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八、贾岛(6)
闵泽平 Min Zeping
这种清苦的生活,持续时间很长,孟郊还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他却始终是“寒蔬修净食”、“深山踏落花”、“溪头自曝衣”,经常采菌拾薪以维持生活,如《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所说:“径通原上草,地接水中莲。采菌依余枿,拾薪逢刈田。”这对他的情绪都有较大的影响,如其《咏怀》诗:
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只长贫。可能在世无成事,不觉离家作老人。中岳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经年抱疾谁来问,野鸟相过啄木频。
贾岛感叹自己纵然日日读书,也是终生困于贫穷。今生今世已经没有成大事的希望,离家日久,不知不觉已成老人。贫居南郊,地多野草,静夜之中,无邻人往来。抱病经年,乏人闻问,惟有野鸟频频飞来,轻啄树木。好不容易有了一官半职,做长江主薄,又以普州司仓迁司户参军,但官卑俸微,还是只能沉沦下僚。年老的时候,连个儿子都没有。清苦的日子过习惯了,经常粗茶淡饭,连肠胃都适应了,后来有机会吃牛肉,可能吃得太生猛,居然一下子得病死掉了。临死的时候,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所有的遗产就是一头病驴,另外加上一把破旧的古琴。
尽管贾岛一生落魄不堪,但对诗歌总是抱着一颗赤诚的心,认为诗人就应该把诗歌当成生命中的全部,这种精神最值得后人学习。王建在《寄贾岛》中说:“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日子过得清苦,贾岛写起诗来还是安之若素,乐此不疲。生活苦一些无所谓,总还是要一天过下去的,可怕的是没有追求、没有信仰,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的信心,那就是行尸走肉了。还是让我们看看贾岛对所从事的事业的虔诚吧。他在《戏赠友人》中写道: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井里面没有水,是废井;有水而无人汲,还是废井。天天作诗,好比每天从井里汲水,“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给人的感觉总是全新的,永远不会有厌倦与乏味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心态,有了这种精神,有了这种虔诚,何事不可为?
《唐才子传》还说,每至除夕之夜,贾岛必定要把这一年所写的诗歌放在供案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然后痛饮长谣而罢。这才是真正的“敬业”,才是真正的热爱诗歌。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敬畏之心,才能把它做好。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说:“贾岛同时代的人,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喜欢新口味,永远是万物发展的趋势与动力,但人们偏爱贾岛诗歌的清寂幽僻,除了喜欢“酸涩”的味道,还尊重他执着的态度。晚唐的李洞可谓贾岛最忠诚的支持者,《唐摭言》记载他铸造了贾岛的铜像,经常手持念珠念贾岛佛。一旦知道谁喜欢贾诗,他就手录贾诗赠之,并再三叮咛说:这无异于佛经,应该焚香而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崇文书局 |
|
|
一、王维(1) | 一、王维(2) | 一、王维(3) | 一、王维(4) | 一、王维(5) | 一、王维(6) | 二、李白(1) | 二、李白(2) | 二、李白(3) | 二、李白(4) | 二、李白(5) | 二、李白(6) | 二、李白(7) | 二、李白(8) | 二、李白(9) | 二、李白(10) | 二、李白(11) | 二、李白(12) | 二、李白(13) | 二、李白(14) | 二、李白(15) | 三、 杜甫(1) | 三、 杜甫(2) | 三、 杜甫(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