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评论 》  古代詩詞名句900句簡析     》
捲五
    
佚名 Yi Ming 
 401.喜怒不形於色
 
 不形於色:不在臉色上表現出來。
 
 ○《北齊書·王琳傳》
 
 402.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憑欄處:倚欄而處的時候。瀟瀟:雨聲。
 
 ○宋·嶽飛《滿江紅》
 
 403.日暮途且遠,遊子悲故鄉
 
 ○漢·無名氏《古詩》
 
 404.瘦馬戀秋草,徵人思故鄉
 
 ○唐·劉長卿《時平後春日思歸》
 
 405.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故國:故鄉。
 
 ○唐·李白《太原早秋》
 
 40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句:今夜適逢白露節,故覺露更白。
 
 ○唐·杜甫《月夜懷捨弟》
 
 407.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花落句,喻兄弟分離;風回句,喻漂泊難遇。
 
 ○唐·杜甫《得捨弟消息》
 
 408.外地見花終寂寞,異鄉聞樂更凄涼
 
 樂:樂麯。
 
 ○唐·韋莊《思歸》
 
 409.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書:寫。尺素:書信。浮雁沉魚:即雁浮魚沉,古代有鴻雁傳書及鯉魚傳書之說,雁飛高空魚沉水底,比喻書信無從傳遞。終:到底。liǎo:完全。
 
 ○宋·晏幾道《蝶戀花》
 
 410.悲莫悲兮生別離
 
 莫:沒有比......更。
 
 ○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樂莫樂兮新相知。"
 
 411.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賴:虧得。解:緩解。
 
 ○唐·王維《曉行巴峽》
 
 412.故人一別幾時見,春草還從舊處生
 
 ○唐·顧況《贈遠》
 
 413.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涯:邊際。角:邊遠角落。二者都形容遼遠。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414.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
 
 夢澤:雲夢澤,古時的大沼澤地,地處今湖南湖北,現已不存。蒹葭jiān jiā:初生的蘆葦。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41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東風無力:藉風之無力形容相思萬種。
 
 ○唐·李商隱《無題》
 
 416.別時容易見時難
 
 ○南唐·李煜《浪淘沙》:"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41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南唐·李煜《相見歡》
 
 418.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去去:走了又走。煙波:煙霧迷蒙的江水,這裏指水路。楚:古時長江中下遊都稱楚。
 
 ○宋·柳永《雨霖鈴》
 
 41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柳永《雨霖鈴》
 
 420.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經年:超過一年。良辰美景:美好的時令和景物。風情:柔情蜜意。
 
 ○宋·柳永《雨霖鈴》
 
 421.恨此生,長嚮別離中,添華發
 
 華發:花白頭髮。
 
 ○宋·蘇軾《滿江紅》
 
 422.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
 
 恨:怨恨,引申為感情。兩句意謂月亮本不應有怨恨的感情,為何在人們離別悲苦之時,它卻是團圓的呢?
 
 ○宋·蘇軾《水調歌頭》
 
 423.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宋·周紫芝《鷓鴣天》
 
 424.從此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啼鵑:杜鵑鳥,傳說杜鵑鳥會啼到口中出血,鳴聲甚哀。
 
 ○宋·文天祥《金陵驛》
 
 425.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曉來:早晨。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426.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明·馮夢竜《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427.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曉》
 
 42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南唐·李煜《浪淘沙》
 
 429.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晏殊《浣溪沙》
 
 430.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宋·歐陽修《浪淘沙》
 
 431.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宋·黃庭堅《清平樂》
 
 432.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落紅:落花。
 
 ○宋·辛棄疾《摸魚兒》
 
 433.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住:留在人間。
 
 ○宋·辛棄疾《摸魚兒》
 
 434.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悠悠:指時間和空間的無限,愴chuàng然:傷感的樣子。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435.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黃鶴樓:武昌西有黃鶴山,山西北有黃河,峭立江中,舊有黃鶴樓。傳說仙人子安跨鶴過此,又云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故名
 
 ○唐·崔顥《黃鶴樓》
 
 436.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鳳凰臺:在金陵(今南京)。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五色大鳥三衹翔集山上,時人認為是鳳凰,築臺於山上,故稱鳳凰臺。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437.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衣冠:指知名之士。古丘:墳墓。吳宮句:三國吳時金陵繁華的宮廷已荒鞠不堪。晉代句:東晉時的名流都已葬身墳墓。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438.請君莫奏前朝麯,聽唱新翻《楊柳枝》
 
 翻:按照舊譜製作新詞。《楊柳枝》:麯調名。
 
 ○唐·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439.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戟沉沙:折斷的兵器埋在沙土中。銷:腐蝕。周郎:周瑜。銅雀:銅雀臺。曹操在鄴都修銅雀臺,上置美女。二喬:三國吳喬公的二女,極美,大喬嫁孫策,二喬嫁周瑜。後兩句說: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方便,使他能火燒曹營,則吳國將滅於曹操之手。
 
 ○唐·杜牧《赤壁》
 
 440.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長江。淘:蕩滌。風流人物:傑出的、英俊的人物。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441.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442.中興十世生文叔,後起三分托武侯
 
 中興:指西漢衰微以後,光武帝劉秀開東漢之業。文叔:劉秀字文叔。三分:蜀吳魏於東漢之後三分天下。武侯:諸葛亮,封武鄉侯,死後謚忠武侯。
 
 ○清·閻古古《題漢高廟》
 
 443.不怨天,不尤人
 
 尤:怨恨。
 
 ○《論語·憲問》載孔子語
 
 444.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惡:壞處。善:好處。
 
 ○《禮記·麯禮上》
 
 445.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不可得而知:意謂人們不可能知道。
 
 ○《戰國策·魏策四》
 
 446.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
 
 好惡hào wù:好,喜愛;惡:痛恨。明:分辨清楚。
 
 ○唐·韓愈《與崔群書》
 
 447.仇無大小,衹怕傷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心:刺傷了人心。救急:救人於危急之中。一芥:極微校
 
 ○明·呂坤《續小兒語》
 
 44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載孔子語
 
 4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生:生命。涯:邊際,極限,知:知識。
 
 450.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
 
 聰者:聽覺靈敏的人。
 
 ○《漢書·伍被傳》引古語○《莊子·養生主》
 
 451.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處萬類:處於萬種物類之中。知:同"智",智慧。識:見識。賢:高尚。
 
 ○唐·韓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452.智貴乎早决,勇貴乎必為
 
 貴乎:重在。决:决斷。必為:一定做到。
 
 ○宋·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早决者無後悔,必為者無棄功。"
 
 453.下下人有上上智
 
 ○《六祖法寶壇經·行由》
 
 45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陰侯列傳》
 
 455.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長
 
 ○漢·陸賈《新語·輔政》
 
 456.一人之智,不如衆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衆目之明
 
 ○《意林》引《任子》
 
 457.小時瞭瞭,大未必佳
 
 liǎo了:聰明。
 
 ○《世說新語·言語》
 
 458.秀外而惠中
 
 秀外:外貌秀美。惠中:內心聰敏。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𠔌序》:"清聲而便體,~。"
 
 459.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燈:燈能照明驅暗,故佛傢用以比喻佛法。
 
 ○《六祖法寶壇經·懺悔》
 
 460.聰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時
 
 蒙懂:糊塗。
 
 ○明·馮夢竜《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461.觀於海者難為水
 
 意謂看過海洋的人,別的水便難於吸引他了。
 
 ○《孟子·盡心上》:"~,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46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勸學》
 
 463.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
 
 面:面對。歧qí路:貧路。
 
 ○《意林》引《物理論》
 
 464.情蓄於中,事符則感;形潛於內,跡應斯通
 
 事符:情與事相符。跡應:形與跡相應。
 
 ○唐·駱賓王《上廉使啓》
 
 46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466.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諳àn:熟悉。閱:看。川:水。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67.芳草無情人自迷
 
 意謂芳草本無情,人們見芳草而産生豐富的感情並因而沉醉。
 
 ○唐·溫庭筠《經西塢偶題》:"搖搖弱柳黃鸝啼,~。"
 
 468.可欺當時之人,而不可欺後世
 
 ○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
 
 469.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臆斷:根據揣測而判斷。可乎:可以嗎?
 
 ○宋·蘇軾《石鐘山記》
 
 470.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眥
 
 眥zì:眼眶。
 
 ○《淮南子·說林訓》
 
 471.爭先睹之為快
 
 睹:看到。快:快樂。
 
 ○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
 
 472.可望不可即
 
 可望:可以看見。即:達到,接近。
 
 ○明·劉基《登臥竜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
 
 473.目所不見,非無色也;耳所不聞,非無聲也
 
 ○清·王夫之《思問錄內篇》"~;言所不能,非無義也。"
 
 474.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知:同"智"。意謂以是為是,以非為非,這叫做聰明;以是為非、以非為是,這便是愚蠢。
 
 ○《荀子·修身》
 
 475.事乃有大謬不然者
 
 大謬不然:完全不是這樣。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476.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
 
 毀:誹謗。譽:稱揚。
 
 ○明·馮夢竜《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47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後生:後輩。畏:敬畏。焉:怎能。來者:後輩子孫。
 
 ○《論語·子罕》載孔子語
 
 478.後來者居上
 
 意謂新提拔上來的人,職位在舊有的人之上。後泛指新進的人勝過舊人。
 
 ○《史記·汲黯列傳》:"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
 
 479.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宣父:孔丘。《論語·子罕》載孔子語:"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唐·李白《上李邕》
 
 480.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唐·李紳《答章孝標》:"~。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48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開首詞
 
 482.志大而量小,纔有餘而識不足
 
 量:器度。識:見識。
 
 ○宋·蘇軾《賈誼論》:"賈生~也。"
 
 48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
 
 此為許子好將對曹操的品評。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鬆之註引孫盛《異同雜語》:"(太祖)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太祖大笑。"
 
 484.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肅:肅然起敬。清高:高風亮節。
 
 ○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485.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敵手:對手。曹劉:曹操和劉備。孫仲謀:孫權。
 
 ○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486.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孫仲謀:三國吳主孫權。
 
 ○宋·辛棄疾《永遇樂》
 
 487.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舉:舉薦。仇:仇敵。親:親人。《左傳·襄公三年》載:中軍尉祁奚請告老,晉侯問誰可接任他的職位,他推舉仇人解狐。解狐未任職而死,祁奚又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繼任。當時人稱祁奚"能舉善"。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488.內稱不闢親,外舉不闢怨
 
 稱:贊許,表揚。bì:通"避"。親:親屬,親近的人。舉:選拔,推薦。怨:有仇怨的人。
 
 ○《禮記·儒行》
 
 489.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産於蜃蛤
 
 和氏之璧:春秋時楚人卞和所得到的一塊寶石。璞石:內藏有玉的未雕琢的玉石。隋氏之珠:隋侯救了一條受傷的蛇,蛇銜夜明珠報答,即名隋侯珠。蜃蛤shèn gé:大的蛤蜊。兩句比喻有才能的人出自平常的人之中。
 
 ○漢·王符《潛夫論·論榮》
 
 490.鑿石索玉,剖蚌求珠
 
 意謂深入探求人才。
 
 ○《三國志·蜀書·秦宓傳》
 
 491.經天緯地之帝,求製禮作樂之才;撥亂反正之君,資拔山超海之力
 
 經、緯:治理。資:藉助於。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492.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一視:一樣看待無偏頗。同仁:一樣施與仁愛。篤dǔ近:寬厚對待親近的人。舉遠:推薦疏元的人。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
 
 493.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伯樂:姓孫名陽,秦穆公時人,善相馬。
 
 ○唐·韓愈《雜說·四》
 
 494.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伯樂:孫陽,古之善相馬者。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495.玉經琢磨多成器,劍拔沉埋便倚天
 
 沉埋:被埋沒於泥土之中。倚天:即倚天長劍,此處指好劍。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496.纔者璞也,識者工也。良璞授於賤工,器之陋也;偉纔任於鄙識,行之缺也
 
 璞:未雕琢的玉。意謂人才就像未經雕琢的玉石,發現人才的人像治玉的工匠。好的玉石落到技術低劣的工匠手裏,做出來的玉器一定簡陋;有舊越才能的人在見識鄙劣的人的手下任用,做出來的事情也一定十分欠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兇》
 
 497.用人不限資品,但擇有材
 
 資品:資歷,品級。材:才能。
 
 ○宋·歐陽修《論學士不可令中書差除札子》
 
 498.不以人所短棄其所長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499.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敗軍:軍事遭受失敗。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500.忘其前愆,取其後效
 
 愆qiān:過失。效:功效,成績。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鬆之註引《魏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