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親的35個教子故事   》 第1節:書評 序言(1)      丁廷福 Ding Tingfu

書中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自己培養孩子的過程和體會娓娓道來,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事例具體、親切感人。從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丁廷福科學、務實的教子方法,而且能感受丁傢濃濃的親情,詳細瞭解到丁羽積極進取的精神境界和成長的心路歷程。
第1節:書評 序言(1) 金錢不是萬能的,教育更是如此 —一位普通父親的教子故事 文孫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名句用來描述丁廷福父子的經歷再恰當不過了,但他們父子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所體味到的幸福與親情,是這句話無法表達的。丁廷福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一路保送到北大》一書,該書最近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書中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自己培養孩子的過程和體會娓娓道來,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事例具體、親切感人。從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丁廷福科學、務實的教子方法,而且能感受丁傢濃濃的親情,詳細瞭解到丁羽積極進取的精神境界和成長的心路歷程。 全書35個成長故事,是丁傢父子的真情流露,所涉內容甚廣,但並非漫無邊際,全書圍繞丁羽的成長,以做人、學習、生活為主綫,詳述了丁傢培養丁羽的理念、具體操作方法和丁羽被一路保送到北大的過程。作者的觀點非常明確,念念不忘的是叮囑孩子首先要學會做人,做一個老實人。如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不要以一時成敗論英雄;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對待生活和學習;學會辨別是非,真善美,從之,假惡醜,嗤之以鼻;認認真真學習,堂堂正正做人,紮紮實實前進等。作者自信,這些基本要求,孩子能接受,也必須接受。丁廷福的循序漸進教育孩子,丁羽健康成長,他們在教與學中悟出了真善美,堅持不懈地去追逐夢想,付出辛勤勞動和創造,並從中得到極大的快樂和享受。 濃濃的親情是本書的另外一個特點。“有你這一腳,爸爸疼死也值了。”由於丁老師患有嚴重的腰椎肩盤突出癥,丁羽常給父親踩背,並從鄭淵潔的童話故事裏得到“真經”----有個孩子與爸爸打鬧,無意中踢了爸爸一腳,竟把爸爸的腰椎病給踢好了。丁羽效仿,一腳下去,令父親疼痛難忍,但等丁父明白原由後,卻熱淚潸然而下。孩子的點滴關心,都會讓父母欣慰,然而父母付出了全部,是否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呢? 歷程讓人嘆為觀止。丁羽的三次保送,跨入北大,沒有托過人,花過錢,比較之下,為了孩子高考誤入歧途的傢長,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是不是錯了呢 ?“要求孩子學會,首先大人要學會”,在孩子學習的初級階段,大人引導,並培養其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培訓高尚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人就是在一點一滴的教化陶冶下,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一步步地成長。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信哉斯言! 成纔成器令人喜悅。“家庭教育是左右孩子命運的教育。把孩子教育好,人生的一盤棋也就走活了。”生活在什麽環境中,孩子就會被造就成什麽樣的人。自然人性的環境能使人形成健康的人格;褊狹的環境形成斤斤計較的個性。丁父科學教子,丁羽學會了把幸運看作是機遇是挑戰,用心去把握時代提供給他的難得機遇和良好的學習條件,不懈追求,艱苦奮鬥,一步一個臺階,逐步攀上學業高峰,成為時代的驕子,為傢長和師生的首肯。如果說這中間有什麽啓發和值得關註的,那就是,一個人成長離不開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條件,這兩方面一個都不能少,而且要很好地結合起來。有好的學習條件自已不努力不行;自己努力,沒有高水平的導師和高質量的教學環境也不行。 本書可以寫成流水帳,象市場上千篇一律的傢教圖書,素然無味;也可以寫得生動活潑,意味雋永。本書屬於後者,理念正確、內涵豐富、情真意切、貼近百姓。 丁羽是丁延福的希望,而丁父更是丁羽的福氣。父親為了教子成功所付出的努力,並非金錢所能替代的,值得廣大傢長學習。 《一路保送到北大》 丁廷福著 海潮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序 言 朋友送來這本書稿,要我作序。開始以為是應景文章,有點發怵,無奈礙於朋友面子,便硬着頭皮從頭讀起。但這一讀卻再也放不下,幾乎是一口氣讀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海潮出版社
第1節:書評 序言(1)第2節:書評 序言(2)
第3節:全身心投入(1)第4節:全身心投入(2)
第5節:全身心投入(3)第6節:全身心投入(4)
第7節:全身心投入(5)第8節:全身心投入(6)
第9節:全身心投入(7)第10節:全身心投入(8)
第11節:全身心投入(9)第12節:全身心投入(10)
第13節:全身心投入(11)第14節:全身心投入(12)
第15節:全身心投入(13)第16節:全身心投入(14)
第17節:適時教育第18節:你是天才(1)
第19節:你是天才(2)第20節:你是天才(3)
第21節:玩中求樂 玩中求智(1)第22節:玩中求樂 玩中求智(2)
第23節:玩中求樂 玩中求智(3)第24節:玩中求樂 玩中求智(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