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71節:"駡魯迅"風波(10)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從魯迅的這篇文章看,劉文典並沒有完全冤枉他,衹是有點責之過嚴。1936年年底,鬍適寫信給蘇雪林,就曾說過:"通伯先生(即陳西瀅)當時誤信一個小人張鳳舉之言,說魯迅之小說史是抄襲????𠔌溫的,就使魯迅終身不忘此仇恨!現今????𠔌溫的文學史已由孫工譯出了,其書是未見我和魯迅之小說研究以前的作品,其考據部分淺陋可笑。說魯迅抄????𠔌溫,真是萬分的冤枉。????𠔌一案,我們應該為魯迅洗刷明白。"
秉公而論,魯迅的行為固然談不上是"抄襲"、"剽竊",但從嚴格的學術規範來說,他確實應該在書中註明參考書目來源,這是基本的學術道德底綫。再說得遠一點,當下許多所謂的學者搞"學術腐敗",最常用的手段不正是"引而不註"嗎,有的甚至還要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聲明說"過多引用不是抄襲"(中國科技大學一教師語)!
其五,關於魯迅的思想。
1942年10月,一位名叫"梅子"的作者編了一本《關於魯迅》,在重慶勝利出版社出版,其中他(她)親自操刀寫了篇《魯迅的再評價》,說:
魯迅死了五年了,魯迅的評價卻發生了二個絶對相反的結果,有的人把魯迅神化了,譽之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文化新軍的最偉大與最英勇的旗手",甚至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至於"魯迅大師"、"青年導師"等肉麻稱謂,更不必說。蓋起大洋樓開辦什麽"魯迅藝術學院",也已歷有年所,這種政治性的揍死人,誰都明白是什麽一回事,不懂得內幕的人覺得魯迅交了死運,懂得這套把戲的感覺到太肉麻。如果站在一個嚴正的批評傢的立場,那就感到這衹是侮辱了死者,歪麯了真理。
作為舊時代的文人,沒有太多政治細胞的劉文典所想持有的,可能正是"一個嚴正的批評傢的立場"。然而,時代的浪潮已經洶涌澎湃、駭浪驚濤,再也容不得作為個體的批評傢在肆意發言了,甚至連魯迅的傢人都不能夠。
1956年10月,雲南大學舉行"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會",劉文典應邀再作《關於魯迅》的演講,"他不用講稿,侃侃而談,講的內容,是魯迅小說如何揭露國民劣根性,比如國人看殺人時的麻木、祥林嫂的砍門檻以及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質一致"。7
十年後,席捲全國的"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爆發。魯迅成為"文革"中唯一得到全面肯定的知識分子。
註 釋
1 白聽:《聽劉文典講〈關於魯迅〉》,《正義報》,1949年7月14日。
2 蒙樹宏:《魯迅史實研究》,雲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69頁。
3王彬彬:《往事何堪哀》,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203頁。
4 孔海珠:《痛別魯迅》,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105頁。
5 蒙樹宏:《魯迅史實研究》,第73頁。
6 黃喬生:《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群衆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290頁。
7 莊凱勳:《聽劉文典教授講魯迅》,http://kaixun.blog.cnnb.com.cn/archives/2007/23321.html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 第1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1) | 第2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2) | 第3節:序篇 被忽略的"國學狂人"(3) | | 第4節:朋友鬍適之(1) | 第5節:朋友鬍適之(2) | 第6節:朋友鬍適之(3) | | 第7節:朋友鬍適之(4) | 第8節:朋友鬍適之(5) | 第9節:朋友鬍適之(6) | | 第10節:朋友鬍適之(7) | 第11節:朋友鬍適之(8) | 第12節:朋友鬍適之(9) | | 第13節:朋友鬍適之(10) | 第14節:朋友鬍適之(11) | 第15節:朋友鬍適之(12) | | 第16節:朋友鬍適之(13) | 第17節:朋友鬍適之(14) | 第18節:朋友鬍適之(15) | | 第19節:痛斥蔣介石(1) | 第20節:痛斥蔣介石(2) | 第21節:痛斥蔣介石(3) | | 第22節:痛斥蔣介石(4) | 第23節:痛斥蔣介石(5) | 第24節:痛斥蔣介石(6)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