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地: | 紐約 |
|
蘇珊·桑塔格(1933—2004),美國著名作傢、評論傢,先後求學於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著名學府,長期為《黨派評論》、《紐約客》等重要刊物撰稿,主要作品包括隨筆文集《反對闡釋》、《論攝影》、《疾病的隱喻》等,以及小說《恩主》、《火山情人》、《在美國》等;此外,桑塔格還積極介入各類社會事件,發揮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的巨大影響力,被譽為“美國公衆的良心”。
蘇珊·桑塔格(英語: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生卒於紐約,美國著名的作傢和評論傢、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她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最引人註目、最有爭議性的女作傢及評論傢之一。
蘇珊的寫作領域廣泛,以其才華、敏銳的洞察力和廣博的知識著稱。著作主要有《反對闡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激進意志的風格》(Styles of Radical Will),《論攝影》(On Photography),《艾滋病及其隱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和小說《火山情人》(The Volcano Lover)。另外其子David Rieff將其日記與筆記編成一本書Reborn:Journals and Notebooks,1947-1963
2000年,她的歷史小說《在美國》獲得了美國國傢圖書奬。她還是一位社會評論傢和文學評論傢,她對時代以及文化的批評包括攝影、藝術、文學等,被譽為“美國公衆的良心”。此外,她也是一位反戰人士,1960年代反對越南戰爭,也寫文章批評過伊拉剋戰爭。
人物生平
桑塔格的墓園
早年
蘇珊·桑塔格原名Susan Rosenblatt,是Jack Rosenblatt和其前妻Mildred Jacobsen的親生女兒。Jack是從事毛皮生意的猶太商人,在桑塔格5歲時因肺結核死於中國。Mildred便改嫁給Nathan Sontag,於是蘇珊改隨後父姓。桑塔格是第三代的立陶宛裔美國人。
桑塔格於亞利桑那州圖森成長,高中在洛杉磯就讀。她跳了三級,15歲就高中畢業,入讀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在伯剋利一學期後轉學入芝加哥大學,後獲得芝加哥大學本科學位。24歲便在哈佛大學取得哲學碩士,之後並前往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研究院與巴黎大學,主要工作在哲學、文學和神學這幾個範疇。
家庭
17歲時,桑塔格和菲利普·瑞夫(Philip Rieff)結婚,這段婚姻於8年後結束。他們的兒子大衛·瑞夫後來成為了作傢及其母的編輯。1989年桑塔格和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展開了新戀情,但這段戀情在桑塔格臨終前一年結束了,但兩人到桑塔格死時仍是朋友。
桑塔格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於2004年12月28日逝世。三十多年來,她與不同形式的癌癥鬥爭,包括乳癌和子宮癌。
部分著作
- 旁觀他人之痛苦,陳耀成(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0年 ISBN 9789861736396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 重生:桑塔格日記第一部,郭寶蓮(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0年 ISBN 9789861736419 (Reborn: Journals & Notebooks 1947-1963)
- 論攝影,黃燦然(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0年 ISBN 9789861203843 (ON PHOTOGRAPHY)
- 疾病的隱喻,程巍(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2年 ISBN 9789861738086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 土星座下:桑塔格論七位思想藝術大師,廖思逸、姚君偉、陳耀成(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2年 ISBN 9789861738338 (Under the Sign of Saturn)
- 同時:桑塔格隨筆與演說,黃燦然(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1年 ISBN 9789861207797 (At the Same Time)
- 反對闡釋,程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1年 ISBN 9787532753437 反詮釋:桑塔格論文集,黃茗芬(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08年 ISBN 9789861733883(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
- 重點所在,陶潔、黃燦然 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1年 ISBN 9787532753444 陳相如(譯),大田出版社出版,2008年 ISBN 9789861790985 (Where the Stress Falls)
- 火山情人︰一個傳奇,姚君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 ISBN 9787532756117 (The Volcano Lover︰a legend)
- 在美國,何穎怡(譯),時報出版,2005年 ISBN 957134267X 廖七一、李小均(譯),譯林出版社出版,2008年 ISBN 9787544705172 (In America)
- 死亡匣子,劉國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09年 ISBN 9787532748563 (Death Kit)
- 我,及其他,徐天池、申慧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09年 ISBN 9787532748426 我等之輩,王予霞 (譯),探索出版社出版,1999年 ISBN 9789576151811(I,etcetera)
- 恩主,姚君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 ISBN 9787532743230 (The Benefactor)
- 床上的愛麗斯,馮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07年 ISBN 9787562741632 床上的愛麗思,黃翠華(譯),唐山出版社出版,2001年 ISBN 9578221665 (Alice in bed : a play in eight scenes)
- 激進意志的樣式,何寧、周麗華、王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2007年 ISBN 9787532742820 (Styles of Radical Will)
- 蘇珊·桑塔格文選,黃燦然 等(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05年 ISBN 9867413962 (Selected Writings By Susan Sontag)
- 中國旅行計劃︰蘇珊·桑塔格短篇小說選,申慧輝(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5年 ISBN 9787544227209
- 沉默的美學:蘇珊·桑塔格論文選,黃梅(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6年 ISBN 9787544227285
- 泅泳於死亡之海:母親桑塔格最後的歲月,David Rieff(著)、姚君偉(譯),麥田出版社出版,2011年 ISBN 9789861737379 (Swimming in a Sea of Death: A Son’s Memoir)
- 在土星的光環下—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紀念文選,David Rieff 等(著),傾嚮出版社出版,2007年 ISBN 9789572840863
- 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Sigrid Nunez(著)、阿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2012年 ISBN 9787532757503
- 女權主義主題
外部鏈接
- 蘇珊·桑塔格官方網站
- 貝嶺:在土星的光環下──紀念蘇珊.桑塔格(上)[永久失效鏈接]
- 細讀蘇珊.桑塔格
- 坎普札記 (Notes on Camp)
- 蘇珊·桑塔格懷念文章(上)
- 蘇珊·桑塔格訪談錄:反對後現代主義及其他
參考文獻
- ^ 跳轉至:1.0 1.1 1.2 Homberger, Eric. Obituary: Susan Sontag. The Guardian. 2004-12-29 [2019-07-09]. ISSN 0261-3077 (英國英語).
- ^ 跳轉至:2.0 2.1 2.2 Susan Sontag. www.susansontag.com. [2019-07-09].
- ^ Guthmann, Edward. Love, family, celebrity, grief -- Leibovitz puts her life on display in photo memoir. 舊金山紀事報. 2006-11-01 [2017-10-28].
外部鏈接
- Susan Sontag, official website
- Edward Hirsch. Susan Sontag, The Art of Fiction No. 143. The Paris Review. Winter 1995.
- "with Ramona Koval", Books and Writing, ABC Radio National, 30/1/2005
- Susan Sontag – Photos by Mathieu Bourgois.
- The Friedenspreis acceptance speech (2003-10-12)
- Fascinating Fascism illustrated text of Sontag's seminal 1974 article on Nazi filmmaker Leni Riefenstahl's aesthetics, from Under the Sign of Saturn
- Sontag's comments in The New Yorker, September 24, 2001 about the September 11th attack on the United States
- Terry Castle, Desperately Seeking Susan, London Review of Books, March 2005
- Sheelah Kolhatkar, "Notes on camp Sontag" New York Observer, January 8, 2005
- Susan Sontag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Susan Sontag: The Collector', by Daniel Mendelsohn, The New Republic
- A review of "Reborn" - by James Patrick
- In Depth interview with Sontag, March 2, 2003
Sontag was active in writing and speaking about, or travelling to, areas of conflict, including during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Siege of Sarajevo. She wrote extensively about photography, culture and media, AIDS and illness, human rights, and communism and leftist ideology. Although her essays and speeches sometimes drew controversy, she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ritics of her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