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一瞬集 》
第52节:越南人的性格(5)
蒋子龙 Jiang Zilong
后来我们到西宁省参观了高台教的大殿,对形成越南人性格的文化传统似乎有所领悟。越南盛行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似乎不能算是越南自己的宗教,惟高台教才是越南独有的。此教信奉三教(佛教、圣教、仙教)五道,主张“万教大同”。在大殿的墙壁和中央,画着一只只眼睛,称做“天眼”。正面墙逐个供奉的神像是:释迦牟尼、孔子、耶稣、姜子牙、关公、李太白。对面墙上画着高台教的“三圣”图像:孙中山、法国作家雨果和一个越南人叫阮某某(恕我没有记住全名)。
能用的都拿来,兼容并蓄。把那么多的神仙、圣人、名人聚集到一起,大写意般地体现了越南人的随意性。可面对这么多神仙、圣人、名人,把这么多互不相干的体系凑在一块,你叫越南人怎么个认真法呢?该往哪个“真”上“认”呢?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们参观了当年吴廷艳和阮文绍的伪总统府,外表是一座颇为堂皇的大厦,里面更像一个部队的地下指挥部。所谓总统府里,有类似古代皇帝使用的龙椅、龙榻、龙书案,也有高靠背的现代沙发、美国制造的通讯设备,餐厅简直就是一个营的食堂。伪总统府外面的草地上,集结了数千名小学生在进行智力测验,优胜者按中国古代科举的规矩在伪总统府大门前张榜公布,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你说,这是越南人的随意呢?还是他们的幽默?
四、人情味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
日常习惯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唯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
我请教越南一位老资格的翻译家:越南高层人物之间也像老百姓这样称兄道弟吗?他说都一样。在越南只要一提起胡志明,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称呼“胡伯伯”,或只叫“伯伯”。有一回他给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当翻译访问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完鲜花以后,要分头活动,秘书长就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大声宣布:跟五哥去的往这边来,跟八哥走的到那边去。陪同的中国领导人听得满头雾水,其实五哥就是书记,八哥就是总理。
越南人的人情味儿不仅体现在称呼上,还在说话的腔调上有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的语音分四声,越南的语音是六声,格外婉转柔媚,因此越南作家格外喜欢朗诵中国的古诗词,而听他们朗诵唐诗,那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越南最早是使用中国文字的,在被法国占领期间一位法国传教士帮着越南人改革成了现在的文字。有些词句在含义或发音上还保留着中国文字的影响,比如中国人说谢谢——越南人叫“感恩”,同志——“秃鸡”,首都——“都兜”,文化——“温嘎”。还有些词句则故意跟中国话闹别扭,如卫生间——越南文叫“间卫生”,外交部——“部外交”,国防部——“部国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碎语唠叨说随笔 | 第2节:序 | 第3节:征服和被征服(1) | 第4节:征服和被征服(2) | 第5节:征服和被征服(3) | 第6节:再读岳飞(1) | 第7节:再读岳飞(2) | 第8节:再读岳飞(3) | 第9节:腌菜何以成“王”(1) | 第10节:腌菜何以成“王”(2) | 第11节:腌菜何以成“王”(3) | 第12节:腌菜何以成“王”(4) | 第13节:2004年的语录(1) | 第14节:2004年的语录(2) | 第15节:2005年的语录(1) | 第16节:2005年的语录(2) | 第17节:2005年的语录(3) | 第18节:评2006流行语(1) | 第19节:评2006流行语(2) | 第20节:评2006流行语(3) | 第21节:评2006流行语(4) | 第22节:评2006流行语(5) | 第23节:评2006流行语(6) | 第24节:颖影(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