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就像当头一棒,打得冰莹晕头转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尽管他们间情感发生了变化,由猜忌生发出的敌视,毁坏了他们的爱情。可他现在落难了,身陷囹圄,她不能不管他。第二天,她把孩子托付给邻居,买了些咸蛋酱肉,直奔天津。他们隔着铁栅栏相见,却相对无言。她一连去探望了他三次。去趟天津,来去火车票就要七元,到了天津还要坐车、住宿吃饭,给他买咸菜、咸鸭蛋、面包、酱肉等等食品。每去探一次监,少说也要准备十五元,这个数字于她来说是个大数目。她是个学生,要读书,要教课挣钱养女儿,整日奔波,去看他的前一个星期,就要开始积攒钱,她连米饭都舍不得吃,一天只吃二个烧饼,或二根红芋充饥。到了天津连电车都没钱坐,拎着送给他的东西,一步步走到监狱。有次去看他时他对她说:“可以请个律师替我保释吗?”
她哭了起来。她不是没想到过请律师的事,她去过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一问费用,她就吓得不敢张嘴。但她仍不甘心,以为能找到不要钱或少要钱,替他伸张正义的律师。她东奔西走,到处求助,不知花了她多少时间和精力,保释最少三百元,这于她是个天文数字,她无能为力。她又不能骗他,尽管她知道,她说出来后他要绝望的,可她无路可走,只能直言相告:“我上哪里去弄三百块钱哪?”
“唉——”符号深长地叹了口气,他们就相对无言。
她既要上课又要教书,女儿又不得不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请了个保姆刘妈帮她带孩子,在女师大附近的受水河租了间小屋,把孩子托给刘妈照顾。有两个朋友见她实在穷得可怜,同情她不幸的境遇,把自己教的课让给她来教。她同时奔波在安徽中学和大中中学。安徽中学每小时给一元钱,大中中学每小时七角五分。她每周担任十二小时的国文课,改作文簿九十五本。她还要读书,非常辛苦。改卷子常常改到半夜。学校宿舍是按时关灯的。她只得半夜去偷开总开关,有一次,她摸黑起来去偷开电灯总开关,被电打得昏厥在地。以后她不敢再去偷电了,不得不花钱买蜡烛来点着工作。
她每天晚上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十二点前改作文卷子,十二点后,同学们全都进入梦乡,整个宿舍完全静下来,她就开始写文章。文章除了能增加她一点收入,更是她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精神需求,她在文章中直抒胸臆,针砭时势,鞭挞丑恶。因而她的文章一些大报的副刊都不敢用。她一个在《华北日报》当编辑的朋友多次劝她:“你不能写点软性的文章吗?”她坚定地回答他说:“不能!我离开真理是不能生存的!”只有一家小报敢于长期刊发她的文稿,稿到就发。她用了很多笔名,如:紫英、乡巴佬、格雷、林娜……只是他们的稿费太少,每千字只有五角钱。因为无钱,她经常拖欠师大食堂的伙食费,厨子几次三番来催要,她实在还不上,只好不上食堂吃饭,一天吃一根红芋充饥。大年三十那天,她知道再也跑不掉了,就躲到朋友家里去了。厨子那天到她宿舍不下十次,还要搬走她的箱子做抵押,是同宿舍的云仙一再担保,说她是借钱去了,回来一定还上,这才把她的箱子留下。
1930年9月18日,北方左联成立。冰莹和她朋友段雪笙、潘训(潘漠华)、台静农、刘尊棋、杨刚、孙席珍等九人被选为执委,她的西洋文学史老师孙席珍兼任书记。这天,冰莹特别高兴,她刚刚得悉,汪德耀先生翻译的法文版《从军日记》已于8月由法国巴黎的瓦罗瓦书局出版。这个消息是她的西洋文学史老师孙席珍先生带来的,他说他也是刚刚得悉这一喜讯的,这个喜讯来自他的同学从巴黎寄给他的《小巴黎人日报》。他将那张报纸递给冰莹时说:“这是巴黎的一张很著名的报纸,上面刊有评论你大作的文章。祝贺你!”
出席北方左联成立大会的文友们都为她的作品走出国门而欢呼,纷纷上来表示祝贺,争看《小巴黎人日报》,为她高兴。当报纸最后回到冰莹手里的时候,孙老师才将刊在头版显著位置的一篇评论文章指给她看,并翻给她听,文章题为《参加中国革命的一个女孩子》。又对她说,这篇评论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介绍译者是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说推荐者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
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时期的谢冰莹
冰莹非常激动。她不认识这位汪德耀先生,但她知道他是春潮书店夏康农先生的好朋友,夏先生跟她说过,他们是北师大男附中的同学,1921年又同时考取了中法学院一同留学法国,夏先生取得硕士学位后回国。而汪德耀先生继续留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细胞学博士学位,他们都热爱文学,夏先生回国后与方抚华先生合伙开了春潮书店。《从军日记》在春潮出版后,夏先生给他的好朋友汪德耀先生寄了一本。汪先生读后非常感动。他在给夏先生的信中说,特别是代《后记》的那篇《致LK的信》,写出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艰辛和坎坷,震撼人心,催人泪下。他说这是一本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书,值得推荐给法国读者,他准备把它翻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夏先生告知她这个消息时,上海艺术大学刚被查封,她正处在饥寒交迫之时,这个消息曾极大地鼓舞了她。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多,再没听到有关它的消息,她也不再作此妄想,可为了求学,为了养活女儿,她整日疲于奔命,也没好意思去信询问夏先生,打听翻译情况,她更不知道,汪先生还将该书介绍给了他的女同学冈叶碧,并得到了她的支持和帮助,汪先生白天在实验室工作,晚上翻译《从军日记》,冈女士帮他修改润色。他译完后,将译稿寄给了罗曼·罗兰,请他帮助修改和推荐出版。罗曼·罗兰看过后,把它推荐给了巴黎这家进步书局,两三个月后就出版了。冰莹怀揣着这张法国报纸,小跑着往家赶,她比平时回家已晚了一个时,女儿一定饿狠了,她更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女儿,希望她能分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