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單鍔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
徽宗時,郟亶之子郟僑認為,水災是由於前代堤防堰閘盡壞,不能分水排流所致。主張導江開浦與瀎源作圩岸並行,施工可有先後。分疏上源入江,下流入海,修築塘堰堤閘防禦處水,控製內水;修圩岸治湖為田。稍後,趙霖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1116-1119年)主持興修太湖水利,主張開浦、置閘、築圩三者缺一不可,認為:“治水莫急於開浦,開浦莫急於置閘,置閘莫急於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處,便於防潮、排洪、護田、瀎沙、通航的築圩工程措施。他又說圩岸要高大,非但能護田,還可以擠水處泄。
北宋以後圍田大力發展,論太湖水災及大規模治理多以疏泄為主。南宋末黃震主張:“駕水歸海。”就是擡高江浦水位,並人工控製水流迅急,防止淤積。元代任仁發著《水利集》,並主持疏瀎吳淞江等。治理太湖的論著很多,其中明代姚文灝著《浙西水利書》,歸有光著《三吳水利錄》都載有前人議論。清代有王鳳生編輯《浙西水利備考》等流行較廣。
《吳中水利書》明清時多次刻印出版,對於今天的水利建設仍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