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股票 》 淪陷的美國經濟:大國衰落 》
第1節: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楊衛隆 Yang Weilong
資本主義本身是一大群人牟取個人私利的係統。過去30年,美國金融業在資本主義下經歷了100次相當嚴重的銀行業危機,其中4次危機需要美國政府動用大量公債拯救美國的銀行。美國經濟由戰後開始走下坡路,國債纍纍,生産力下降,總有一天會破産。次貸風暴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全球性經濟災難,也將是美國經濟盛極而衰的轉折點。美國的經濟有機會在未來一兩年全盤崩潰。美國金融體係轉型和改革已是無可避免,國傢的金融政策也要全面修改。
第1節: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第一章 美國經濟興衰史
美國的經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除了拖纍全球經濟之外,還會令美國失去全球領導地位,有助於提升中國及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作者楊衛隆
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大標)
17世紀工業革命後,企業需要大量資金購買機器。沒有投資人可以單獨承擔所有資金需求,於是出現了集資的需要。股票市場的開始是在17世紀初英國的咖啡館、茶室和教堂。因為當時還沒有股票交易所,股票交易是純私人商業活動,志同道合的投資人找個得以聚首的地方買賣股票。
1698年英國人約翰·卡斯塔因(John Castaing)在喬納森(Jonathan’s Coffee-House)的咖啡館進行股票交易活動,並且發行了名為“交易所與其他事項的過程”(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 and Other Things)的股票與商品價格清單,也就是股份挂牌交易。這是倫敦最早期的有組織證券交易活動。經此集資活動産生的公司名為特許公司(charter companies),因為英國皇帝或者女皇會為每項股份製的商業項目頒發特許狀(charter),授予經濟、政治及法律上的權利。
可能卡斯塔因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在咖啡館內搞的小生意,日後會演變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即全球性股票、期貨及商品交易市場。
英國人將特許公司的制度帶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去,包括北美洲。故此,美國經濟剛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了股份制度,美國由殖民地經濟模式轉變成細小獨立的農業經濟。當時,美國以出口農産品換取工業産品。緊跟着,美國出現支持農業和漁業的工業。1776年,美國獨立的時候已有相當規模的工業。1789年,仍然奉行奴隸制度的美國竟然訂立主張人人平等的美國憲法!
有了憲法之後,美國並沒有按照憲法精神給予黑奴平等地位,卻做了憲法沒有明定的經濟改革,讓各州成為單一市場,任何州際貿易都不必繳稅。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成為美國首任財政部長。1871年,他得到國會授權成立美國第一銀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此時美國正式步入現代化經濟模式,也建立了美國的經濟大國基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
|
| 第1節: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 第2節:工業革命與經濟大蕭條 | 第3節:羅斯福效仿大禹治水 | 第4節:美元脫離黃金本位 | | 第5節:萬億美元的星戰計劃 | 第6節:美國嚮東歐擴張 | 第7節:科網股泡沫和911襲擊 | 第8節:美國人自信心過強 | | 第9節:國債的增加速度 | 第10節:州政府債務 | 第11節:民窮財盡 | 第12節:美國工業 | | 第13節:金融業內憂外患 | 第14節:信貸緊縮 | 第15節:財經界過度樂觀 | 第16節:財經界人才凋零 | | 第17節:銀行業的問題 | 第18節:花旗集團的睏境 | 第19節:銀行的危機 | 第20節:機房中了魚雷 | | 第21節:市場的陷阱 | 第22節:富貴險中求 | 第23節:危險的金融衍生工具 | 第24節:糧食短缺問題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