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陽光八萬裏:2007年最具實力的散文集 》
第70節:西溪:水上的清行(2)
古清生 Gu Qingsheng
蔣村鎮深潭口村,是一條“Z”字形水道,進村便見前端的岸上立一棵百年古樟,巨大的枝丫伸展,右手乃“竜舟勝會”石級看臺,“竜舟勝會”為乾隆皇帝御賜,逢端午必賽竜舟。西溪賽竜舟,不是競渡,賽劃竜舟之技藝,可曰“花樣竜舟”,則天下獨此一例。時值初秋,天仍熱着,竜舟勝會早已散了,空落的看臺積着些許落葉,衹能想象那喧囂與繁華,賽竜舟的臂力威猛的少年,穿紅着緑吃粽子的村姑和額點雄黃嬉戲的村童。
朱先生是此行的嚮導,一個在西溪結廬而居逾十年的攝影傢,他自購一船,結廬於竹林,養一狼狗廝守,為拍攝西溪至此隱居。朱先生領我們上岸,到蔣先生傢,蔣先生世代漁傢,年逾七旬,白發剪理得極短,目陷,然有神,身體瘦而堅,十指指尖水滴狀展開,圓潤,力量飽滿,指甲薄而短,常年使網所致。蔣先生的西溪話略可以懂,他說他傢有四畝魚塘,以養魚和打魚為生,惜之不能長時間聽其講古,惟細打量了他的屋捨。廳堂闊大,左墻擱下一條倒扣的舊船,船邊有網、木槳、木桶、撐竿、防水衣、草帽、竹籮、自行車,右邊有八仙桌,木椅、竹躺椅等。廳後為廚房,分兩個竈,左竈是燃氣竈,配液化氣罐,日常使用的現實主義之竈,右竈為水泥砌磊,石灰粉飾,並列兩個黑色無耳鐵鍋,鍋上扣有桶式鍋蓋,竈尾有木勺與水缸。竈之上有一梯臺,鋪紅布,最上級設竈王神位,有貢奉的痕跡。白竈臺黑鐵鍋,顯示着水鄉曾經的飽足與溫馨。
朱先生約蔣先生去給我們表演撒網捕魚,亦為給《風景名勝》拍攝。蔣先生應允解舟,我們復登船,嚮西而行。有一道竹簾閘,此閘上為竹片編結,穿風漏水,水下為欄網,齊水面,船可擦網而過,而魚過不得。待出了竹簾閘,西溪便野了。被稱做“秋老虎”的太陽泛着白光,散漫的河風間隔地拂來,讓涼意總為驚喜。鬱達夫主張,遊西溪宜微雨,帶上酒盒行廚,舟行在微雨迷蒙的西溪,邊品飲,邊看兩岸濕漉漉的油緑泛光的葉子。西溪僧人曰,西溪為十月中旬秋光好,最好有月亮,舟行西溪,月光櫓聲,清輝朦朧,蘆蕩的蘆花堆雪,魚逐月影,風送柿香,漁火簇簇飄浮水泊。我以為六月來西溪也不錯,因為六月是大紅大緑的時間,紅的榴花、荷花、蓼花、鳳眼蓮花和桑椹,尤是桑椹引人嚮往,那顆粒飽滿、晶潔柔潤、呈暗紅色掩於肥碩桑葉下的桑椹,其甘甜與微酸,惟天工可造,望一眼足令舌底生津。六月是生命力盛大與繁茂的時間,蛙鳴震天,螢火幽遊,魚躍鶴翔,豈不給人以博大的振奮?
端的一個初秋,錢塘潮在七夕已經過去,大潮之八月十五還未到,錢塘江之濱的西溪,被炎日曬得懶洋洋,柿子在樹上仍泛着青光,俗稱水葫蘆的鳳眼蓮一簇簇伏於水上,它的葉子柔潔光鮮,有淡淡淺黃波紋,葉柄上皆有鳳眼狀浮泡,此物懸根於水,依波搖曳,間或有紅蜻蜓立於葉上,風是踏其而來的麽?酒也沒有帶,就飲礦泉。船行間,不時有舟從後面趕上,擦舷而過,片刻便於河彎處消失。亦見一老奶奶獨坐舟尾揮槳,白衣黑褲,戴小圓草帽,圓的臉,牙落了,唇內陷,雙目黑且晶亮,尤見慈祥。其舟過,老奶奶的背後悠悠垂着兩條細小長瓣,倏的就遠了。偶有漁船迎面而來,船上隱約可見濕的漁網和遮蓋魚艙的水草,中年漁人赤露上身,古銅色的胸脯,臂滾圓肌肉堅結,他們均戴着小號麥稭草帽,漁舟箭般射去,水上留了一些散碎陽光。乃見一艘水上居傢漁船,船兩邊挂網,漁傢在生火做飯,船頭升起裊裊炊煙。
悠然西溪,今被世界遺忘的一角,南宋趙構視為“其地靈厚,欲都之”,據說南宋險些兒在此建了皇都,趙構後來見到鳳凰山改了主意,曰“西溪且留下”,西溪又俗稱“留下”。此就留下了千年歲月,漁村青年男女多去投了繁華都市,年歲大些的人仍在捕魚種菱,風吹水起,曠遠的歲月挑在拂搖的蘆梢。惟早年間,西溪通運河,其時香客,多坐船由西溪去靈隱寺燒香,乾隆帝亦乘豪華竜舟至此觀賞“竜舟勝會”,甚是繁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我心中的梯田 | 第2節:惟有茗者留其名(1) | 第3節:惟有茗者留其名(2) | 第4節:秋椒小燒(1) | 第5節:秋椒小燒(2) | 第6節:黲子魚 | 第7節:味蕾上的故鄉 | 第8節:魚宜三吃(1) | 第9節:魚宜三吃(2) | 第10節:我敬愛的番薯 | 第11節:桑椹(1) | 第12節:桑椹(2) | 第13節:燕坐華榭 | 第14節:土魚的品味報告(1) | 第15節:土魚的品味報告(2) | 第16節:帶着魚去旅行(1) | 第17節:帶着魚去旅行(2) | 第18節:遙遠的地衣(1) | 第19節:遙遠的地衣(2) | 第20節:遙遠的地衣(3) | 第21節:遙遠的地衣(4) | 第22節:遙遠的地衣(5) | 第23節:遙遠的地衣(6) | 第24節:年酒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