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8日方逼和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停戰協定簽訂的當天即3月30日,李鴻章照會日方,迫不及待地要求日本繼續進行談判。其照會說:“停戰條約現已畫押,本大臣甚願即將永遠和局事宜從速開議,俾停戰期限未滿之先,和議已可成議。本大臣現因受傷靜養,中外名醫都說不可輕易外出,因此不能親自出席會議。若蒙貴大臣體諒,擬請即將和約條款開具備忘錄,送到本大臣,以便查核。如果這個辦法貴大臣不同意,本大臣擬在寓所佈置會場,俾使本大臣不至負傷外出受風,仍可與貴大臣會議一切。”陸奧收到這個照會後,便與伊藤商議,决定邀請李經方議定和約簽訂的
程序和方法。
4月1日上午10時,雙方在春帆樓舉行會議。中方代表有李經方、伍廷芳、羅豐祿和馬建忠;日方代表除伊藤、陸奧外,還有伊東已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和酋原陳政。李經方首先要求日方出示和約底稿。陸奧說:“和約底稿不能全部出示,衹可逐條進行商議。”李經方說:“締結和約,事關重大,除非閱讀全部條款,不足窺其全貌。誠如歐幾裏得所說:‘凡事物均由部分組成,若不就其總體考慮,無從决定其部分。’和約各款相互牽連,今不閱讀全部條款,如何能逐條表明意見。”陸奧無辭可答,衹得同意,但要有一個條件:和約底稿一經出示,中方必須在三四日內答復。李經方說:“待與全權大臣商量之後再行答復。”於是會議至上午11時45分結束。
當天下午2時,李鴻章復照陸奧,同意日方提出的條件。陸奧便派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兩人,將和約底稿送到引接寺,交李鴻章。李鴻章戴上眼鏡,坐在病床上閱讀起來。閱了數行覺得力不從心,便讓李經方朗讀。和約底稿的主要內容是:一、清政府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的國傢;二、中國將盛京省(今遼寧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永遠讓與日本;三、賠款3億兩;四、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商埠。
及至李經方朗讀完畢,李鴻章已是冷汗一身,不禁老淚橫流。李鴻章早就知道日方所欲甚奢,但如此苛刻卻未曾預料到。李鴻章便派人將科士達請來商量。科士達說:“目前唯一的辦法是請總理衙門密告英、法、俄三國公使。”
當晚,李鴻章將日方的和約底稿全文分兩次電告北京總理衙門,並按科士達的意見相告:“日本所索兵費過奢,中國萬不能從,且奉天為滿洲腹地,中國萬不能讓。日本如不將擬索兵費大加刪減,並將擬索奉天南邊各地一律刪去,和局必不能成,兩國唯有苦戰到底。此事請密告三國公使。”
此電於4月3日晚到北京,軍機處連夜抄錄兩份,次日上奏光緒帝。光緒帝即召見中樞大臣商議。翁同龠禾說:“臺灣斷不可棄,不然江、浙、閩、粵門戶盡失,南洋各省朝夕不保。”禮親王世鐸、慶親王奕匡力說:“臺灣乃海中一島,又無豐富物産,與其割取內陸某地,不如給予臺灣。”
翁同龠禾反對道:“皇上為祖宗守土,决不肯以尺寸讓人,何況諾大一個臺灣。兩位親王不可以為姑且與之,可以息事。而不知反而滋事。先例一開,各國勢必藉事構釁,群起效尤。”兩親王正欲爭辯,被光緒帝製止。兩親王感到受了委屈,便坐轎到恭親王府,嚮病臥在床的奕斤訴說。奕斤也無主見,衹說“交廷議”。那時孫毓汶也在旁邊,對奕斤說:“以我看來,必須‘和’,‘戰’字不能再提。”奕斤病重,拉着孫毓汶的手說一聲“是”,表示贊成主和。
後來廷臣知道了日本的和約草稿,紛紛上奏。戶部給事中洪良品奏道:“近年入不敷出,前藉洋債尚未償完,更不能再加重外債了。請旨速召李鴻章回京,勿徇和議。”翰林院侍讀學士文廷式奏道:“查歐俗,以戰勝索地為格外之誅求,以割地乞和為非常之恥辱。土耳其一開此例,群起乘之,遂至分裂不可收拾。波斯、阿富汗戰雖屢挫,竟不割地乞和,至今尚能為國。成鑒昭然,豈可妄蹈覆轍?”吏部給侍中褚成博奏道:“東南形勢在海不在陸,臺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屏蔽,若置諸度外,不予保全,竊恐四海生靈,從慈解體。民心一去,國誰與守?請電諭李鴻章剋日回華。”
李鴻章等了數天,不見朝廷回電,而4月5日的限期屆滿,衹得擬一說帖送交日方,除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傢以外,對其餘三款都有批駁。陸奧讀了李鴻章的說帖,便往梅坊與伊藤相商。伊藤看了說帖極為惱火,對陸奧說:“如果不給予徹底反駁,使其迷夢覺醒,則對方終究不能瞭解目前自己所處的地位,將續作癡言哀訴,徒使談判延長。”陸奧也說:“論駁之端切不可開,與其空論,不如在事實面前使他們就範。”伊藤說:“那麽就此照辦吧。”
於是日本通過美國公使田貝,轉電清政府:“李中堂現雖稍愈,而未免所商之事須從緩。日本擬中國如電派李經方委以全權之任,日本可以接待。”清政府議和心急,即由田貝轉電日本:“中國因李中堂傷病未痊,添派李經方為全權大臣,隨同李鴻章與日本全權大臣商議和約。”李經方成為全權大臣之後,日本便在他身上下手了。
4月7日晚,伊藤博文派人請李經方至梅坊談話,李經方便與來使同赴梅坊。賓主禮儀行畢,兩人坐定,伊藤說:“上次停戰是由我力爭來的,各將領必欲分道直攻北京再行議和,這點貴大臣知道嗎?”李經方說:“知道。”伊藤又說:“現在停戰期限將滿,斷難再延。”李經方沒有表態。伊藤說:“老實告訴你,要將奉境全部收回,萬難做到,南北兩處均要割讓,僅一處也是絶對不行的。兵費三萬萬,即使要減少,能減的不多。此係我國上下文武熟商而定,特據實密告。”
李經方默不作聲。最後伊藤厲聲恫嚇說:“尚希中國使臣能深切考慮現在兩國之間的形勢,即日本為戰勝者,中國為戰敗者的事實。因中國請和,日本應允,始有今日之議和。若不幸此次談判破裂,則我一聲令下,將有六七十艘運輸船搭載增派之大軍開赴戰地,北京的安危便難說了。中國全權大臣能否安然回北京,恐怕也不能保證。”李經方經此一恐嚇,連所帶的商改條約底稿的備忘錄也不敢拿出來了,衹得哀求道:“待我回去與父商議後再行答復,萬一不能使貴大臣滿意,也請勿激怒,以致談判破裂,使九仞之功虧於一簣。因此諸事皆請海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1野心初露 | 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 | 4火燒日本公使館 | 5《濟物浦條約》簽訂 |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 | 7開化黨發動政變 | 8甲申政變失敗 | 9再燒日本使館與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 3中日出兵朝鮮 | 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 | 7演出“逼宮”醜劇 | 8李鴻章的幻想 | 1豐島海戰 | 2屈辱與光榮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 5平壤大會戰 | 6黃海海戰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