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北京地理之名家宅院 》
曾经文人荟萃
佚名 Yi Ming
虽然这所老宅以纪晓岚故居命名,最初的主人却并非纪氏,而是雍正年间的权臣、岳飞第二十一代孙岳钟琪。但让老宅告别默默无闻的却是一代名臣纪晓岚。他的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被鲁迅赞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并因此奠定了这所老宅今天的名望和地位。纪晓岚在此宅中前后共居住过六十余年, 直到1805年去世。之后,其子孙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是中国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和经费转送地-刘公馆。之后,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扎营于此。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此后再未有变迁。2001年10月,阅微草堂旧址修复工程开工,到2002年11月30日,修复一新的纪晓岚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当代与纪晓岚故居有着莫大渊源的还有数位伟大作家,如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他们或曾在此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就曾兴之所至在此留下"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的诗句。但老舍和诸位学者所熟悉的纪晓岚故居与现在的这个故居却又并不相同,那是呈倒"凸"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耳室",后五间就是"草堂",东西通间,进深两间。而现在的故居,西厢房已被拆除,东厢房也被改建成很有"现代气息"的旅社,故居现存的只有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1/3,即便老舍先生重归故地,恐怕也无从辨认。
新京报 编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
|
|
平淡里涌出了波澜壮阔之美 | 弹劾严嵩的阵地 | 松筠画社的摇篮 | 公车上书的开山之地 | 感悟北京 | 思想的审美远胜视觉的冲击 | 人头攒动的"明星"老宅 | 曾经文人荟萃 | 如今游客如织 | 感悟北京 | 从"隐于朝"到"隐于潮" | 晚清文人理想曾在这里激荡 | 老屋墙上不见青砖 | 也曾俯瞰万日风雷 | 会馆里的乡土情谊 | 感悟北京 | 宣南会馆里散发的文化味道 | 屋寒瓦陋难掩盛门气质 | 宅院两次目睹历史开的"玩笑" | 老宅院里也曾天翻地覆 | 梁启超书斋 | 感悟北京 | 走近文化名门的幽深底蕴 | 在满院墨香里回首文豪走过的路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