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解“毒”于丹   》 起草人徐晋如答媒体问(4)      徐晋如 Xu Jinru    杨昊鸥 Yang Haoou

  15问:
  “识字不等于辨别是非”,是不是可以解释您把吁请书发到天涯后网友们的反应?我看到后面跟贴的不少是谩骂和挖苦。
  答:
  所有反应我都预料到了。我举个例子:15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哲罗姆,被绑到火刑架上时,一个老太太冲上前去,捡了一根柴火,说:“烧死他!”哲罗姆没有愤怒,只是低低地感慨了一句:“多么虔诚的愚昧啊!”
  网上所有跟贴我都看了,我心态很平和。这并不能怪他们,如果网络是实名制,就会很不一样。其实,这和我们的教育有关。许多渴望知识的人缺乏获得正确知识的途径。我们不反对任何人解释《论语》,但我们坚决反对任意解读《论语》。
  16问: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精英的知识专制,不让大众分享。还有人拿伏尔泰的话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认为应该允许对经典的多元解读,百家争鸣。文无第一,对文化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角度,于丹是将经典放在现实社会这个背景中做讲座,让经典有了新的生命力。您如何看?
  答:
  知识分子是最希望大众分享知识的。因为在知识分子看来,只有大家都有知识,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不希望大众分享知识的是专制的暴君和一些没有知识也不希望大众有知识的人。
  伏尔泰的那句话,是基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思潮基础之上的。前提是,说话双方都是理性的、有知识的人。现在的问题在于,于丹根本不是在解释《论语》,她讲的一切东西都和《论语》不搭界,她连最基础的语词都没有理解清楚,怎么能告诉大家真正的《论语》呢?
  17问:
  实际上,很多人从学校到社会后,便不读经典了,大众对于深奥的理论总是望而却步,如果有人以通俗的形式来讲解这些,岂不更好?于丹把原本属于精英的《论语》给大众化了,您认为这样不行?
  答:
  这种观点是最容易骗人的。经典是要让人消化、理解的,不是用来附庸风雅的。潘光旦先生在抗战复员后任清华图书馆长,经过调查,发现那些学生借得最多的是白话文的小说,他深为忧虑,认为,清华的学生竟然很少阅读外文和文言的书,素质岂非一落千丈吗?我们今天都知道,复员后的清华,学生素质不但不能跟战前比,跟西南联大时期比,也差很多。你的说法证明了他的立论基础:一般人阅读,都是朝着抵抗力最少的方向的。而真正的知识,却需要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通俗是可能的,精英的东西也可以给大众。可以把知识讲得让人易于接受,但易于接受不等于真正掌握。要掌握一种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我们历史上不是没有通俗的普及的读物,但他们只是把经典往浅了说,没有人敢把经典往错误的方向说。比如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刘逸生的《唐诗小札》,那些都是很成功的尝试。但于丹所讲的,根本是孔子的思想中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对经典的通俗,我们反对的是对经典的糟改,那篇宣言中说得很清楚。举个例子来说,我在中大、广外都开过诗词写作课——并且可能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这门课,我讲的课,都是学生可能一辈子也听不到的知识,信息量极大,但是学生给我每堂课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要小看大众的智慧,我认为,人民可以认可真正的知识甚至你们所说的“精英”知识。他们一旦接触到这样的知识,是会真心喜爱的。但现在媒体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18问:
  您说,任何妄图通过吃快餐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想法都是荒谬的,那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知识精英和大众有没有一个桥梁可以沟通?
  答:
  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敬畏。敬畏了以后,才能潜下心去学,学而思,思而学,独立思考,才有收获,才有可能成为知识精英。没有任何知识不经过努力就能掌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前言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1)
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2)孔子是“快乐”哲学的代言人吗(3)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吗(1)"《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吗(2)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吗(3)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1)
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2)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3)
孔子说的"礼"是指"礼节"、"礼让"吗(4)质疑于丹对“士”的解释(1)
质疑于丹对“士”的解释(2)质疑于丹对“士”的解释(3)
“君子喻于义”中的“义”能理解为“适宜”吗(1)“君子喻于义”中的“义”能理解为“适宜”吗(2)
“君子喻于义”中的“义”能理解为“适宜”吗(3)“冕”就是指当官吗(1)
“冕”就是指当官吗(2)“冕”就是指当官吗(3)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何解(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何解(2)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何解(3)“天人合一”和“天人和谐”是一个意思吗(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