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納蘭詞典評 》
第53節: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1)
納蘭性德 Na Lanxingde
十四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這是一篇傷情懷舊之作。
容若聽着雨打芭蕉的聲音,心欲碎,那聲音仿佛打在心頭的錘子,一下下,敲打着心口處最軟弱的那塊地方--那是過去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因為過於幸福,所以不堪回想。
芭蕉,在文學作品中歷來都有兩個牢固的意象:一是"雨打芭蕉",也許是因為芭蕉寬大的葉子最容易凸顯出雨水的聲音吧,如果是驟雨,那聲音便急促而難捱,如果是疏雨,那聲音便淅瀝而憂傷,所以有"疏雨聽芭蕉,夢魂遙",有"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有"點點不離楊柳外,聲聲衹在芭蕉裏,也不管、滴破故鄉心,愁人耳";另一個是捲心芭蕉,芭蕉的葉子是聚攏在一起的,隨着漸漸成熟而漸漸舒展開來,正像愁人心緒的舒與捲,所以有"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嚮春風各自愁"。
所以,當詩詞作品裏芭蕉和雨這兩個意象共同出現,那往往就是主人公發愁的時候到了。芭蕉和雨長久以來都組成了一個固定的意象符號,所傳達的信息主要有兩個:一是愁緒,二是孤獨。於是,當容若吐出"點滴芭蕉"這四個字的時候,不用再說別的,我們便已經能夠體會到他下面要表達的是怎樣一種情感了。
"點滴芭蕉心欲碎",這一句從字面理解,"心"首先是芭蕉的心--芭蕉在雨絲無休無止的敲擊中,"心"已經快被打得碎了;而後,"心"纔雙關為容若的心--雨水打壞的是芭蕉的心,也是我自己的心。
芭蕉的心,這就關聯到芭蕉那個"束"與"展"的意象。要知道,芭蕉本是沒有心的。--當初,禪宗的五祖準備交授衣鉢,神秀和慧能分別作過兩個著名的偈子,一個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一個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陳寅恪質疑說:這兩人全都搞錯了,不能拿菩提樹來打比方的,該用芭蕉。
菩提樹高大堅固,常青不凋,根本無法形成"空"的意象,而細考當初中、印兩地的佛學比喻,普遍所用的都是芭蕉一類的植物。
印度佛學裏有不少內容都是講述觀身之法的。什麽叫觀身之法?大體來說,就是你用什麽方法來看待你的肉身。印度人通常怎麽看呢,他們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人的身體如同芭蕉。
為什麽比作芭蕉呢?因為芭蕉有個特點,葉子是一層一層的,剝完一層還有一層,剝完一層又還有一層。如果有人沒見過芭蕉,那就不妨想想洋蔥,還有捲心菜,反正就是這種剝完一層又有一層的東西。
芭蕉,或者洋蔥,或者捲心菜,剝呀剝,一層又一層,裏面到底藏着什麽呢?剝到最後,咦,原來什麽也沒有呀?!佛傢有所謂"白骨觀",大約就是這種觀身的方法,最後要認識到肉身不過是一堆零件的組合,剝來剝去空無一物。
剝盡層層,中心空空,這便是芭蕉在佛學當中的特定意象,以比喻肉身之空幻不實。所以,"身是菩提樹"也好,"菩提本非樹"也罷,本該是"身是芭蕉"的。
那麽,"點滴芭蕉心欲碎",容若到底用的是哪個意象呢?或者兩層意象交相並用?--換作別人,這般解讀也許要算過度闡釋了,但在容若身上卻也未必。容若的空幻不實之感是由來已久的:發妻之死、天性與環境之錯位、乃至天生的體弱多病,這都使憂鬱越積越多,使他過早地倒嚮了佛學。很年輕時,容若第一次為自己設計書房,題名為"花間草堂",兼取《花間集》和《草堂詩餘》的字眼,何等的明麗爽朗;為自己的第一部詞集題名"側帽",又是何等的風流自賞;但他迅速地衰老了,迅速地在華貴的生活裏消沉不起,開始自號為"楞伽山人",恍恍忽忽地在今生的鬱結裏證悟來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1) | 第2節:序(2) | 第3節:序(3) | 第4節:減字木蘭花(1) | 第5節:減字木蘭花(2) | 第6節:畫堂春(1) | 第7節:畫堂春(2) | 第8節:畫堂春(3) | 第9節: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1) | 第10節: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2) | 第11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1) | 第12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2) | 第13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3) | 第14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4) | 第15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5) | 第16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6) | 第17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7) | 第18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8) | 第19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9) | 第20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10) | 第21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11) | 第22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12) | 第23節:江南愛情·江南組詩(13) | 第24節: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