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诗式   》 诗式卷五      皎然 Seng Jiaoran

  夫诗人造极之旨,必在神诣。得之者妙无二门,失之者邈若千里,岂名言之所知乎?故工之愈精,鉴之愈寡,此古人所以长太息也。若非通识四面之手,皆有好丹非素之失僻,况异于此乎?今所撰《诗式》,列为等第,五门互显,风韵铿锵。使偏嗜者归于正气,功浅者企而可及,则天下无遗才矣。时在吴兴西山,殊少诗集,古今敏手,不无阙遗。俟乎博求,续更编次,冀览之者悉此意焉。
  
  复古通变体所谓通于变也。
  
  评曰: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非造父不能辨。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以此相似一类,置于古集之中,能使弱手视之眩目,何异宋人以燕石为玉璞,岂知周客嘘而笑哉?又复变二门,复忌太过。诗人呼为膏肓之疾,安可治也?如释氏顿教,学者有沈性之失,殊不知性起之法,万象皆真。夫变若造微,不忌太过。苟不失正,亦何咎哉!如陈子昂复多而变少,沈、宋复少而变多。今代作者,不能尽举。吾始知复变之道,岂惟文章乎?在儒为权,在文为变,在道为方便。后辈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何则?夫不工剑术,而欲弹抚干将、大阿之铗,必有伤手之患,宜其诫之哉!
  
  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格情格俱下可知。
  
  宋孝武帝《客行乐》:“有使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古绝句》:“南山有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又《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又《欢闻歌》:“遥遥天无柱,漂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君恩。”
  
  《钱塘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玉钗空中堕,金钿行色歇。独泣咏春风,长夜孤明月。”
  
  范静妻《映水曲》:“轻鬓学浮云,双蛾拟初月。水澄整落钗,萍开理垂发。”
  
  梁皇太子《还城南作》:“暂别两成疑,开帘生旧忆。都如未有情,更似新相识。”
  
  沈约《襄阳白铜鞮歌》:“分手桃花岸,送别岘山头。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
  
  又《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庭寒凄凄生白露。上林晚风飒飒鸣,雁门早鸿离离度。”
  
  何逊《七夕》:“来欢暂巧笑,还恨已啼妆。”“别离不得语,河汉渐朝阳。”
  
  又《嘲刘郎中》:“姹女褰帷出,蹀躞初下床。雀钗横晓鬓,蛾眉艳宿妆。”
  
  又《咏雪》:“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复新。”
  
  徐陵《紫骝马》:“玉蹬绣缠鬃,金鞍锦覆幪。风轻尘未起,草浅埒犹空。”
  
  刘孝绰《百舌鸟》:“孤鸣寔难对,百啭似群吟。”
  
  刘缓《咏剪花》:“春生人意里,花发剪刀中。有叶堪承露,无香可逐风。”
  
  庾肩吾《春夜应令》:“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戴暠《从军行》:“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
  
  张正见《度关山》:“马倦时衔草,人疲数望城。”
  
  孔琼《赋得名都一何绮》:“黄金络腰褭,莲花装辘轳。”
  
  僧惠标《咏水》:“风潭如拂镜,山溜似鸣琴。”
  
  张正见《夜闻砧》:“谁知织妇恨,寄入捣衣声。”
  
  洪偃法师《山亭野望》:“松高枝影细,山尽鸟声希”“空谷无人住,扳桂独依依。”
  
  王褒《度河北》:“朔风吹木叶,还似洞庭秋。”
  
  陆季览《咏桐》:“摇落依空井,生死若为心。不辞先入爨,惟恨少知音。”
  
  岑德润《咏灰》:“建章煨烬末,昆明劫烧余。”“欲然愁狱吏,弃道畏刑书。”又:“未得逢强阵,轻举欲焉如。”
  
  李百药《春眺》:“疲痾荷拙患,沦踬合幽贞。栖息在何处,邱中鸣素琴。”
  
  魏彦深《寒宵伤叹》:“白发非春草,何意逐年生。”
  
  江总《贻孔中丞》:“忘怀静躁间,自觉风尘远。”
  
  宋之问《在荆州重赴岭南》:“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还将鹡鸰羽,重入鹧鸪群。”
  
  薛曜《送道士入天台》:“洛阳陌上多离别,蓬莱山下足波澜。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看。”
  
  王泠然《咏八阵图送皇甫冉》:“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卢照邻《相如琴台》:“云疑作赋客,花影听琴人。”
  
  张说《释奠》:“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孟浩然《九日同诸公登岘山》:“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又:“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欲阑。”
  
  上官仪《从驾闾山马上》:“桂香尘处灭,练影月前空。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许圉师《咏牛应制》:“逸足还同骥,奇毛自偶麟。欲知花迹远,云影入天津。”
  
  陈述《咏美人照镜》:“插花枝共动,含笑靥俱生。衫分两处彩,钏响一边声。就中还妒影,恐夺可怜名。”
  
  张文恭《佳人照镜》:“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裴延《咏剪花》:“花寒未聚蝶,色艳且惊人。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遮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唐怡《述怀》:“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惟余酒中趣,不减少年时。”
  
  陈子昂《题徐著作壁》:“白云苍梧来,氛氲万里色。闻君太平代,栖泊灵台侧。”
  
  李崤《送别》:“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
  
  褚亮《赠杜侍御》:“神羊既不触,夕鸟欲依人。”
  
  袁晖《长门怨》:“愁眠罗帐晓,泣望金闺暮。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
  
  沈如筠《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又:“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郑愔《哭郎著作》:“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
  
  沈千运《古歌》:“北邙不种田,但种松与柏。松柏未生处,留待市朝客。”
  
  孟云卿《古挽歌》:“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包融《送别》:“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沈千运《汝坟示弟妹》:“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钱起《送王谏议之东京》:“暮天双阙静,秋月九门空。且喜成周地,诗人播国风。”
  
  又《题玉山村叟屋壁》:“一径入溪色,数峰连竹阴。藏虹辞晚日,惊隼落残禽。”
  
  又《和李舍人温泉宫扈从》:“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熏仗外峰。”
  
  又《送王相公使范阳》:“受脤仍调鼎,为霖更洗兵。幕开丞相阁,旗总贰师营。”“去镇关河静,归看日月明。”
  
  又《忆山中旧游》:“树深云不散,溪静鹭忘飞。更忆东岩趣,残阳破翠微。”
  
  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上太尉》:“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旌旗回剡岭,士马跃灵溪。”
  
  又《送王司直》:“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又《游法华寺》:“群峰争彩翠,百谷会风烟。”
  
  又《送权五兄弟》:“淮海风涛起,江关幽思长。同悲鹊绕树,独作雁随阳。山暝云和雪,汀寒月照霜。”
  
  又《寄李补阙》:“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又《送王相公使范阳》:“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严维《九日宴相里使君江亭》:“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又《夏日送皇甫拾遗归朝》:“三伏轩车动,尧心急谏官。名通内籍贵,立近御冰寒。”
  
  又《献岁喜皇甫侍御至》:“湖上新正见故人,羹藜饭稻当羞贫。明朝别后门还掩,修竹千竿一老身。”
  
  又《和皇甫大夫夏日游法华寺》:“初地华严会,王家少长行。到宫龙节驻,礼塔雁行成。”
  
  又《张侍御孩子三月》:“五毛惊凤彩,千里象骢威。”
  
  张南史《送李使君贬柳州》:“竹符辞汉守,桂酒奠湘君。”
  
  李嘉祐《少年行》:“白马撼金珂,纷纷侍从多。身居骠骑幕,家住滹沱河。”
  
  又《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寄舍弟》:“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野棠自发空流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薛业《客舍寄柳博士》:“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发路傍枝。年年为客不归去,旧国存亡那得知。”
  
  徐凝《京都还汴口作》:“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超遥。”
  
  又《观竞渡》:“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朱长文《宿僧房》:“夜静忽知身似梦,更闻寒雨洒芭蕉。”
  
  杨衡《答崔钱二补阙》:“贤人处霄汉,荒泽自耕耘。”又:“陇首降时雨,雷声出夏云。”
  
  杨凌:“南国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郑昈《落花》:“早春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又看花落尽,却忆未开时。以此方入世,弥令感盛衰。始知山简达,频向习家池。”
  
  李嘉祐《江上曲》:“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中雨。”
  立意总评
  
  评曰:前无古人,独生我思。驱江、鲍、何、柳为后辈,于其间或偶然中者,岂非神会而得也?其例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又:“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画作秦王女,乘鸾向烟雾。”鲍照:“剉蘖染黄丝,棼乱不可治。”吴均:“鹓雏若上天,寄声向明月。”又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又:“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念君久不归,濡迹滞江湘。”柳恽:“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送归客,潇湘逢故人”之例是也。诗人意立变化,无有倚傍,得之者悬解其间。若论降格,更须评之。如潘岳《悼亡诗》:“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思之极也。虽有依倚,吾无恨焉。如“明月入绮窗,仿佛想蕙质”,斯不及矣。
  【补遗
  
  苏、李之制,意深体闲,词多怨思。音韵激切,其象瑟也。曹、王之制,思逸义婉,词多顿挫,音韵低昂,其象鼓也。嗣宗、孟阳、太冲之制,兴殊增丽,风骨雅淡,音韵闲畅,其象篪也。宋、齐、吴、楚之制,务精尚巧,气质华美,音韵铿锵,其象筝也。唯古诗之制,丽而不华,直而不野。如讽刺之作,雅得和平之资,深远精密,音律和缓,其象琴也。
  
  此则见引于何汶《竹庄诗话》卷一。
  
  诗有四不入:轻重不等。用意太过。指事不实。用意偏枯。
  
  此则见引于梁桥《冰川诗式》卷九,许清云《皎然诗式辑校新编》据以编入第三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历代诗话
诗式卷一诗式卷二诗式卷三诗式卷四
诗式卷五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