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人物列錶
潘永因 Pan Yongyin(清代)王夫之 Wang Fuzhi(清代)佚名 Yi Ming(清代)
孫星衍 Sun Xingyan(清代)朱伯廬 Zhu Balu(清代)紀昀 Ji Yun(清代)
李漁 Li Yu(清代)恵棟 Hui Dong(清代)多隆阿 Duo Longa(清代)
黃宗羲 Huang Zongxi(清代)江永 Jiang Yong(清代)戴震 Dai Zhen(清代)
周希陶 Zhou Xitao(清代)王永彬 Wang Yongbin(清代)王又槐 Wang Youhuai(清代)
郭慶藩 Guo Qingfan(清代)楊伯峻 Yang Bajun(清代)王餘佑 Wang Yuyou(清代)
王惟德 Wang Weide(清代)徐大椿 Xu Dachun(清代)李宗孔 Li Zongkong(清代)
蔣驥 Jiang Ji(清代)永瑢 Yong Rong(清代)陳澧 Chen Li(清代)
黃本驥 Huang Benji(清代)錢泳 Qian Yong(清代)汪輝祖 Wang Huizu(清代)
曹庭棟 Cao Tingdong(清代)程省 Cheng Sheng(清代)李希聖 Li Xisheng(清代)
謝泰階 Xie Taijie(清代)李毓秀 Li Yuxiu(清代)車萬育 Che Wanyu(清代)
山陰金 Shan Yinjin(清代)山本常朝 Chang Korean Yamamoto(清代)張之洞 Zhang Zhidong(清代)
容閎 Rong Hong(清代)勞孝輿 Lao Xiaoyu(清代)姚際恆 Yao Jiheng(清代)
鬍渭 Hu Wei(清代)張玉書 Zhang Yushu(清代)陸世儀 Lu Shiyi(清代)
孫奇逢 Sun Qifeng(清代)陳祖範 Chen Zufan(清代)皮錫瑞 Pi Xirui(清代)
鄭方坤 Zheng Fangkun(清代)陸隴其 Lu Longqi(清代)黃元吉 Huang Yuanji(清代)
顔習齋 Yan Xizhai(清代)周永年 Zhou Yongnian(清代)江藩 Jiang Fan(清代)
李塨 Li Gong(清代)劉一明 Liu Yiming(清代)費密 Fei Mi(清代)
刁包 Diao Bao(清代)廖平 Liao Ping(清代)陳弘謀 Chen Hongmou(清代)
愛新覺羅福臨(清代)顔元 Yan Yuan(清代)戴望 Dai Wang(清代)
孔尚任
清代  (1648年1718年)
字: 聘之
籍貫: 山東麯阜

傳統戲劇 Beijing opera《桃花扇》

閱讀孔尚任在影视与戏剧的作品!!!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麯阜人,孔子六十四孫,清初詩人、戲麯作傢。
  三十七歲前,在傢過着養親、讀書的生活。他接觸了一些南明遺民,瞭解到許多南明王朝興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軼事。對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歷史劇萌發濃厚興趣,開始了《桃花扇》的構思和試筆,但 “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麯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講經,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歲,奉命赴江南治水,歷時四載。這個時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南明故地,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的明代遺民結為知交,接受他們的愛國思想,加深了對南明興亡歷史的認識。他積極收集素材,豐富創作《桃花扇》的構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調回京,歷任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廣東司外郎。經過畢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歲的孔尚任,終於寫成了《桃花扇》。一時洛陽紙貴,不僅在北京頻繁演出,“歲無虛日”,而且流傳到偏遠的地方,連“萬山中,阻絶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鶴峰縣),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職,“命薄忍遭文字 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詩贊予〈桃花扇〉傳奇,依韻卻寄》),從這些詩句看,他這次罷官很可能是因創作《桃花扇》得禍。罷官後,孔尚任在京賦閑兩年多,接着回鄉隱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這位享有盛譽的一代戲麯傢,就在麯阜石門傢中與世長辭了,年七十歲。他的作品.還有和顧采合著的《小忽雷傳奇》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長留集》等,均傳世。
  孔尚任 - 人物貢獻
  
  《孔尚任全集》
  當時的清都北京,戲麯演出極為繁盛。孔尚任在公餘致力於戲麯創作。康熙三十二三年(1694年),與顧采合作的《小忽雷傳奇》在景雲部演出,頗得觀衆贊許。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經過他十餘年苦心創作的傳奇劇《桃花扇》脫稿。該劇以復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綫,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滅亡的歷史,“藉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吸引了衆多的讀者和觀衆。王公顯貴爭相傳抄,清宮內廷與著名昆麯班社競相演出,一時轟動了京城。康熙皇帝派人嚮他索取了《桃花扇》稿本。當時與《長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稱。第二年春天,他因一件疑案被罷官。
  孔尚任 - 人物影響
  
  墓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北歸時到麯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講《講語》受到褒奬,被任命為國子監博士。於是他便抱着儒傢的政治理想,開始了仕宦生活,還寫了一篇《出山異數記》,表示他對清朝的感激涕零。但僅僅過了一年,他便在出差淮陽疏瀎黃河海口時,接觸到黑暗的社會現實,逐漸認識到吏治的腐敗。回京後,他雖繼任國子監博士等官,卻主要以讀書和搜藏古物來填補閑散的生活;以戲麯、詩歌的創作來抒發抑鬱的胸懷。《桃花扇》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最後脫稿的。《桃花扇》貫註了孔尚任畢生的精力,他說:“予未仕時,每擬作此傳奇,恐聞見未廣,有乖信史;寤歌之餘,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然獨好誇於密友曰:‘吾有《桃花扇》傳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長安,與僚輩飲宴,亦往往及之。”(《桃花扇本末》)治河期間,他住在泰州,也曾從事劇本的創作。《小說枝談·桃花扇》引《脞語》說:“孔東塘尚任隨孫司空在豐勘裏下河瀎河工程,住先映碧棗園中,時譜桃花扇未畢,更闌按拍,歌聲嗚嗚,每一出成,輒邀映碧共賞。”他自己和朋友也有同樣的記載。同時,他結識了冒闢疆、鄧孝威、杜瀎、僧石濤等遺民,得到了不少遺聞和史料,為《桃花扇》的最後定稿做了充分的準備。回京以後,又經過十年慘淡經營和三次易稿,纔在康熙三十八年成書,次年因文字禍罷官。二年後,他懷着依戀和激憤的心情離京回鄉。“揮淚酬知己,歌騷問上天。真嫌芳草穢,未信美人妍”(《留別王阮亭先生》);“詩人不是無情客,戀闕懷鄉一例心”(《出彰義門》):便是他當時心情的自白。晚年曾幾次出遊,景況頗為蕭條。 
   
  孔尚任的戲劇作品除《桃花扇》外,還傢和顧彩合撰的《小忽雷》傳奇。小忽雷是唐代宮中的樂器,段安節《樂府雜錄》載有善彈小忽雷的唐宮女鄭中丞因忤旨“賜”死,為宰相權德輿的舊吏梁厚本所救結為夫婦的傳說。《小忽雷》傳奇即以此為藍本,並牽入當時著名文人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的生活,描寫了文士和宦官的鬥爭,主題結構都和《桃花扇》類似,但它的現實意義和藝術成就都遠不及《桃花扇》。
  孔尚任 -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傳奇的代表作。孔尚任米出仕之前,從族兄孔方訓那裏聽到李香君血濺詩扇、楊竜友點染成桃花的故事,就想寫一部反映南明滅亡的傳奇劇本,因“見聞本廣,有乖信史”,未敢貿然動筆。康熙二十五年(1681),他奉命隨工部傳郎孫在豐督修疏瀎黃河海口的工程,在淮揚一代生活了三年,結識了一批明朝遺老,憑吊了不少南明歷史遺跡,搜集了大量有關的歷史資料,為創作積纍了豐富的素材。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在 經過十幾年醖釀和準備之後,終於以三易其稿完成了《桃花扇》的創作。這是一部“藉高臺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它以復社名士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綫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從建立到亡國的短暫歷史過程,描繪出明清易代時的廣阔社會生活畫捲。作者是非分用,愛憎強烈,對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腐敗、姦佞專權和將領驕悍,都作了無情地揭露和鞭撻;對矢志報國而無力輓狂瀾的史可法則寄予深切同情和大力稱頌。作品着重塑造了李香君、柳敬事、蘇昆生等下層人物的形象,滿腔熱忱地贊揚他們心係國傢安危的高尚品質和民族氣節。《桃花扇》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進步的思想傾嚮和扣人心弦的藝術力量,引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共鳴。劇本剛脫稿時,“王公薦紳,莫不藉鈔,時有紙貴之譽”,北京演出者,歲無虛日,故臣遺老“啼噓而散”。它是繼《長生殿》後又一部古典戲麯的傑作。
  孔尚任 - 人物思想
  
  孔尚任
  孔尚任是一個具有儒傢正統立場和思想傾嚮的士人。他需要依附於統治階級,他對康熙皇帝一度懷着強烈的感激之情,但因為不得志,他對清廷的掌權派不滿,並逐漸對康熙的“知遇”之恩表示懷疑。他希望用世,施展才能,不羞談仕途經濟,但在濁流中仍保持着自己的情操,並且對歷史和現實有自己的見解。他時而謳歌新朝,時而懷念故國;時而攀附新貴,時而與遺民故老神交莫逆。清初復雜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以及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形成了他復雜的變化着的思想立場。這就是孔尚任從事戲麯創作時的思想狀況。
  
  康熙三十年(1691),孔尚任購得唐代宮廷著名樂器小忽雷。三十三年(1694),與顧彩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傳奇《小忽雷》。作品以梁厚本購小忽雷、鄭盈盈彈小忽雷,二人終於結成夫婦的遭遇為綫索,表現了一代文人的沉鬱不平,歌頌了鄭盈盈不慕富貴,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作品着重描寫了帝王的昏庸、藩鎮的跋扈,權臣、宦官的專橫與傾軋,反映了唐代元和至開成之間朝政的腐敗情況。在史料的取捨上,劇本充分重視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很多人物、事件“斑斑可考”;但在具體的人物(如梁厚本、鄭盈盈)關係、情節發展上,又進行着大膽的虛構。這部劇本是孔尚任在創作《桃花扇》之前的探索性成果。它為《桃花扇》的創作提供了藝術經驗。
  孔尚任 - 孔尚任墓
  孔林內的道路是圍着林區內劃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寬度可行汽車,但旅行車輛禁止入內,遊人可徒步或騎單車,
  
  孔尚任墓
  門外有單車出租。若按常規路綫,首先見到的是位於東北一隅的孔尚任墓。 這裏古樹掩映,環境幽僻,又緊靠環林路,每天有無數的遊人前去憑吊,有幾位文人身後受到如此厚愛?當然還是沾了他的祖先孔子的光。清初著作傢孔尚任是《桃花扇》的作者,但特別高大的墓碑上刻的卻是'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
  
  他通音律、工樂府、著述豐碩。隱居期間開始創作《桃花扇》,五年後出任京官時,已“畫其輪廓” 。經過十多個春秋嘔心瀝血的慘淡經營,三易其稿,終於寫成了這部反映南明王朝滅亡之恨的不朽名作。上演期間,京師轟動,“歲無虛日”,“名公巨卿,墨客騷人,駢集者座不容膝”。康熙帝也派內侍索要劇本,“午夜進之直邸”。
  此時的孔尚任可謂春風得意,“詞人滿把拋紅豆,扇影桃花鬧一宵”,“方揮桃扇春無限”、從這些詩句,我們不難體會出詩人的喜悅之情。可是好景不長,孔尚任突然被罷了官。開始,孔尚任留戀京師,尋機再起,後經友人奉勸,纔“揮淚酬知已,歌騷嚮上天”,懷着“真嫌芳草穢,未信美人妍”的激憤之情,重返麯阜市郊石門山隱居,寄食伴書,在寂苦的景況中度過餘生。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