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唐詩百話 》
83.許渾:金陵懷古
施蜇存 Shi Zhecun
許渾,字用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進士,歷任當塗、太平二縣縣令。因為勤學勞心,損其健康,臥病多年。後來病愈,任潤州司馬。大中三年(公元八四九年),拜監察御史,歷任虞部員外郎,睦州、郢州刺史。晚年退隱,居丹陽丁卯橋。自編其詩集,名為《丁卯集》。
許渾詩為晚唐一大傢,長於五、七言律詩,紀遊、懷古、贈別,都有佳句。七言絶句亦富情趣。《唐詩鼓吹》選許渾七言律詩至三十一首之多,亦可以反映他在晚唐詩人中的地位。
許渾也做過一個美夢,孟棨《本事詩》中有記錄。據說他有一天睡夢中登上一座高山,山上有宮殿精捨。就找人一問,這是什麽地方。人說:這是昆侖山。走了一程,看到有幾十人在宴會,飲酒作樂。看見許渾,便招手邀他去就坐同享。直到傍晚,有一美人,取出箋紙,要求他賦詩。許渾詩沒有做成便醒了。既醒之後,詩卻做成:
曉入瑤臺露氣清,座中惟見許飛瓊。
塵心末盡俗緣在,十裏下山空月明。
過了幾天,他又夢到山上,遇見那個美人。她說:“你怎麽把我的名字傳到人間去了?”許渾連忙道歉,並說,我改一句罷。於是把第二句改為“天風吹下步虛聲”。可是,許飛瓊的名字已流傳在神話故事中,成為古典文學中的一位仙女了。“步虛”是道傢的名詞。仙人在天空中行走,腳步都踏在虛空,稱為“步虛”。道傢所唱的詩歌,稱為“步虛詞”。賦詠學道求仙的詩,也就稱為“步虛詞”。
以上是許渾的一個浪漫故事,可與李群玉同垂不朽。在這裏,就算作講許渾詩的一段入話。現在要講的是他的一首著名的懷古詩。
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鬆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這個大城,在唐代以前,曾有六個朝代做過京都。這六個朝代是三國時的吳、東晉、宋、齊、梁、陳。陳後主陳叔寶被隋文帝楊堅所滅亡,金陵便結束了首都的地望。唐代詩人和歷史學家常稱金陵為六代或六朝故都。後世人直到今天,也還相沿成俗,稱南京為六朝故都,甚至簡稱為六朝,這是失於考慮的。五代時的南唐、太平天國、民國政府,也都以南京為首都。從今天來說,南京已是九代故都了。
許渾這首詩,從陳後主亡國說起。陳後主亡國之時,還在教宮女唱新譜的歌麯《玉樹後庭花》。“王氣”這個名詞用在這裏,有雙重典故。第一,語源出於《晉書》。據說秦始皇時,有一個能看風水的人說,金陵這個地方,象竜蟠虎踞,有天子氣象,五百年後,一定會出一個皇帝。始皇怕他子孫的皇位被別人奪去,就發兵把城北的山開掉,並把地名改為秣陵,以蕩滌它的王氣。第二,是陳後主自己的故事,見於《南史》。據說陳後主聽到隋軍已渡江進攻,便說:“王氣在這裏,別怕,敵人必定自會失敗。”這個昏君到臨死時還想依靠他的“王氣”。所以許渾詩第一句便狠狠的譏笑了一下:“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是陳後主宮中的樓名。樓前有井一口,隋兵衝入景陽宮時,後主和他的孔貴妃、美人張麗華一起投井自殺,被隋兵拉了出來。所以許渾說:“景陽兵合戍樓空。”戍樓是邊境上的碉堡,敵人已攻入京都,戍樓當然已空無一人了。這二句也是用對偶句法的。
頷聯二句說六代以來的達官貴族的墳塚,現在已衹見遠近的鬆楸。嚮來是宮殿巍峨的地方,現在已衹有高高低低的禾黍。這二句是以寫景來抒述懷古之情,接下去頸聯二句雖也寫景,便比較空泛,並不貼切歷史事實了。結尾二句,是從六代故都的觀點來做結束,“英雄”指六代以來的傑出人物,並不指陳後主。我們可以解釋為當時沒有英雄人物,以致豪華被毀盡了。南京地形與洛陽相似,故李白《金陵》詩云:“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許渾詩即用此意。
以上是從文字典故表面解釋一下。現在,接下去我們再參看一些對這首詩的總的理解。《唐詩鼓吹》有明代人廖文炳的解釋雲:
此感六朝興廢也。首言陳後主專事遊宴,至於國亡,而玉樹之歌已殘,王氣亦已盡矣。隋之韓擒虎將兵入陳,而景陽戍摟,已成空虛,但見鬆楸生於千官之塚,禾黍滿於六代之宮。塚殿荒蕪,霸圖消滅,良可惜也。自古及今,惟石燕飛翔,江豚出沒,景物常存耳。若英雄一去,豪華殆盡,不復再留,豈有能若青山之無恙哉?
接着還有一段清人朱東岩的評論雲:
劉夢得《西塞山懷古》,單論吳主事,衹五句一轉,用“幾回”二字收拾世代廢興,手法高妙。許公此篇,單論陳後主事,衹一起“王氣終”三字,已括盡六朝,尤為另出手眼。“玉樹歌殘”與“景陽兵合”作對,直將鼎革改命大事,視同兒戲,真可慨也。鬆楸禾黍,皆當時朝朝瓊樹,夜夜璧月之地、之人,正與下“豪華”二字反照。嗟嗟!英雄已去,景物常存,雨雨風風,年年依舊,獨前代豪華,杳不復留矣。“青山似洛中”,猶言不似者之正多也。
朱東岩此論引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作比較,很有意思,我現在把劉詩抄在這裏,供讀者參考方便: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傢日,故壘蕭蕭蘆獲秋。
許渾詩與劉禹錫此詩果然有些近似。“山形依舊枕寒流”和“惟有青山似洛中”用意同而許句較深。“人世幾回傷往事”和“英雄一去豪華盡”亦是同一機杼的句法,二人都點出了懷古之意,其實不點出可以更妙。
唐汝詢《唐詩解》評許渾詩云:
金陵本六朝建都之地,至陳主荒淫,王氣由此而滅,故以玉樹發端,遂言後主就縛景陽而戍樓空寂也。雖千官之塚樹猶存,而六代之闕庭已盡,惟餘石燕江豚,作雨吹風而已。然英雄雖去,而青山盤鬱。足為帝都,徒使我對之而興慨耳。
下面再看看金聖嘆在《選批唐才子詩》中的解釋。聖嘆講七言律詩,分前後兩解:前四句為前解,後四句為後解。前解是開,後解是合。這就是起承轉合的簡化。他講許渾此詩,也分兩解:
[前解]此先生眼看一片楸梧禾黍而悄然追嘆其事也。一、二,“玉樹歌殘”,“景陽兵合”,對寫最妙。言後庭之拍板初擎,采石之暗兵已上;宮門之露刃如雪,學士之餘歌正清;分明大物改命,卻作兒戲下場。又加“王氣終”,“戍樓空”,對寫又妙。言天之既去,人皆不應,真為可駭可憫也。於是合殿千宮,盡成瓦散;六宮臺殿,鹹委積莽。如此楸梧禾黍,皆是當時朝朝瓊樹,夜夜璧月之地、之人也。
[後解]此又快悟而痛感之也。言當時英雄有英雄之事,今日石燕亦有石燕之事,江豚亦有江豚之事。當時英雄有事,而極一代之豪華;今日石燕、江豚有事,而成一日之風雨。前者固不知後,後者亦不知前也。“青山似洛中”,掉筆又寫王氣仍舊未終,妙妙。
以上我抄錄了明清四傢對許渾這首詩的全篇講解。一經對照,我們可以發現,除掉第一聯二句,大傢的意見相同之外,其餘三聯,四傢的體會各有參差。我們先看第二聯“鬆楸”、“禾黍”二句。
但見鬆楸生於千官之塚,禾黍滿於六代之宮,塚殿荒蕪,霸圖消滅。
這是廖文炳的講法。他以為“千官塚”是六代以來許多官員的墳墓,與“六代宮”是對等平列的。上下二句,都是描寫昔盛今衰的景象。但是,我們知道,鬆楸本來是種在墓地的樹木,如果墳墓已荒涼無主,這些鬆楸必然已被人砍伐無存。嚮來詩傢總以鬆楸之有無,來表現墓主有無子孫。由此可知,許渾這一聯詩,“禾黍高低”是形容“六代宮”的荒蕪,“鬆楸遠近”卻並不是形容“千官塚”的荒蕪。於是朱東岩說:
鬆楸禾黍,皆當時朝朝瓊樹,夜夜璧月之地、之人,正與下“豪華”二字反照。
他把上句的重點放在“千官塚”。意思是說,六代以來豪華的人物已成為鬆楸茂鬱的墳墓,而豪華的宮殿已成為禾黍高低的田野。這樣講,這二句也是對等平列的。
雖千官之塚樹猶存,而六代之闕庭己盡。
這是唐汝詢的講法。他與朱東岩的講法又有歧異。他並不以為上句有盛衰之感。他給上句加了一個“雖”字,給下句加一個“而”字,再用“猶存”和“已盡”來表示他所理解的這二句的邏輯關係,於是它們就不是對等平列的了。按照一般作對偶句的習慣,一聯二句,詩意總該是對等平列的,如果作者要用來表示因果關係,或正反、是非關係,上下句都必須有一個虛字來表明。許渾這二句詩全用實字,看不出詩意有正反關係。唐汝詢的講法不能服人,他是任意增字講詩,恰恰成為麯解。
於是合殿千官,盡成瓦散;六宮臺殿,鹹委積莽。如此楸梧禾黍,皆是當時朝朝瓊樹,夜夜璧月之地、之人也。
這是金聖嘆的講法。用朱東岩的觀點,還抄了朱東岩的結句。他們都以為這首詩是“單論陳後主事”,所以“官”與“宮”都是陳朝的人與地。朱東岩沒有分別說明,金聖嘆卻分別說明了,人是“合殿千官”,地是“六宮臺殿”。許渾明明說是“六代宮”,金聖嘆卻移花接木,政為“六宮”。
總結四傢講法,我以為沒有一傢完全可取。首先要知道,許渾此詩雖以陳後主事起興,懷古的對象卻在六朝。題目既然是《金陵懷古》,詩意不能衹局限於陳後主一朝。況且第四句已點明是“六代宮”,更可知“千官”應當包括六代以來的人物。至於這二句詩的意義是慨嘆六代繁華之地、之人,俱已成為陳跡,這是朱東岩、金聖嘆的觀點,沒有錯。廖文炳、唐汝詢的講法是不足取的。
現在我們接下去研究第三聯“石燕”、“江豚”二句。這二句詩確是不易理解,摸不準作者寫這二句的用意。“石燕”,《唐詩鼓吹》註引《湘中記》雲:“零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風雨止,還為石。”“江豚”,《唐詩解》註引《南越志》雲:“江豚似豬,居水中,每於浪間跳躍,風輒起。”可知此二物都與風雨有關,但與金陵或六朝毫無牽涉。諸傢解釋,都無法單獨講此一聯,總得與上下文聯繫起來理解。廖文炳說:“宮塚荒蕪,霸圖消滅,良可惜也。自古及今,惟石燕飛翔,江豚出沒,景物常存耳。”這是聯繫上句講的。朱東岩說:“英雄已去,景物常存。雨雨風風,年年依舊,獨前代豪華,杳不復留矣”。這是聯繫下句講的。唐汝詢說:“千官有塚,六代無宮,惟餘石燕江豚,作雨吹風而己。”這也是聯繫上句的。吳昌祺在唐汝詢的評論上加了一個眉批:“言石能作雨,豚亦興風,而英雄一死,則無復豪華也。”(《刪訂唐詩解》)他又是聯繫下句了。按照一般習慣,律詩第五、六句一聯的作用在啓下,詩意總是貫註到最後二句的。朱東岩、吳昌祺的講法是傳統的讀詩法。不過許渾這首詩的第七句實在是“鬆楸禾黍”一聯的概括,意義相同,故廖文炳、唐汝詢的講法也講得通。他們都以為“石燕江豚”一聯的作用是為存亡對比服務。“石燕江豚”代表萬古常存的事物,千官、宮殿、英雄、豪華,代表已經消亡的六朝歷史事物。
金聖嘆的解釋最為奇特。這裏不再重錄,請讀者檢閱上文。他用了一百字講這二句詩,無緣無故的突出一個“事”字,和下句的“英雄”聯繫。對比的意義,不在存亡,而在“昔日英雄之事”和“今日石燕江豚之事”。昔日之英雄不知今日之燕豚,而今日之燕豚亦不知昔日之英雄。講得似乎很有玄機,實則是自己沒有明確的理解,這又是金聖嘆大言欺世的一種手法。
賀裳《載酒園詩話》對於石燕的註,以為是“大謬”,他說:“金陵有燕子磯俯臨江岸,此專詠其景耳,何暇遠及零陵。”他提出石燕指燕子磯,可謂妙悟。許渾作此詩時,可能是暗用燕子磯以代表金陵的自然風物。但既用石燕這個名詞,就很自然地會利用零陵石燕與風雨的關係,形象地描寫燕子磯頭雖在晴天,亦似有雨。石燕雖出於零陵,詩傢用作典故,當然不必“遠及零陵”。不過,石燕問題解决了,使這一句詩扣緊了金陵。那麽,江豚怎麽辦?是不是金陵還有的歷史或地理上,還可以找到一個江豚的記錄?
留下來的,還有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惟有青山似洛中”,應當怎樣理解?廖文炳解釋為:“豈有能若青山之無恙哉?”這就丟開了“洛中”。朱東岩解釋為:“猶言不似者之正多也。”這個講法是強調了“惟有”二字。“衹有青山象洛陽,其餘一切都不象洛陽”。朱東岩的意思是以為應當這樣講。但是,如果說這是符合於作者本意的,那麽,作者要表示的到底是什麽呢?唐汝詢釋作“青山盤鬱,足為帝都”。這說明他以為“洛中”是都城的代用詞。全句的意思是:“惟有青山,還象個都城。其他都不成其為都城了。”這樣理解,我看也是講不通的。誰能說一座山象一個都城呢?
金聖嘆說:“青山似洛中,掉筆又寫王氣仍舊未終,妙妙!”這個講法,和唐汝詢的出發點是近似的。金聖嘆以為“洛中”代表“王氣”,所以這一句詩是說王氣仍舊未終,因為青山還在。金聖嘆這一解釋,反使人鬍塗。許渾詩第一句就說“王氣終”,怎麽會在結句說“王氣仍舊未終”呢?而金聖嘆卻連聲叫好:“妙!妙!”妙在前後矛盾嗎?
賀裳評此詩結尾二句云:“語稍未練,亦自結得住。”他沒有闡發詩意,止是說句子稍嫌不夠“練”,但亦可以作為結句。這個評語非常含糊,“練”字尤為模棱。是語法沒有精練呢,還是詩意沒有表明?我恐怕賀裳自己還沒有理解這二句的意義。
《唐詩選》的編者解釋雲:“這兩句說英雄一去,豪華便盡,不復再留,衹有青山依然無恙似洛中。從金陵想到洛陽,因為這兩個地方能引起同樣的感慨。”這一解釋,頗有意味,為前人所未道。可惜編者沒有具體說明這個“同樣的感慨”是怎麽一回事,因而我不敢認為編者已理解了許渾的本意。
金陵的地理形勢和洛陽相似,這是古代地理書上有記錄的,應當引用來為這一句詩作註。但是註明了這一點,並不等於註明了詩意。許渾如果僅僅因兩地形勢相似而寫出這句詩來為《金陵懷古》詩作結束語,又有什麽意味呢?看來,許渾這首詩傳誦了千多年,始終還沒有人理解其結句。
事情要追溯到二百七十年以前去。當司馬氏的晉朝政權狼狽渡江,偏安江左的時候,許多士大夫都有國亡傢破的痛苦。金陵正在孫吳故都的基礎上修建為東晉新都。《世說新語》記了一個故事:“有一天,這些過江南來的人士,在新亭野宴,有一個周顗,暸望金陵四周景色,嘆息道:這裏的風景跟洛陽一樣,可是山河到底不同。衆人聽了,都不覺流淚。”①風景跟洛陽一樣,是指地理形勢;山河不同,這個“山河”,便是指統治區域了。
許渾詩隱隱用了這個典故“惟有青山似洛中”也還是“風景不殊”的意思。當年從洛陽遷都到金陵,覺得金陵很象洛陽。現在金陵的六代豪華都已消滅,而自然風景依然和洛陽一樣。這一句詩的作用,是呼應歷史。從陳後主的亡國起興,第二聯立即提及六代宮,表示這首詩並不專指陳朝。最後以東晉建都時士大夫流亡到金陵時的感想作結束。如果許渾作此詩時,沒有聯想到《世說新語》中這個著名的“新亭涕淚”的故事。我想他必不會寫出這樣一個結句。前輩講詩諸公,也沒有聯想到這個故事,因此,講這句詩就都是很勉強。現在我揭出了這句詩的真正典故,就幫助《唐詩選》的編者解釋許渾這句詩,是因為這兩個地方能引起同樣的感慨。
許渾詩在後世的評價,差距很遠,亦可見歷代文人對詩的好惡不同。孫光憲是唐末五代詩人,是許渾的下一輩,他曾說:“世謂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言其無纔藻,鄙其無教化也。”這幾乎是許渾同時代的評論,已把他的詩評價很低了。宋代詩人劉後村說:“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牧於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渾詩圓穩律切,麗密或過杜牧,而抑揚頓挫不及也。”(《後村詩話》)而陳後山卻說:“後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可知在宋代,對許渾的褒貶亦已不同。宋末元初,方虛𠔌編選《瀛奎律髓》,評許渾詩云:“許詩工有餘而味不足,如人形有餘而韻不足,詩豈專在聲病對偶而已。”又云:“渾句聯多重用,其詩似纔得一句便拿捉一句為聯者,所以無自然真味。”這一評語,是論他聯句多重複,詩沒有韻味,但也肯定了他的工,就是劉後村所謂“圓穩律切”。元代楊仲弘選《唐音》,明初高棅選《唐詩品匯》,都選錄不少許渾的詩。《品匯》選許渾七律十七首,與李商隱十二首,劉滄十九首同列入“正變”捲,論曰:“元和後律體屢變,其間有卓然成傢者,皆自鳴所長。若李商隱之長於詠史,許渾、劉滄之長於懷古,此其著者也。……三子者,雖不足以鳴乎大雅之音,亦變風之得其正者矣。”
但是楊慎卻對許渾的詩極其鄙薄。他說:“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棅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餘首,甚矣,棅之無目也。棅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仲弘之賞鑒,亦羊質而虎皮乎。”(《升庵詩話》捲九)這是宋代以來對許渾詩的最低評價。但瀋德潛選《唐詩別裁》還選入了許渾的五、七言律詩十二首,可知楊升庵的評品沒有使人悅服。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①《世說新語》原文:“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王績:野望 |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3.楊炯:從軍行 | 4.五七言絶句四首 | 5.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6.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製 | 7.瀋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 8.雜言歌行三首 | 9.陳子昂:感遇詩(上) | 10.陳子昂:感遇詩(中) | 11.陳子昂:感遇詩(下) | 12.王梵志詩 | 13.初唐詩餘話 | 14.王維:五言律詩三首 | 15.王維:五言律詩二首 | 16.孟浩然:五言律詩三首 | 17.孟浩然:五言律詩又三首 | 18.高適:燕歌行 | 19.岑參:七言歌行二首 | 20.早朝大明宮唱和詩四首 | 21.王灣:五言律詩二首 | 22.邊塞絶句四首 | 23.五言絶句四首 | 24.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