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商企 jié jué dìng chéng bài tuī dòng zhōng guó jìn jīng huà shí dài   》 1 jié tán zhàng xiǎo jié      wāng zhōng qiú Wang Zhongqiu

本书对细节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从而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本著作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操作部分,所以在如何做好细节这部分我没有按照细节理论要求的系统来展开论述。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持续求精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就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看来要一下子做好细节也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愿意把这种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当做铺路石呈现给大家使大家能借以前进并把大家对管理的期望带向远方。
第1节: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文高磊 前几天,公司来了位新同事,是做美术设计的。来的当天,就令我们全体"眼前一黑"! 这位仁兄一头的披肩长发,一件长长的T恤,一件牛仔裤。但从表象似乎看不出异样,但是如果给他这身形象加个注解,那可就比较"震撼"了。 他的披肩长发有多久没洗不大清楚,但至少有三天没梳是可以肯定的,用首如飞蓬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T恤是松松垮垮的棉布衫,没型没样,牛仔裤是松松垮垮的水洗蓝,不知是真是假的破了几个洞。虽然说我们文化公司没有要求必须正装领带之类的,但是如此另类的装束还是头一次看到。但是想一想,人家是做美术设计的,怎么着也是艺术家范畴,和我等俗人不一样打扮,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工作了几天,离他最近的同事一致要求换座位,理由是"味儿"! 为了这个问题,领导私下里找他聊了几次。结果人家来一句:"大丈夫不拘小节!"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觉得"小节无伤大雅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这时,我恰好看到汪中求先生的新书--《细节决定成败2 》,即前几年很热销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续篇。文中专门有一节提及了"大丈夫不拘小节"这个问题,看了之后觉得深有同感,并且拿给那位"艺术家"同事看了看。不知是汪先生确实是言之有理打动了他,还是他迫于周围压力不得不为之。总之,彼君的艺术形象大为改善,也不再有同事要求换座位。 所以古人说"书以载道"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想,信奉"大丈夫不拘小节"的人可能还是为数不少,但是想一想,可能更多的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汪先生在他的书中对这句话作了很准确甚至是精确的解释。 在汪先生看来,很多想要干大事,或者感觉自己能干大事的人,都用"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来为自己作标签。其实,这是对这句话的误读。这句话是用来对别人说的,而不是拿来为自己开脱的。其本意是说,作为大丈夫要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苛求其小节上的问题。因此,这句话不是用来作为自己不愿意改过或修养不够的借口。 汪先生说自己每次回家乡时,有三个细节从来没有忽略:一是不西装革履,二是倒茶必喝,三是上凳即坐。回到家乡去,不能因为身份改变而有不同的做派,并且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拘此小节"。我想,正是这些严格拘泥的小节,造就了汪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造就了中国精细化管理这一思想体系蜘蛛侠的诞生。 《尚书·旅獒》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易经·系辞下传》中更是洞察了人从不拘小节,以至走向大错乃至大恶、大罪的发展过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关键是你我说的"小节"到底指什么?我认为关乎团队、关乎衔接、关乎系统必需的流程和标准就没有小节。所以,小细节体现大修养,不拘"小节"难免要误"大事"。那些认为个人小过"无伤大雅"的想法,是使自己沉沦的助推器,会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没落乃至死亡的深渊。 沈阳"慕马案"被查处后,市法院原负责人贾永祥在悔过书中写道:"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自己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从穿戴不太讲究到羡慕并追求像私营老板那样穿戴名牌;由看不惯挥金如土到自己也想那样做并琢磨如何想办法去赚钱……"这正是"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妨于小,终亏在德",结果是积小节成大过、积小恶成大罪,直至身陷囹圄,则悔之晚矣。 正因如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中的《大学》即强调"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处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中庸》里更是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hòuyīzhānghuí >>   


【zīliàoláiyuán】xīn huá chū bǎn shè
1 jié tán zhàng xiǎo jié 2 jiézuò yòu xiàn yòng xīn zhǐ jìng
3 jiégǎi biàn shì jiè de jié 4 jié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1)
5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2) 6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3)
7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4) 8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5)
9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6) 10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7)
11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8) 12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9)
13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10) 14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11)
15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12) 16 jiézuò zhě wāng zhōng qiú zhě wèn (13)
17 jié jié jué dìng chéng bài 18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1)
19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2) 20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3)
21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4) 22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5)
23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6) 24 jiéxiǎo shì chéng jiù shì jié chéng jiù wán měi (7)
dì   I   [II]   [III]   [IV]   yè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