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今詩話   》 古今詩話(九)      李頎 Li Qi

  四○一、姚鉉賞花釣魚詩
  
  太宗留意藝文,好篇詠。淳化中,春日苑中有賞花釣魚小宴,宰相至,三館畢預坐,鹹使①賦詩〔中字為韻〕,②上覽以第優劣。時姚鉉詩先成,曰:“上苑煙花迥不同,漢皇何必幸遼③中?花枝冷濺昭陽雨,釣綫斜牽太液風。綺萼惹衣朱檻近,錦鱗隨手玉波空。小臣侍宴驚凡目,知是蓬萊第幾宮1賜白金百兩,時輩榮之,以比奪袍賜花等故事。(《總龜》前四)
  案:此二則《總龜》均不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宋紀》四引此則即作《詩話總龜》。
  
  ----------------
  ①“使”,原作“後”,據《宋紀》改。
  ②《宋紀》無此四字。
  ③《宋紀》“遼”作“回”。
  四○二、楊樸
  
  楊樸字契元,鄭州人,善為詩。少嘗與畢文簡公(士安)同學。文簡薦之太宗,召見,面賦《簑衣詩》雲:“狂脫酒傢春醉後,亂堆漁捨晚晴時。”除官不受,聽歸山,以其子從政為長水尉。樸為《七夕詩》雲:“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總龜》前十二)
  案:此則出《溫公續詩話》。
  四○三、蔡挺詩
  
  熙寧六年,有司言四月一日當蝕,上為徹樂避正殿。一夕微雨,不見日食。是日有皇子之慶。蔡子正為樞密獻詩云:“昨夜薫風入舜《韶》,君王方避正衙朝。陽暉已得前星助,陰沴潛隨夜雨銷。”其敘四月一日避正殿,皇子慶誕,陰雲不見日食,盡之矣,當時無能過雲。(《總龜》前十二)
  案:此則亦見《耆舊續聞》。又此二則《總龜》均不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四○四、天若有情月如無恨
  
  李長吉歌雲:“天若有情天亦老”,以為奇怪無對;石曼卿雲:“月如無恨月長圓。”(《總龜》前十三)
  案:《總龜》此則未註出處。考此則出《溫公續詩話》。《古今詩話》中本多引《續詩話》語,而此則之前為《古今詩話》,故疑此亦《詩話》中文。
  四○五、升元閣
  
  金陵升元寺,即瓦棺寺也,在城西隅,前瞰江面,後踞崇岡,最為古跡,纍經兵火,略無仿佛。李氏時,升元閣猶在,乃梁時故物,高二百四十尺,太白所謂“日月隱檐楹”也。(《總龜》前十六)
  四○六、瓜州渡
  
  瓜州渡揚子橋介於江淮之衝,南之瀟湘,北走秦壠,鹹此取道。古詩云:“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羌笛離亭晚,君嚮瀟湘我嚮秦。”(《總龜》前十六)
  案:《總龜》此二則未註出處,但其前後皆出《古今詩話》,疑此亦《詩話》中語。
  四○七、薛能閑題
  
  薛能尚書鎮彭門,時溥、劉巨容、周岌俱在麾下。未數年,溥領徐,巨容鎮襄,岌領許,俱假端揆,故能詩:“舊將已為三僕射,病①身猶是六尚書。”(《總龜》前十八)
  
  ----------------
  ①《全唐詩》二十一“脖作“老”。
  四○八、詩着題
  
  王拱辰守長安日,初禮上理掾口號雲:“人間合作大丞相,天下猶呼小狀元。”梅摯知錢塘,有一掾官撰札上麯子云:“黃閣方開,金鼎調羹衹待梅。”皆着題。(《總龜》前十八)
  案:此二則《總龜》均未註出處,然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文。
  四○九、雁蕩山
  
  溫州雁蕩山,自古圖史不載。按《西域書》雲:“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祭雁蕩山芙蓉竜湫。”唐貫休作贊雲:“雁蕩經行雲漠漠,竜湫宴坐雨蒙蒙。”北山南山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有二潭,以為竜湫,又有經行臺,宴坐峰,皆以貫休詩得名也。(《總龜》前三十)
  四一○、興善寺
  
  唐大興善寺東廊之南,有僧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夜常有狐子來聽。長慶初,庭前有牡丹一朵合歡。僧幽之詩曰:“三萬蓮經三十春,平生不踏院門塵。”(《總龜》前三十)
  四一一、僧遠國詩
  
  蜀僧遠國,①傷蜀詩②曰:“樂極悲來數有涯,歌聲纔歇便興嗟。牽羊廢主尋傾國,逐③鹿姦臣盡喪傢。丹禁夜涼空鎖月,後庭春老漫開花。兩朝基④業都成夢,林木蒼蒼噪暮鴉。”(《總龜》前三十)
  
  ----------------
  ①《十國春秋》“國”作“公”。
  ②《十國春秋》作“傷廢國詩”。
  ③《十國春秋》“逐”作“指”。
  ④《十國春秋》“基”作“帝”。
  四一二、僧普滿讖
  
  大歷中,澤潞間有僧號普滿,或歌或笑,言事多驗。建中初,潞州佛寺題詩一首而去。詩曰:“此水連涇水,雙珠血滿川。青牛將赤虎,方號太平年。”此水,泚字。涇水,目涇川①兵亂。雙珠,滿泚②也。青牛,興元二年乙醜。赤虎,是歲改元,元年丙寅,是年賊平。(《總龜》前三十)
  案:此則見《太平廣記》一百四十捲,出《廣德神異記》。又以上數則,《總龜》均未註出處,然其前為《古今詩話》,且其間有為《叢話》所稱引者,故知亦《詩話》中語。
  
  ----------------
  ①《太平廣記》“川”作“州”。
  ②《太平廣記》“滿泚”作“泚與滔”。
  四一三、天垂地接
  
  偽蜀每歲除日,諸宮門各給桃符,書“元亨利貞”四字。時昶子善書札,取本宮策勳府書云:“天垂餘慶,地接長春。”乾德中伐蜀。明年,蜀除。二月以兵部侍郎呂餘慶知軍府事,以策勳府為治所。太祖聖節號長春,此天垂地接之兆也。(《總龜》前三十一)
  四一四、弓〔〕 字讖
  
  梁沙門寶志銅牌,多讖未來事,雲:“有一真人在冀川,開口張弓在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江南李璟其子曰弦冀,吳越錢鏐諸子皆連弘字,期以應之,而真宗諱正當之。(《總龜》前三十一)
  四一五、升元寺石記
  
  江南將亡,數年前,升元寺殿基掘得石記,視之,詩也。辭曰:“若問江南事,江南事不憑。抱雞升寶位,走大①出金陵。子建居南極,安仁秉夜燈。東陵嬌小女,騎虎渡河冰。”王師甲戌渡江,李煜以丁酉年生。曹彬為大將,列柵城南,乃子建也。潘美為副將,城陷,恐有伏兵,命卒縱火,乃安仁也。錢俶以戊寅年入朝,盡獻浙西之地,騎虎之謂也。(《總龜》前三十一)
  案:此數則《總龜》未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
  ①“大”當作“犬”。
  四一六、謝濤讀史詩
  
  謝濤諫議臨捐館捨前一月,夢作《讀史》一絶雲:“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浸生民。”召其孫晏初錄焉。(《總龜》前三十三)
  案:《總龜》此則不註出處,然其前後皆《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文。又此則外尚有《許飛瓊》《崔球》二條,《說詩樂趣》均引作《古今詩話》,是亦此則當為《詩話》中文之證。
  四一七、鄭獬自稱白竜翁
  
  鄭內翰獬,未貴時,嘗病瘟疫,數日未愈,甚睏。俄夢至一處,若宮闕,有吏迎謁甚恭。公謂吏曰:“吾病甚倦,煩熱,思得涼浴,以清其跡”吏雲:“已為公辦浴久矣。”吏引公至一室中,有小池,方闊數尺,甃以明玉,水光瀲灧,以手測之,清冷可愛。公乃坐甃上以水泛身。俄視兩臂,已生白鱗,視水中影,則頭已角出。公驚,遽出。吏雲:“此玉竜池也。惜乎公不入其水中,入則為輔宰。”乃覺,少選出汗。公後登第為第一人,為詩戲友人,雲:“文闈數載奪先鋒,變化須知自古同。霹靂一聲從地起,到頭身是白竜翁。”(《總龜》前三十四)
  案:《總龜》此節不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四一八、題詩嘲僧
  
  乾符末,有客寓於廣陵開元寺,不為僧所禮,①一筆題門而去。“龕竜去東〔海〕,②時日隱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衆皆不能詳之,獨有沙彌能解。衆問其由,則龕竜去矣有合字,時日隱矣有寺字,敬文不在苟字也,碎石入流沙卒字也。此不遜之言,辱我曹也。衆僧大悟。沙彌乃懿皇朝雲皓供奉也。(《總龜》前三十七)
  案:此則出《桂苑叢談》。《總龜》引此則未註出處,然其前是《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
  ①案《桂苑叢談》謂此京青竜寺僧事。
  ②原脫“海”字,據《太平廣記》二五六引《桂苑叢談》補。
  四一九、老欲依僧急則抱佛
  
  王丞相好嘲謔,初執政,對客悵然,曰:“投老欲依僧”,再三言之。客應之曰:“急則抱佛腳”,丞相善之。復曰:“‘投老欲依僧’,是古人一句詩。”客〔曰〕①:“‘急則抱佛腳’,亦是俗諺全句。上去②頭,下去腳,豈不③的對1丞相大笑。(《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原脫“曰”字,據《中山詩話》補。
  ②“去”,原作“六”,下同,均據《中山詩話》改。
  ③“不”,原作“是”,據《中山詩話》改。
  四二○、石威衛營
  
  秘書省東即石威衛營,荒蕪摧毀,其大廳逼校正院,南對御史臺。有人嘲之曰:“門緣御史塞,廳為校書侵。”(《總龜》前三十八)
  四二一、蘇梅詩嘲宋中道
  
  宋中道有俊纔,而身短小,人多戲之。蘇子美與中道年相懸,然甚愛其才調,道亦傾心作詩論交。子美長大魁偉,與中道並立,下視曰:“交不着”,①此京師市井語也。號中道為宋錐,②為其穎利面麽麽雲。贈之詩曰:“譬如利錐末,所到物已破。”後中道通判洺③州,洺州本趙地,有毛遂墓。聖俞作詩送行,舉錐處囊事,亦所以戲之也。(《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又此數則《總龜》均不註出處,以其前後均《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
  ①“着”,原作“自”,據《中山詩話》改。
  ②《中山詩話》“宋錐”作“錐宋”。
  ③“洺”,原作“洛”,下同,據《中山詩話》改。
  四二二、嘲舉子騎驢
  
  鹹通中,以舉子衣車服侈異,下令不許乘馬。時場中不下千人,皆跨長耳。或嘲之曰:“今年敕下盡騎驢,短帽長鞭①滿九衢。清瘦兒郎猶自可,就中愁殺鄭昌圖。”鄭昌圖魁偉,故有此句。(《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二。
  
  ----------------
  ①《摭言》作“短轡長秋”。
  四二三、銀花合金銅釘
  
  開元中,宰相蘇味道、張昌齡,皆有詩名,暇日相會,互相嘲謔。昌齡曰:“某詩所不及相公者,為無銀花合。”蓋蘇《元夕詩》有“火樹銀花合”之句也。味道曰:“某詩所以不及相公者,為無今同叮”①蓋張《贈張昌宗》詩有“昔日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之句也。遂相對撫掌而笑。(《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詩》。
  
  ----------------
  ①《本事詩》“今同侗作“金銅釘”。
  四二四、詩嘲武懿宗
  
  武後朝,左司郎中張元一滑稽〔善謔〕,①時西戎犯邊,武後欲武氏立功,因行爵賞。命武懿宗統兵禦②之,寇未入境,懿宗纔逾邠,畏懦而遁。懿宗陋短,元一嘲之曰:“長弓與短③箭,蜀馬臨高蹁。去賊七百裏,隈墻獨自戰。忽然逢着賊,騎豬嚮南竄。”④天後聞之,未曉。曰:“懿宗無馬耶?何故騎豬?”元一解曰:“騎豬,夾豕也。”天後大笑。(《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詩》。
  
  ----------------
  ①此二字,據《本事詩》補。
  ②“禦”,原作“年”,據《本事詩》改。
  ③《本事詩》“與短”作“短度”。
  ④“竄”,原作“遁”,據《本事詩》改。
  四二五、嘲興善寺火
  
  總章二年,興善寺火,塑像焚荊道士李宗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興又不興。如來燒亦盡,惟有一群僧。”(《總龜》前三十八)
  案:此四則《總龜》均不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文。
  四二六、踘蹴
  
  顔師古解霍去病穿城蹋鞠雲:“以皮為之,寅以毛,蹴蹈①為戲也。”顔時鞠乃如此。至後唐已不同。歸氏子弟嘲皮日休曰:“八片尖斜砌作球,火灰撏②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總龜》前三十九)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中山詩話》“蹴蹈”作“蹋鞠”。
  ①《中山詩話》“灰撏”作“中燀”。
  四二七、陳說詩
  
  仁宗朝,試《山海天地之藏賦》,長沙進士陳說同進士出身,謁鄉人胥偃內翰,因舉其賦。胥曰:“賦頗佳,但其間貼故事少耳。”說歸作詩曰:“紫宸較藝集英聰,作賦方知尚欠功。事內少它些子鐵,殿前贏得一堆銅。黃紬被下夫人暖,青瑣窗中學士空。寄語交朋須細認,主司頭腦太多烘。”(《總龜》前三十九)
  四二八、詩得貓狗力
  
  盧延遜五舉方登第,嘗作詩云:“狐衝官道過,犬刺客門開”,租庸張相每誦之。又曰:“餓貓臨鼠穴,饞犬舐魚砧”,成中令激賞之。又曰:“慄爆燒氈破,貓跳觸鼎翻”,王中①懿愛之。盧嘗謂人曰:“平生投謁公卿,不意得貓兒狗子力也。”(《總龜》前三十九)
  案:此則出《鑒誡錄》。《五代詩話》四引此則作《詩話總龜》。
  
  ----------------
  ①《鄭五代詩話》“中”作“忠”。
  四二九、梅聖俞嘲謝師直詩
  
  梅聖俞與謝氏世姻。師直小字錦衣奴,聖俞作詩戲之曰:“古錦裁詩句,斑衣戲坐隅。木奴今正熟,肯效陵①郎無?”師直方十歲,讀詩而悟。(《總龜》前三十九)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中山詩話》“陵”作“鹵。
  四三○、石曼卿詩
  
  石曼卿登第,有人訟科場,覆者落者數人,曼卿在焉。方興國寺期集,符至追所賜敕牒,餘人皆泣而起,獨曼卿解靴還使人,露體帶幞頭,笑語終席。次日放黜例受三班藉職。曼卿作詩曰:“無纔且作三班藉,請俸爭如錄事參。從此免稱鄉貢進,且須走馬東西南。”(《總龜》前三十九)
  案:以上數則《總龜》均不註出處,然其第一條李濤《乞酒詩》,即《類說》本《第三廳》條,故疑此均《詩話》中語。
  四三一、霓裳羽衣麯
  
  《霓裳羽衣麯》,劉禹錫詩云:“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麯》。”王建詩曰:“聽風聽水作《霓裳》。”樂天詩註云:“開元中,西涼府節度使楊欽遠造。”鄭嵎《津陽門詩註》雲:“葉法善常引明皇入月宮,聞仙樂,及歸,但記其半,遂以笛寫之。會欽遠進《婆羅門麯》,與聲調相符,遂以月中所傳為散序,欽遠所進為腔,號《霓裳羽衣麯》矣。”(《總龜》前四十)
  四三二、弦管傢語
  
  江南馮延己,善為歌詞。晏元獻善公所為歌詞,不減馮也。樂府“木蘭花”句,都是七言。晏詩云:“重頭歌詠響璁琤,入破舞腰紅亂旋。”重頭入破,皆弦管傢語也。(《總龜》前四十)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又此二則《總龜》未註出處,然其後為《古今詩話》,且其前後數節之不註出處者,或見《叢話》所引,或見《類說》本《古今詩話》,知此亦《詩話》中語。
  四三三、布衣雲水客
  
  偽蜀辛酉歲,有隱跡於陶沙者,不知所從來,戴破帽,攜鐵笆竹畚,多於觀寺閑處坐臥。有文𠔌遇之,以禮接之。忽誦𠔌新詩數篇,又詠自作詩曰:“九重天子人中貴,五等諸侯關外尊。爭似布衣雲水客,不將名字挂乾坤。”(《總龜》前四十四)
  案:《總龜》引此則未註出處,以其前為《古今詩話》,疑亦《詩話》中語。
  四三四、白衣人吟詩
  
  唐丞相馬植〔弟固,武威太守。固弟西漂太守,二弟聞植〕①罷安南都護,又除黔南,不得意。維舟峽中古寺前,夜月如晝,見白衣人緩步堤上,吟曰:“栽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勞公②更嚮黔南去,卻是陶鈞萬類時。”歷歷可聽。遣人尋訪,已失之。後黔南去,再入為大理卿,遷刑部侍郎,判????鐵,遂大拜。(《總龜》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本事詩》。
  
  ----------------
  ①《本事詩》無此數語。
  ②《本事詩》“公”作“君”。
  四三五、獻元載詩
  
  大歷元①年,元載因早朝,有人獻詩。載令左右收之,候入中書,着其人曰:“若不能讀,請自誦一篇。”曰:“城東城西舊行②處,城裏花飛③柳如絮。海燕銜泥欲下來,屋裏無人卻飛去。”吟畢不見,乃知其非人也。載後敗,傢破,妻被戮。(《總龜》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玄怪錄》。
  
  ----------------
  ①《玄怪錄》“元”作“九”。
  ②《玄怪錄》“行”作“居”。
  ③《玄怪錄》“花飛柳”作“花飛亂”。
  四三六、土偶吟詩
  
  馮翊夏陽縣據大河,有冀河清徹可鑒。大和中,縣尉趙生,一夕與同輩聯步望月於冀泉上,忽有人貌甚黑,緑袍,自泉中出。徐吟曰:“夜月明皎皎,緑波空悠悠。”生且驚其水溺。明日生再遊冀水,見廟中土偶人,被緑袍,視之,其貌乃昨日吟詩人也。(《總龜》前四十八)
  四三七、青箱詩
  
  元和中有陸喬,①傢於丹陽,居有池塘亭榭。一夕,有人叩門,急視,見一人儀狀秀逸,自稱曰瀋約:“聞公雅好詩,故來奉謁。”既而呼左右曰:“召青箱來。”有一兒年可十歲。約曰:“此吾子也。欲使紹吾學,②故名青箱,然亦能詩,從吾與範僕射過臺城,曾作《感舊詩》。”令諷之,曰:“六代舊山③川,興亡④幾百年。繁華今寂寞,朝市昔喧闐。夜月琉璃水,春風柳⑤色天。傷時為⑥懷古,垂淚國門前。”忽不見。(《總龜》前四十八)
  案:此事見張讀《宣室志》捲四。
  
  ----------------
  ①“喬”,原作“橋”,據《宣室志》改。
  ②“學”,原怍“舉”,據《宣室志》改。
  ③《宣室志》“山”作“江”。
  ④“亡”,原作“王”,據《宣室志》改。
  ⑤《太平廣記》三四三引《宣室志》“柳”作“卵”。
  ⑥《宣室地》“為”作“與”。
  四三八、吳氏鬼詩
  
  唐燕士,晉昌人,隱於九華,晚步山下,見一白衣少年,閑步自若。曰:“澗水潺湲①聲不絶,溪壠茫茫野花發。自來自去人不知,②歸③時常對空山月。”歸問裏人,曰:“是吳④氏子,善詩,卒數年矣。”(《總龜》前四十八)
  案:此事出《宣室志》捲六。又以上數則《總龜》均不註出處,以此數則後為《古今詩話》,又尚有一條不註出處者,即前48《湘靈鼓瑟詩》條,見《類說》本《古今詩話》,故疑此均《詩話》中文。
  
  ----------------
  ①《宣室志》“潺湲”作“潺潺”。
  ②《宣室志》“知”作“歸”。
  ③《宣室志》“歸”作“長”。
  ④《宣室志》“吳”作“鬍”;《太平廣記》三四八引《宣室志》仍作“吳”。
  四三九、句始
  
  三字句,若“鼓咽咽,醉言歸”之類。四字句,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之類。五字句,若“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之類。七字句,若“交交黃鳥止於棘”之類。其句法,皆起於三百五篇也。(《歷代詩話》二甲集二)
  案:王構《修辭鑒衡》一引此則作《古今總類詩話》。考《鑒衡》所引有稱《古今詩話》者,有稱《古今總類詩話》者,似非一書。
  四四○、呂端釣魚詩
  案:《總龜》前集一引《詩史·呂端釣魚詩》條註云:“《古今詩話》謂正惠已作戶部侍郎平章事。時呂文穆蒙正告老甚切,因此詩遂冠合席。”又案:此例亦見《詩史》。
  四四一、僧題滕王閣詩
  案:《總龜》前十六引《雅言雜載》稱:“洪州西山與滕王閣相對,過客多留詩。有僧覽之,告郡守曰:‘詩無佳者,何不去之?’。守愕然曰:‘能作佳句乎?’因為詩曰:‘洪州太白方,積翠倚穹蒼。幾夜礙新月,①半江無夕陽’。”註云:“《古今詩話》此陳文亮詩,亮因天下既定,作詩云:‘草鋪春□闊,兵偃塞垣叅’。或謂陳希夷作。”考此事亦見《中山詩話》。《古今詩話》所據當亦出《中山詩話》也。
  
  ----------------
  ①《中山詩話》作“萬古遮新月”。
  四四二、贈米嘉榮詩
  案:《總龜》前二十六稱:“韋應物為蘇州太守,嘗有詩贈米嘉榮曰:‘吹①得涼②州意外聲,舊人惟有米嘉榮。近來年少欺③前輩,好染髭須學④後生。’又嘗赴本州島司馬杜鴻漸宴,醉宿驛亭,醒見二佳人在側,驚而同之。乃曰:‘郎中席上與司空詩,因令樂妓侍寢。’問記其詩否?一妓強記,乃誦之曰:‘高髻雲鬟⑤宮樣妝,春風一麯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⑥蘇州⑦刺史腸。”註云:“《古今詩話》劉夢得詩。”考《本事詩》、《雲溪友議》諸書所載亦均作劉夢得詩,《古今詩話》所據當出此。惟《本事詩》所載事實多不可信,不足據。又有以贈米詩為劉禹錫詩者,見《太平廣記》二百四引《盧氏雜說》。文與此異。詩云:“三朝供奉米嘉榮,能變新聲作舊聲。於今後輩輕前輩,好染髭須事後生。”
  
  ----------------
  ①《唐紀》“吹”作“唱”。
  ②《唐紀》“涼”作“梁”。
  ③《唐紀》“欺”作“輕”。
  ④《唐紀》“學”作“事”。
  ⑤《本事詩》“高髻雲鬟”作“鬟鬢梳頭”。
  ⑥《叢話》後集九引《唐宋遺史》“斷頸作“惱亂”。
  ⑦《本事詩》“蘇州”作“江南”。
  四四三、李習之
  案:《叢話》前二十鬍仔雲:“餘讀《傳燈錄》言朗州刺史李翺謁藥山問如何是道?師以手指上下,曰:‘會麽?’翺曰:‘不會。’師曰:‘雲在天,水在缾。’翺遂贈以詩曰:‘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缾。’又藥山一夜登山,經行忽雲開見月,大笑一聲,應澧陽東九十許裏,居民盡謂東傢。翺再贈詩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餘以《唐書》翺本傳考之,翺嘗為朗州刺史,則《傳燈錄》所載是也。翺未嘗為鄭州刺史,《古今詩話》所載鄭州刺史李翺詩非也。”是則《古今詩話》中,當亦載李翺詩。
  四四四、珠還合浦
  案:《優古堂詩話》雲:“《古今詩話》美方諤上廣守詩‘鰐徙惡溪韓吏部,珠還合浦孟嘗君’,殊不知珠還合浦,乃後漢孟嘗也。”則《古今詩話》中當有載此聯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古今詩話(一)古今詩話(二)古今詩話(三)古今詩話(四)
古今詩話(五)古今詩話(六)古今詩話(七)古今詩話(八)
古今詩話(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