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丧家狗 Funeral home dog 》
有错不改是最大的错(1)
李零 Li Ling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错不改是最大的错,但天下的错误很多,自己的错误很多,改起来很累。光自己的错误就改不过来。比如写文章,就是校过多少遍,也还出错。(有错不改是最大的错)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戴礼?劝学》:“孔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而学也。’”《荀子?劝学》也有同样的话,但没有“孔子曰”。《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就是“思而不学则殆”。(终日思,不如须臾学)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人类社会,自有贫富分化,就有劳心劳力、治人治于人的矛盾,孔子看得很清楚。
人,越是土里刨食,越是饿肚子,不如读书有前途。孔子知道,即使饿着肚子读书,也没关系,只要把书读好,将来有官做,就有禄米,以前的亏空,也可以补回来。所以,他才说“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后世《劝学文》,“书中自有黄金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滥觞于此。孔子反对躬耕,讨厌种菜种庄稼,道理就在这里(他才不讲“耕读传家”)。他老人家觉得,种菜种庄稼,一是丢份儿,二是不划算。(君子忧道不忧贫)
15.33子曰:“知(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智)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智)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参看《为政》2.20“临之以庄则敬”,“莅”就是“临”。这里是说,不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给下面的老百姓看,老百姓就不敬。
孔子讲了四条,“知(智)”、“仁”、“庄”、“礼”,最后落实在礼。(动之以礼)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这段话是说,君子不可用小事考验,但可委以重任;小人不可委以重任,但很容易了解。(君子和小人)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
马融和朱熹都说,仁和水火一样,是人民赖以为生的东西,人跳到水里会淹死,跳到火里会烧死,但跳到仁里不会死人。但我理解,这并不是表达人民对仁的依赖有甚于水火,而是说人民避仁唯恐不及,有甚于水火。这话表达了孔子的失望。孔子不仅对统治者失望,对老百姓也失望。他的意思是,老百姓对他的“仁”都是躲着走,绕着走,如避水火。
人人都说好人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往往避之唯恐不及,谁都不想当好人,这不光是几千年前的事。(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我喜欢这句话。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是类似表达。有的学生很油
滑,他是“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或“吾爱吾师,吾只爱吾师之真理”。现在,更有甚者,老师也是工具,他什么都不爱。(当仁不让于师)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贞”,孔注、皇疏训正。贞可训正,见《广雅?释诂一》。贞字,古文字本来是假鼎字为之,在古书中经常假为定字,后来则加卜于上,则又用作表示卜问之义的贞字。卜辞命辞常用“贞”字引出待定之事,有些是问句,有些不是。西方学者说贞与问无关,统统不是问句,我不同意。古文字的问与闻本来都作闻,只是搞清事实,取得可靠消息,是否为问句并不重要,训定与训问毫无矛盾。定字从宀正声,又与正通。贞、鼎是端母耕部字,定是定母耕部字,正是章母耕部字。它们是古音相近、意义相关的一组同源字。这里的“贞”是守信的意思,守信的含义是从定引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简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为什么我要读《论语》(1) | 为什么我要读《论语》(2) | 孔子获罪的原因(1) | 孔子获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逻辑是服从领导(1) | 孔子的逻辑是服从领导(2) | 孔子喜欢木讷之人 | 在守信守时上中国不如西方 | 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人 | 孔子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样做调查研究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礼之用,和为贵(1) | 礼之用,和为贵(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吗? | 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是幻想(2) | 怎么消灭无耻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