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新解——思與行   》 鄉黨篇第十(4)      何新 He Xin

  [原文]
  席不正,不坐①。
  [譯文]
  (10.12)坐席鋪得不端正,不坐。
  [註釋]
  ①楊伯峻說:“古代沒有椅和凳,都是在地面上鋪席子,坐在席子上。席子一般是用蒲草、蒯草、竹篾以至禾穰為質料。現在日本人還保留着席地而坐的習慣。”《墨子·非儒》說:“哀公迎孔子,席不端,弗坐。”以“端”解“正”,則“席不正”,是坐席不端正之意。《漢書·王尊傳》,“[匡]衡與中二千石大鴻臚賞等會坐殿門下,衡南鄉,賞等西鄉。衡更為賞布東鄉席,起立延賞坐……而設不正之席,使下坐上”雲雲,“席不正”是布席不合禮製之意。
  [原文]
  鄉人飲酒①,杖者出,斯出矣②。
  [譯文]
  (10.13)行鄉飲酒禮後,要等老年人先出,然後再走出。
  [註釋]
  ①鄉飲酒,鄉社之祭也。即行鄉飲酒禮。
  ②杖者,長老也。(孔穎達)
  《禮記》鄉飲酒有“少長以齒”。王製篇有“習鄉尚齒”。即論年齡大小排序。《論語偶記》雲:“此鄉人飲酒,謂黨正蜡祭飲酒也。經云‘杖者出,斯出矣’,是主於敬長。《周官·黨正職》雲:‘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而飲酒於序,以正齒位。’《鄉飲酒義》第五節雲:‘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黨中飲酒亦稱鄉者,黨,鄉之細,與州長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之飲,同得為鄉飲酒。康成雲:“謂之鄉者,州黨鄉之屬也。”
  《禮記》,五十杖於傢,六十杖於鄉,故呼老人為杖者也。鄉人飲酒者貴齡崇年,故出入以老人者為節也。段玉裁《經韻樓集》說:“鄉飲酒禮古謂之鄉。《說文》:‘餉,鄉人飲酒。’其禮主於養老。”
  [原文]
  鄉人儺①,朝服而立於阼階②。
  [譯文]
  (10.14)鄉人舉行驅逐疫鬼之大禮時,他穿着禮服站立在傢廟東階(迎望)。
  [註釋]
  ①儺,魯論作“獻”。《禮記》作“裼”。字又作“難”。武祭,每年舉行三次。驅逐疫鬼。
  《周官·占夢》雲“季鼕,遂令始難毆疫”,註:“難,謂執兵以有難卻也。”《月令》:“季春之月,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仲秋之月,天子乃難,以達秋氣。季鼕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月,命方相氏索室中,逐疫鬼。凡難有三。季春國難,畢春氣,諸侯以下不得難。仲秋天子難,達秋氣,天子以下不得難。唯季鼕難,貴賤皆得為,故謂之大。《郊特牲》註:“裼,強鬼也。”《論語》“鄉人儺”,註云:“毆逐疫鬼。即《月令》所謂‘難陰氣’也。”《郊特牲》:“鄉人裼”,註:“裼強鬼”。《小爾雅》曰:“無主之鬼謂之殤。”“殤”與“裼”通。鬼無主則為厲,故曰強鬼。
  張衡《東京賦》:“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註引《續漢書》曰:“儺,持火炬送疫出端門外,騶騎傳炬出宮,五營騎士傳火棄洛水中。”《集解》孔曰:“儺,驅逐疫鬼。恐驚先祖,故朝服而立於廟之阼階。”
  皇疏:儺者,逐疫鬼也。為陰陽之氣不即時退,疫鬼隨而為人作禍,故天子使方相氏,黃金四目,蒙熊皮,執戈揚楯,玄衣朱裳,口作儺儺之聲,以毆疫鬼也。一年三過為之,三月、八月、十二月也。故《月令》季春雲“命國儺”,鄭玄雲:“此儺,儺陰氣也。陰寒至此不止,害將及人,厲鬼隨之而出行。”至仲秋又云“天子乃儺,”鄭玄雲:“此儺,儺陽氣也。陽暑至此不衰,害亦將及人,厲鬼亦隨之而出行。”至季鼕又云“命有司大儺”,鄭云:“此儺,儺陰氣也。厲鬼將隨強陰出害人也。”
  ②阼音,東面的臺階,主人所立之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學而篇第一(1)學而篇第一(2)
學而篇第一(3)學而篇第一(4)為政篇第二(1)為政篇第二(2)為政篇第二(3)為政篇第二(4)
為政篇第二(5)八佾篇第三(1)八佾篇第三(2)八佾篇第三(3)八佾篇第三(4)八佾篇第三(5)
八佾篇第三(6)八佾篇第三(7)裏仁篇第四(1)裏仁篇第四(2)裏仁篇第四(3)裏仁篇第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