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人物列錶
賀鑄 He Zhu(宋代)蔡伸 Cai Shen(宋代)歐陽修 Ouyang Xiu(宋代)
楊萬裏 Yang Wanli(宋代)姜夔 Jiang Kui(宋代)晏殊 Yan Shu(宋代)
秦觀 Qin Guan(宋代)朱淑貞 Zhu Shuzhen(宋代)呂本中 Lv Benzhong(宋代)
王觀 Wang Guan(宋代)鬍銓 Hu Quan(宋代)李從周 Li Congzhou(宋代)
劉辰翁 Liu Chenweng(宋代)辛棄疾 Xin Qiji(宋代)王雱 Wang Pang(宋代)
潘閬 Pan Lang(宋代)張林 Zhang Lin(宋代)蔣捷 Jiang Jie(宋代)
張先 Zhang Xian(宋代)宋祁 Song Qi(宋代)柳永 Liu Yong(宋代)
王之望 Wang Zhiwang(宋代)朱藻 Zhu Zao(宋代)晏幾道 Yan Jidao(宋代)
周邦彥 Zhou Bangyan(宋代)賀鑄 He Zhu(宋代)馬莊父 Ma Zhuangfu(宋代)
俞國寶 Yu Guobao(宋代)無名氏 Mo Mingshi(宋代)李元膺 Li Yuanying(宋代)
陳亮 Chen Liang(宋代)高觀國 Gao Guanguo(宋代)史達祖 Shi Dazu(宋代)
張炎 Zhang Yan(宋代)王安石 Wang Anshi(宋代)王沂孫 Wang Yisun(宋代)
劉剋莊 Liu Kezhuang(宋代)汪元量 Wang Yuanliang(宋代)仇遠 Chou Yuan(宋代)
彭泰翁 Peng Taiweng(宋代)趙彥端 Zhao Yanduan(宋代)艾申 Ai Shen(宋代)
張掄 Zhang Lun(宋代)李曾伯 Li Cengba(宋代)趙功可 Zhao Gongke(宋代)
呂南公 Lv Nagong(宋代)王之道 Wang Zhidao(宋代)方千裏 Fang Qianli(宋代)
盧祖臯 Lu Zugao(宋代)葛立方 Ge Lifang(宋代)徐伸 Xu Shen(宋代)
毛滂 Mao Pang(宋代)孫光憲 Sun Guangxian(宋代)韓縝 Han Zhen(宋代)
楊無咎 Yang Mojiu(宋代)晁補之 Chao Buzhi(宋代)晁端禮 Chao Duanli(宋代)
許棐 Xu Fei(宋代)韓元吉 Han Yuanji(宋代)趙鼎 Zhao Ding(宋代)
單鍔
宋代  (1031年1110年)

地記 bookkeep《吳中水利書》

閱讀單鍔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字季隱,江蘇宜興人,世居宜興湖父鎮,北宋嘉祜進士,著名水利專傢。嘉右五年(1060)年進士。不就官司而關心太湖水利,在蘇、常、湖等州調查30多年,於元右三年(1088年)寫成《吳中水利書》,論述他對治理太湖水患的主張。元祜六年(1091年)蘇軾將此書代奏於朝。書中單鍔對太湖洪水提出以攔排為主的規劃性意見。指出當時人對太湖水災有三種看法:①認為毀了湖西胥溪運河上的五堰,使青戈江、水陽江流域的水東註太湖;②認為江南運河上的吳江長堤壅阻太湖出口;③認為是由於宜興百瀆的淤塞所致。他則認為水患三方面的原因都有,五堰好像肚子,湖四周港瀆是脈絡,吳江是足,應當修復五堰阻上源,開瀎金壇、宜興、武進之間的夾葶幹瀆(參見太湖塘浦及圍田),整治江陰、常州的河港堰閘,在中流分導坡水入運河,北入長江;疏瀎吳江以東各江河,開吳江堤岸,建木橋千所,以宣泄太湖洪水。即所謂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他又主張遍修各縣塘浦,反對郟亶先治田,後决水的意見,認為先成圍田,水道狹窄,不能排泄,大水時必致淹圩,壞房屋。
  徽宗時,郟亶之子郟僑認為,水災是由於前代堤防堰閘盡壞,不能分水排流所致。主張導江開浦與瀎源作圩岸並行,施工可有先後。分疏上源入江,下流入海,修築塘堰堤閘防禦處水,控製內水;修圩岸治湖為田。稍後,趙霖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1116-1119年)主持興修太湖水利,主張開浦、置閘、築圩三者缺一不可,認為:“治水莫急於開浦,開浦莫急於置閘,置閘莫急於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處,便於防潮、排洪、護田、瀎沙、通航的築圩工程措施。他又說圩岸要高大,非但能護田,還可以擠水處泄。
  北宋以後圍田大力發展,論太湖水災及大規模治理多以疏泄為主。南宋末黃震主張:“駕水歸海。”就是擡高江浦水位,並人工控製水流迅急,防止淤積。元代任仁發著《水利集》,並主持疏瀎吳淞江等。治理太湖的論著很多,其中明代姚文灝著《浙西水利書》,歸有光著《三吳水利錄》都載有前人議論。清代有王鳳生編輯《浙西水利備考》等流行較廣。
  《吳中水利書》明清時多次刻印出版,對於今天的水利建設仍有參考價值。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