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   》 第52節:第四章 爸爸和媽媽(11)      凌志軍 Ling Zhijun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看到《英漢字典》。”周明說。
  信任的力量
  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童欣
  童欣9歲那年的一個晚上,一切都是那麽出乎意料。在這之前整整24小時,這個男孩子沉浸在一種莫名的恐懼和焦慮中,不能自拔,上課總是分神,下課不說不笑,回到傢裏飯也不想吃,但是就在那一瞬間,他的心情轉陰為晴,體會到一種真正的喜悅。
  童欣現在已經32歲,還對那個瞬間念念不忘:“這件事可能媽媽已經忘掉了。可它給我的印象很深。”
  那時候他在讀小學三年級,是個性格溫順、學習優秀的孩子。老師把他挑出來做班幹部,以為他能成為全班同學的模範,一點也沒有想到他也是個孩子,偶爾也會淘氣。
  這一天老師正在講課,童欣和同桌同學為了一點小事爭執起來,愈演愈烈,最後當堂打了一架。
  可以想見老師對他的失望。“身為班幹部,竟犯這種錯誤,”老師指着他怒吼,“很嚴重。很嚴重。”
  “嚴重”這個詞,突然之間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在這孩子眼前張開。最要命的是,老師命令他回傢去,請母親到學校來。
  那時候80年代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潮流在中國已經深入人心,不過,整個社會環境還是不喜歡淘氣的孩子。老師總是要學生遵守紀律,服從集體,尊重老師,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文革”的陰雲已經散去,童欣不用去參加“大批判”,也不用“天天讀”了,但是每年3月都要和同學們去學習雷鋒做好事,這是全國統一的“文明禮貌月”。
  如果你考試成績不好,老師會說“你這個學生怎麽這麽不爭氣”;如果你考了個100分,老師就會說:“你這個學生怎麽這麽容易就驕傲了”。所以,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樣,童欣在那時候得到的教訓是,不管怎麽樣,都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教育就是把你變成一個蠃絲釘,擰到哪裏就在哪裏發光發熱,就是這樣的感覺。你就做到夾着尾巴做人就最好。”
  學校裏面不斷頒發“小紅花”,提拔“小隊長”,讓那些聽話的孩子受到鼓舞,也讓其他孩子有了學習的榜樣。對於那些過於淘氣不服管教的孩子,老師用召見傢長的辦法予以懲戒,是永遠不變的教育方法,幾乎所有稍微淘氣一些的孩子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可是老師們永遠不會想到,召見傢長予以嚴責,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有多麽大。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陰影,在孩子和老師之間造成敵意,也在孩子和傢長之間造就不信任。因為傢長在這種情形中通常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誠實,至少在隱瞞缺點,令自己在老師面前丟臉。孩子則會痛恨老師,也會抱怨傢長衹信老師一面之詞。
  這一天童欣走進傢門的時候,感覺到全身心都處在這樣一種重壓之下。自從懂事以來,這是他遭遇到的第二次危機。第一次在他5歲那年發生的。
  那一天幼兒園的老師拿出一塊香皂放到櫃子裏,香皂的表面有一層很漂亮的包裝紙。一個小時以後,包裝紙不見了。老師認定是童欣拿走了,童欣說沒有拿,但是老師不信,不許他吃飯。幼小的童欣感到極大的委屈,回到傢裏卻又不敢對媽媽傾訴。好多天以後,媽媽忽然對他談起這件事,像是在敘述一件與己無關的往事:“你的老師叫我去了幼兒園,說你拿了別人的東西,還說謊。我對老師說,這孩子可能會犯別的錯誤,但是絶對不會撒謊,他說不是他拿的,那就肯定不是他拿的。”
  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母親對他有一種特別的信任,不禁如釋重負。可那一次他畢竟是被冤枉的。這一次不同了,他的確犯了錯誤,媽媽還會信任他嗎?
  他在忐忑不安中把事情告訴了媽媽,說老師要她到學校去。看着媽媽滿臉驚訝地走出門去。他的心裏特別害怕,怕老師誇大他的錯誤,怕同學不再信任他這個“幹部”,但他最害怕的是媽媽的責駡。迄今為止,他的大部分時間和媽媽在一起,從來都是媽媽心目中的好孩子,要麽討好媽媽,要麽頂撞媽媽,讓媽媽高興,也讓媽媽生氣,但他覺得從來沒有哪一次事情像這次這麽嚴重。他知道媽媽對孩子的品格有着極為嚴格的要求,擔心媽媽從此不再把他當成一個好孩子。
  但是他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那個晚上,媽媽把他拉過來,對他說,“我已經和老師談過了,我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看着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就在這一瞬間,童欣在媽媽的眼睛裏面看到了他所期待的東西。
  這個夜晚過去18年之後,童欣獲得清華大學的博士學位,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此後四年,他一直在希格瑪大廈第五層的大方格子間裏占有一個小小的角落,第五年,他搬到第三層,還擁有一個單間的辦公室,這表明他的表現傑出,已經升遷。他在微軟公司年輕一代的研究員中代表着傑出,也代表着責任。父親到北京來看他的時候,帶給他一個玩具,那是由幾千枚大頭針組成的,可以隨着你的想象變換各種形狀。童欣把它放在辦公室的書架上,每天端詳。看來,即使是在格外成功的時候,他還在精神上保持着和家庭的聯繫。
  “工作幾年之後,反過來回想起童年,想法特別多。”他說,“我覺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我的影響各占一半。學校對我的智力發展有很大影響。父母更重要的還是培養了我的性格和品質,比如怎麽做人。言傳也好,身教也好,父母總是在影響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前言(1)第2節:前言(2)第3節:第一章 “起跑綫”(1)
第4節:第一章 “起跑綫”(2)第5節:第一章 “起跑綫”(3)第6節:第一章 “起跑綫”(4)
第7節:第一章 “起跑綫”(5)第8節:第一章 “起跑綫”(6)第9節:第一章 “起跑綫”(7)
第10節:第一章 “起跑綫”(8)第11節:第一章 “起跑綫”(9)第12節:第一章 “起跑綫”(10)
第13節:第一章 “起跑綫”(11)第14節:第一章 “起跑綫”(12)第15節:第一章 “起跑綫”(13)
第16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1)第17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2)第18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3)
第19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4)第20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5)第21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6)
第22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7)第23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8)第24節: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聰明(9)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