国奥委会主席。1930年,他成为了美国陆军的参谋长,并因此卷入了1932年酬恤金进军事件,驱逐了华盛顿特区抗议者,并组建了平民保育团。1937年,他卸下了美国陆军的军职,转而出任菲律宾自由邦军事顾问

麦克阿瑟在1941年被召回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指挥官。他任内出现了一连串灾难,先是1941年12月8日其空军遭到重创,而后日本又入侵了菲律宾。很快,麦克阿瑟的军队被迫撤至巴丹并防守到了1942年5月。1942年3月,麦克阿瑟协其家眷和部下登上PT艇,从附近的科雷希多岛撤往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获任西南太平洋部队盟军最高司令。抵达后,麦克阿瑟发表了演讲,当中他发誓“我一定会返回菲律宾”。在太平洋打拼两年后,他实现了这一诺言,也因其防守菲律宾的功劳而获荣誉勋章。1945年9月2日,他在东京湾正式接受了日本投降,并监督了同盟国在1945年-1951年占领日本的经过。作为日本的实际领导人,他控制了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变化。朝鲜战争期间,他领导的联合国军初战告捷,但他进军朝鲜的举措不但屡遭争议,也招致了中国的介入,并导致一系列的落败。1951年4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革除了麦克阿瑟的军职。卸任后,他担任了雷明顿兰德公司董事长。
 

早期生活与教育情况

1880年1月26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岩城小岩城军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爷爷是苏格兰裔法官兼政治家老亚瑟·麦克阿瑟。他父亲是陆军上尉小亚瑟·麦克阿瑟。母亲是玛丽·平克尼·哈迪·麦克阿瑟(Mary Pinkney Hardy “Pinky” MacArthur),出生于旧詹姆士敦时代之弗吉尼亚州旧族:14。1875年5月19日父母完婚,1876年生亚瑟·麦克阿瑟三世,1878年生马尔康:15。1883年,马尔康夭折:16

1903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自西点军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为98.14分。后被任命为少尉军官。

远征韦拉克鲁斯

1914年4月21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下令占领韦拉克鲁斯。麦克阿瑟跟着被派往该地区的司令部参谋前往,并于1914年5月1日抵达。随后他发现,若想从韦拉克鲁斯的先头部队那获取后勤支援,就得使用铁路。他在韦拉克鲁斯发现了大量的火车厢,却找不到一节火车头,于是便核实起一份称阿尔瓦拉多有许多节火车头的报告。他花费价值150美元的黄金买来一辆台车,雇来三个墨西哥人作帮手,又把三人的枪械缴了。来到阿尔瓦拉多后,麦克阿瑟和他的队伍找到了五台机车,虽然其中两台只是调车机车,但是另外三台正是所需的火车头。在返回韦拉克鲁斯的路上,队伍遭到了五名武装人员的袭击,连忙逃之夭夭,终于甩开了那些人,不过,麦克阿瑟却在逃跑时射杀了两名武装人员。不久后,队伍再次被十五名骑兵袭击。在战斗中,麦克阿瑟的衣服上被打出了三个弹孔,自己却毫发无伤,一名同伴则受了轻伤。最终在麦克阿瑟射杀四名骑兵后,其余的骑兵撤退了。然而,此后队伍又遭到了三名骑兵的袭击,令麦克阿瑟的衣服又挨了一枪。队伍乘坐台车甩开了其中两名骑兵,但还有一名骑兵仍在穷追不舍,结果连人带马被麦克阿瑟射死在铁轨上。队伍不得不在继续前进前把马的尸体从铁轨上移走。

一位军官同僚给伍德写信,建议提名麦克阿瑟为荣誉勋章的候选人。伍德这样做后,参谋休·L·斯科特召集了一个委员会来审议该提名。委员会质疑道:“他的行动是在地区主将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的,这样的行动是否明智?”这时,弗雷德里克·芬斯顿准将(也是荣誉勋章的获得者)表示,颁发勋章给麦克阿瑟“完全恰当合理”。然而,委员会还是担心“授予所建议的奖励恐将鼓励其他参谋在类似条件下忽视当地的司令官,而这可能使后者的计划遭受干扰”,因此,麦克阿瑟最终并未获奖。

潘兴将军(左二)给麦克阿瑟准将(左三)颁发杰出服役十字勋章。查尔斯·T·梅诺尔少将正在宣读嘉奖令,乔治·E·利奇上校(右二)和威廉·约瑟夫·多诺万中校(右一)正在等待要授予他们的勋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第三十一任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之后出任陆军参谋长。1935年,菲律宾自由邦获得半独立地位时,其总统曼努埃尔·奎松邀请麦克阿瑟监督建立菲律宾陆军。麦克阿瑟于1937年退役,并获得奎松授予的陆军元帅头衔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麦克阿瑟被征召回到菲律宾,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珍珠港事变后,1941年由于低估日军力量,菲律宾的盟军遭受严重打击。1942年2月,随着日军收紧对菲律宾的控制,罗斯福总统命令麦克阿瑟撤退至澳大利亚。1942年3月12日晚,麦克阿瑟和妻子琼妮、儿子亚瑟、亚瑟的广东阿嬷阿秋(音译)和一些职工(包括萨瑟兰、理查德·马歇尔和赫夫)等一组特定人员离开了科雷希多岛。他们乘坐PT艇穿越日本军舰巡逻的暴风海域,抵达位于棉兰老岛德尔蒙机场,然后乘坐B-17轰炸机飞往澳大利亚。麦克阿瑟最终于3月21日乘火车抵达墨尔本3月20日,他在南澳大利亚特劳伊火车站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说:“我从巴丹出来,我会再回去。”华府要求他把这句承诺改成“我们会再回去”,他却置若罔闻。巴丹于4月9日投降,科雷希多岛于5月6日投降。

在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建立了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部,部署所属的盟军部队抵抗日军南进并组织反攻。当时麦克阿瑟属下军队主要由澳军和美军组成,但也包括少量撤退荷属东印度部队、英军和其他部队。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后期,指挥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执行“跳岛战略”,选择性攻占有利于美军推进的岛屿,包括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直到大日本帝国于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

驻日盟军总司令

战后自1945年8月至1951年间担任驻日盟军总司令,统筹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在战后处置方针上,麦克阿瑟反对废除天皇制或将裕仁交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认为这可能导致日本人民激烈反抗,麦克阿瑟为此对杜鲁门总统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请再调派100万名士兵部队来日本维持局势。

最终麦克阿瑟领导的盟军总司令部得以在保存君主立宪制、并确定天皇为象征元首、不追究天皇的战犯责任的客观条件下,对日本政府进行改造,包括制定《日本国宪法》及确立现行日本政府组织架构的基础,也废除日本的建军权、宣战权。此外,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GHQ)一度下令自日本政治官僚体系中全面肃清战前协助军国主义者、解散财阀,但是因美国与苏联冷战对抗升高,美国需要既存政经势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彻底实施。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在苏共总书记斯大林默许下,朝鲜部队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三天后,汉城被攻下,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军参加朝鲜作战,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透过美国起草的决议,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年7月31日,麦克阿瑟从东京飞到台北。蒋介石两度接见会谈,并分别发表声明,蒋发表谈话谓与麦帅会谈已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麦克阿瑟在台北上机前,宣布他已经商定阻止共党攻击台湾之办法。他说:“我此次访问台湾的首要目的,是对台湾(包括澎湖列岛在内)防御可能攻势之潜力,作短促的考察。在目前情况下,不容对台湾(包括澎湖列岛在内)有军事侵略的行为,这个政策是早就声明了的,我的责任和坚决的目的是执行这一决定。我在此间与各级人员的会商,在各方面说来,都非常友好融洽。所讨论的问题中,其一是中国政府迅速而慷慨地建议派军参加朝阳的联合国军队。可是,各有关方面均深信,这样的行动在目前会严重地损及台湾的防御是不适宜的。现已完成我所指挥的美军与中国政府的军队有效合作的办法,以对付敌军愚蠢到竟然企图发动的任何攻击。照我看来,这样的企图很少成功的机会。我有机会会见了我在上次大战的多年战友蒋介石委员长,心里非常愉快。他的抗拒共产主义统治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引起我真诚的仰慕。他的决心,与美国人与太平洋区一切人民获得自由,不为奴隶这一共同兴趣和目的,是平行一致的。”

1950年6月25日,朝鲜入侵韩国,开始了朝鲜战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授权联合国军帮助韩国。1950年7月下旬朝鲜半岛战局对美国极为不利,麦克阿瑟提议动用核武和直接攻入中国境内,1950年10月15日杜鲁门总统在威克岛接见麦克阿瑟,只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往后期间,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派侦察机飞入中国领空。一天,麦克阿瑟飞到沃克的大本营,后来他写道:

我在前线视察了5个小时。我和一群军官谈了谈话,告诉他们布拉德利元帅希望能让这两个师回家圣诞节……但我在前线的所见所闻让我不由得担心起来。韩国军队状态不佳,整条战线人手不足。如果中国军队人多势众的话,我会下令撤军,不再往北推进。我决定亲自实地勘察一下,以我征战多年的经验判断战况……

麦克阿瑟驾驶着他的道格拉斯C-54天空大师动身飞往前线,可却压根儿没见到中国修筑的工事,便决定先按兵不动。麦克阿瑟之所以见不到中国军队的踪影,是因为中方晚上行军,白天躲在地下。不过,麦克阿瑟还是因为侦查活动获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以及荣誉性的战斗机飞行员翼章

第二天,1950年11月25日,沃克的第八集团军被中国军队袭击,联合国军很快开始撤军。麦克阿瑟向参谋长约瑟夫·劳顿·科林斯提议了连续9段撤军路线。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将他撤职,由李奇微接任。当麦克阿瑟知道这件事时,悄悄的跟妻子说:“珍,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府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

1952年麦克阿瑟参与共和党总统初选,唯未获得提名,另一位获得美国人尊崇的艾森豪将军胜出。

麦克阿瑟将军是近代美军将领中,文武双全的高阶将领之一,除了上述的《老兵不死》之外,在其著作的《麦帅回忆录》(Reminiscences)中可见其用笔精炼的文句,此些文句常被以用见于各式报章杂志上。其中又以《麦帅为子祈祷文》(又称《为子向主祈祷》)为其代表,亦被收录于中华民国教育部国中国文课本教材中。

在韩国仁川自由公园,立有1957年李承晚设立的麦克阿瑟铜像,长期以来有韩国反战团体倡议拆除铜像至今。

萤幕形象

在萤幕上扮演过麦克阿瑟的演员:

参见

注脚

  1. ^ MacArthur 1964, pp. 4–5.
  2. ^ MacArthur 1964, pp. 13–14.
  3. 跳转至:3.0 3.1 3.2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麥克阿瑟回憶錄》 五版. 中华日报社出版部. 1984-07-01.
  4. ^ James 1970, pp. 115–120.
  5. ^ James 1970, pp. 121–125.
  6. ^ James 1970, p. 125.
  7. ^ James 1970, p. 124.
  8. ^ James 1970, pp. 125–127.
  9. ^ 麦克阿瑟五进五出菲律宾:赔了夫人,赚了前程
  10. ^ James 1975, p. 98.
  11. ^ Morton 1953, pp. 359–360.
  12. ^ Rogers 1990, pp. 190–192.
  13. ^ 'I Came Through; I Shall Return'.The Advertiser(Adelaide). 21 March 1942: 1 [22 July 2012] –通过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14. ^ Morton 1953, pp. 463–467.
  15. ^ Morton 1953, p. 561.
  16. 跳转至:16.0 16.1 16.2 〈麥克阿瑟飛台灣搗鬼 大言不慚說要阻止解放台灣〉. 《大公报》 (香港: 大公报社). 1950-08-02.
  17. ^ 马全忠. 中華民國百年紀事.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11年6月24日: 296页 . ISBN 978-957-083-825-1.:228
  18. ^ {{林正义、李明、胡春惠、张恕、戴安石,<韩战四十周年--杜鲁门、麦克阿瑟与韩战>,《历史月刊》,第28期,民79.05,页33-34}}
  19. ^ James 1985, p. 387.
  20. ^ James 1985, p. 434.
  21. ^ 美国要往中国扔原子弹 毛泽东不吃这一套[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9).
  22. 跳转至:22.0 22.1 MacArthur 1964, pp. 372–373.
  23. ^ James 1985, pp. 537–538.
  24. ^ Douglas MacArthur. Reminiscences.
  25. ^ Korean war flick 'Operation Chromite' fails to hit any of its targetsKorea JoongAng Daily. 22 July 2016 [29 July2016].

参考文献

参考

拓展阅读

外部链接

 


General of the Army Douglas MacArthur (26 January 1880 – 5 April 1964) was an American five-star general and Field Marshal of the Philippine Army. He was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during the 1930s and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Pacific theater during World War II. He received the Medal of Honor for his service in the Philippines campaign, which made him and his father Arthur MacArthur Jr. the first father and son to be awarded the medal. He was one of only five to rise to the rank of General of the Army in the US Army, and the only one conferred the rank of field marshal in the Philippine Army.

Raised in a military family in the American Old West, MacArthur was valedictorian at the West Texas Military Academy where he finished high school, and First Captain at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where he graduated top of the class of 1903. During the 1914 United States occupation of Veracruz, he conducted a reconnaissance mission, for which he was nominated for the Medal of Honor. In 1917, he was promoted from major to colonel and became chief of staff of the 42nd (Rainbow) Division. In the fighting on the Western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 he rose to the rank of brigadier general, was again nominated for a Medal of Honor, and was awarded the Distinguished Service Cross twice and the Silver Star seven times.

From 1919 to 1922, MacArthur served as Superintendent of the U.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where he attempted a series of reforms. His next assignment was in the Philippines, where in 1924 he was instrumental in quelling the Philippine Scout Mutiny. In 1925, he became the Army's youngest major general. He served on the court-martial of Brigadier General Billy Mitchell and wa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Olympic Committee during the 1928 Summer Olympics in Amsterdam. In 1930, he became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As such, he was involved in the expulsion of the Bonus Army protesters from Washington, D.C. in 1932,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 He retired from the US Army in 1937 to become Military Advisor to the Commonwealth 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MacArthur was recalled to active duty in 1941 as commander of 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 A series of disasters followed, starting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his air forces on 8 December 1941 and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the Philippines. MacArthur's forces were soon compelled to withdraw to Bataan, where they held out until May 1942. In March 1942, MacArthur, his family and his staff left nearby Corregidor Island in PT boats and escaped to Australia, where MacArthur became Supreme CommanderSouthwest Pacific Area. Upon his arrival, MacArthur gave a speech in which he famously promised "I shall return" to the Philippines. 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fighting in the Pacific, he fulfilled that promise. For his defense of the Philippines, MacArthur was awarded the Medal of Honor. He officially accepted the surrender of Japan on 2 September 1945 aboard the USS Missouri, which was anchored in Tokyo Bay, and he oversaw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from 1945 to 1951. As the effective ruler of Japan, he oversaw sweeping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nges. He led the United Nations Command in the Korean War with initial success; however, the controversial invasion of North Korea provoked Chinese intervention, and a series of major defeats. MacArthur was contentiously removed from command by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on 11 April 1951. He later becam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Remington Rand.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