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佛狸 | ||||||||||||||||||||||||
网笔号: | 太武皇帝 | ||||||||||||||||||||||||
庙号: | 世祖 | ||||||||||||||||||||||||
陵墓: | 云中金陵 | ||||||||||||||||||||||||
|
马踏柔然 统一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铁骑峥嵘的一生
魏国人的评价:“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
宋国人的评价:“佛狸篡伪,弥煽雄威,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虽冒顿之鸷勇,檀石之骁强,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东举龙碣,总括戎荒,地兼万里,连骑百万。”
太武帝综述
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享年44岁。
军事家,优秀的骑兵统帅。字佛狸,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泰常八年 (423)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始光四年 (427),魏军攻夏都统万城(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果获全胜(参见百科: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他率领北魏军队讨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对柔然作战中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战果。从此,北魏在继汉武帝破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草原部落作战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参见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他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欢听取古弼,高允等忠臣们直言不讳的进谏,但是在晚年却刑罚过于残酷,诛戮过多。在位29年,正平二年三月被宦官宗爱(时任中常侍)暗杀。
统一北方
427年,他率军攻赫连夏,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这是一场空前的“骑兵攻城”的战例,备受后世的军事家们所推崇。
太武帝生活也十分清俭,讨厌奢华。在进入统万城之后,拓跋焘见夏国皇宫富丽堂皇,大发雷霆:“竖子之国,竟敢如此滥用民力!怎能不灭亡!” 后来,群臣进谏,希望太武帝能够重修统万城,并装饰北魏宫殿。拓跋焘不以为然,说:“古人说得好:‘在德不在险。’赫连勃勃造了那么坚固无比的统万城,最后不还是被朕攻灭,国破家亡。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朕更需要人力上战场去da仗,而不是发动老百姓去建造房屋城墙。”而作为国本的军事上的开销,拓跋焘则绝不吝惜。
至此,拓跋焘已经打败了当时中原之地的最大劲敌。之后,他又讨灭山胡,降伏鄯善,向西远逐吐谷浑。公元431年,夏国灭亡。公元436年,北燕灭亡。
公元439年,拓跋焘进军北凉都城姑藏,北凉灭亡。从而结束了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至此,使中原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
马踏柔然
在向东西扩张的同时,北魏也受到北方柔然的威胁。拓跋焘十二岁便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
始光元年(公元 424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公元 408—452年)即位不久,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大檀率 6万骑兵进犯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拓跋焘率军赴击,被柔然军团包围50余圈。左右大惧,但见拓跋焘声色刚毅威严,不为所动,军心这才稳定下来。北魏射杀柔然大将,柔然乃退。
公元425年,因为战事刚刚过去不久,双方都在休整部队,拓跋焘于是放弃了全面的休整,突袭柔然,大破柔然军队主力。从此,拉开了北魏对柔然的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从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午(449年)25年间,多次车驾亲征,深入漠北,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
拓跋焘13次率军进攻柔然。尤其是429年,拓跋焘分兵两路,取道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和大娥山,大举攻打柔然。东路由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军长途奔袭,出奇制胜,很快就抵达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柔然的军民个个吓得大惊失色,拓跋焘领军纵深穿插,俘虏敌军甚众。自此,柔然势力削弱,为稳定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柔然可汗远遁,北方边塞得以安静。
他深入漠北,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
于是拓跋焘又击溃高句丽、柔然附属部落,扩地千余里。
以下是从专家论文——北魏的北边防务与柔然的征战关系中,抄过来的
道武帝时代 柔然入寇 2 北魏还击 3 柔然朝贡0 柔然诈降 1
明元帝时代 蠕蠕入寇 3 北魏还击 4 蠕蠕朝贡 0 柔然诈降 1
太武帝时代 蠕蠕入寇 4 北魏还击 13 蠕蠕朝贡 6 蠕蠕诈降 4
文成帝时代 蠕蠕入寇 0 北魏还击 3 蠕蠕朝贡 0 蠕蠕诈降 1
在北魏诸多帝王中,惟有拓跋焘对柔然取得了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柔然也从此一蹶不振了.柔然由于在北魏太武帝时期损失颇重,便走向衰落了.北魏分裂之时,柔然又小牛了一把,不过由于它早已实力不济,很快便分崩离析了.
击败南朝
430年,南朝的刘宋皇帝刘义隆北伐,北魏将士王慧龙、韩延之、司马休之等人率军顽强抵抗,击退了刘宋。
450年,宋文帝急于求功,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在进军初其的时候很顺利。但是到了十月,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下反攻:
10月末:“冬十月癸亥,车驾(拓跋焘)止枋头。(拓跋焘)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五千自石济渡,备玄谟遁走。乙丑,车驾济河。玄谟大惧,弃军而走。众各溃散,追蹑斩首万余级。器械山积。帝遂至东平。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拓跋焘)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拓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长孙翰的儿子)趋马头,楚王建(拓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拓跋那)自青州趋下邳。”
11月:“刘义隆鲁郡太守崔邪利率属城降。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壬子,次于彭城,遂趋盱眙。”
12月:“刘义隆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燕王谭(拓跋谭)大破之,枭崇之等,斩首万余级,淮南皆降。是月,永昌王仁(拓跋仁)攻悬瓠,拔之,获义隆守将赵淮,送京师斩之。过定项城,及淮西,大破刘义隆将刘康祖,斩之,并俘虏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传致行宫。癸未,车驾(拓跋焘)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永昌王仁(拓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拓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拓跋焘五路远征军直达长江北岸,其中,拓跋焘亲自率领的北魏主力兵抵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与刘宋首都隔江相望,使得南朝大为震动。其他各路也先后到达江淮一带。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魏军在江边掠民烧屋后退军。
不过他在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使军民疲惫,并且远征也消耗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将士染病,尽管相对于南朝来说,北朝的各项损失是非常少的,但是很多优秀将士在回到北朝之后,重病不起,使得“国人怨恨”。
450年,失败后的刘宋不仅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苦苦积累的小康盛世。也输掉了国运。两个年纪相仿(刘义隆比拓跋焘大一岁)的皇帝终于在最终分出了高下。也为后世北强南弱的历史趋势奠定了基础。
太武灭佛
拓跋焘灭佛,在北魏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太延四年,太平真君五年和七年,他三次下诏打击佛教,要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诛杀僧侣。不负担赋税,徭役的僧侣人数膨胀,就会大大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寺、塔、经、像的增多,是社会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与拓跋焘大力提倡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在拓跋焘大力提倡“文教”,要以儒学“一齐政化”、“政齐风俗”的情况下,他认为让“虚诞不经”的“胡人”的佛教广为流传,只会招致“礼义大坏”、“天常大乱”、“王法废而不行”的恶果。因此,拓跋焘要坚决打击佛教,是很自然的了。拓跋焘崇儒灭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不过,由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灭佛运动,没有过去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拓跋焘的北魏政府采取的手段过硬,程度有些过于激进,但是这也给以后的反佛斗争以深刻影响和宝贵经验。
太武帝的军歌嘹亮
拓跋焘取得北挫柔然,南败刘宋,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胜利而统一北方,除凭惜其祖父,父亲给创立的基础外,他自己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军事、经济、政治措施,更是重要因素。
拓跋焘特别重视军队建设。蒙古大草原的游牧射猎生活,锻炼了鲜卑人健壮的体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骑射技艺。军队,特别是骑兵,是北魏克敌致胜的重要工具。拓跋焘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屡下诏令,申明纪律。他对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或升官进爵,或赏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如鲜卑贵族丘堆,明元帝时以军功封侯,拓跋焘时封公。神 元年(428年),他与司空奚厅奉命率军退出夏国王之弟赫连定时,当他听到奚厅兵败被俘消息,竞弃兵而走。拓跋焘下令将临危脱逃的丘堆斩首。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辰、内都座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尚书令刘洁,因矫诏改易讨伐柔然诸将的会期,致“柔然远遁,追之不及”,加之犯受贿等罪,拓跋焘下令“夷其三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风公元处真等八将,在镇压吴盖起义的战争中,“盗没军资,所在掳掠,赃各千万,井斩之”。
拓跋焘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的赏罚之权,整肃了军纪。另外,拓跋焘本人,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勇精神,对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保证战斗胜利也起了积极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拓跋焘亲率三万轻骑,突击夏国都城统万。他与将士一道,顶着风沙,强忍饥渴,和夏军恶战于统万城外。他曾因马蹶而坠地,上马后仍继续战斗,速杀夏将十余人。后又“身中流矢”,但他仍然“奋击不辍”。由于拓跋焘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斗中又能身先士卒,“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
拓跋焘赏罚分明,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拓跋焘成年后,颇识事体,生活十分清俭,讨厌奢华。俭朴耐苦,而赏赐功臣绝无吝惜。
他常从卒伍中选拔将才,用其所长。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但诛戮过多。
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采纳高允“广田积谷”的建议汉,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他采纳古弼建议,削减上谷苑囿之半为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监国,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做法,“垦田大为增辟”。农业随着耕田数量扩大而大大增产。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诏罢众多的杂营户隶属郡县,增加了纳税人户。另外,拓跋焘屡下“宜宽租赋,与民休息”的诏令。他还奖励“劝农平赋”的守宰,严惩贪官污吏。以上做法,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魏前期,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是财富和战马的主要来源。畜牧业形势好坏,不仅关系到财政形势,并将直接影响到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的素质。因此,拓跋焘对畜牧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神 二年(429年)打败柔然、高车之后,拓跋焘“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至五原、阴山,使其耕牧而收其贡赋。……自是魏之民间,马牛羊其毡皮为之价贱。”神 中,“世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这些记载,反映了拓跋焘对畜牧业的重视,及当时畜牧业的繁荣状况。
拓跋焘把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也当作保证军国赞用的重要措施。史载他“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凡“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拓跋焘反对更竣京城,修饰宫殿,反对佛教,严惩贪官污吏,常常是从爱惜民力、物力着眼的。拓跋焘的一系列节约开支作法,无疑对保证军国用费,减轻人民负担起了积极作用。
拓跋焘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过宣扬礼、乐、法度来化民。他在神 四年(431年)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图的军事胜利后,就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确实是重视起来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学说统治人民的思想,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
拓跋焘即位后,雄心勃勃,南征北战,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对立政权间的矛盾。但拓跋焘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而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有策略思想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势,也力争通过通使、贡赐、联姻,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拓跋焘统治的30年间,北魏和柔然、刘宋、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相互联姻,也不乏其例。如神 元年(428年),拓跋焘把俘虏的夏国主赫连昌迎至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并以其妹始平公主妻之。在此之前,拓跋焘已纳夏主昌的三个妹妹为贵圮,并立其一妹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拓跋焘派使臣册封北凉主沮渠牧键为王,并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纳北凉主之妹为昭仪。延和三年,拓跋焘以海西公主嫁柔然汗吴提,并纳其妹为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焘率军伐宋,直抵瓜步。在胜利形势下,他主动遣使求和、请婚。他以其孙示宋使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缘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表示了他要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当然拓跋焘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正的。但在战乱年代,即使是短期的和平,对恢复社会生产,减轻人民痛苦都是有好处的。拓跋焘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能有效地使用战争和和平手段,足见他是拓跋焘对经济,思想文化建设也很重视。他说:“财者,军国之本”。他懂得物质财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大事。《魏书》记载:“世祖继位,开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又于岁时取鸟兽之登于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据其统治区民族众多,生产方式不一等情况,坚持实行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政策。既重视汉族人民农业生产,也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和通过战争掠夺等手段来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
同时,拓跋焘有着识人之明,仅仅推荐两个故事给大家看
最终归所
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在晚年的时候,诛戮过多。而他却又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几度政治混乱。
拓跋焘的脾气暴躁,而他却非常重信义,讲感情,有着非常直率的孩子气。历史也是这么巧合,就在太武皇帝北归后,却因为宦官对他的鼓惑而诛杀了太子,之后那宦官由于害怕拓跋焘发现自己的诬陷之罪,便先下手为强。一个东征西讨杀人万计的人,一个柔然万数铁骑围不住、百次战争缶石没犯身的一个天命的皇帝,却很死在了一个名叫宗爱的宦官手中。而在南朝的皇帝刘义隆也很快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刘宋的国运随着刘义隆的死而衰败。而太武帝所创造的赫赫武功却没有随他的死而没落,他为他的子孙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铁骑峥嵘的时代.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时代。一个尚武的北朝-隋唐时代。
拓跋焘壮大了北魏,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原混战,从为他的子孙--北魏孝文帝去开展民族融合,拒绝民族歧视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 前一君主: 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 北魏拓跋焘 (424年~452年) | 后一君主 >>: 南安隐王 拓跋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