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品三國下 》
非常君臣(4)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第三,忘恩負義。據《三國志·後主傳》及《趙雲傳》裴鬆之註引《雲別傳》,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劉禪追謚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有份。關羽追謚為壯繆侯,張飛追謚為桓侯,馬超追謚為威侯,黃忠追謚為剛侯,偏偏沒有趙雲。後來,由於姜維等人打抱不平,纔在第二年追謚趙雲為順平侯。趙雲是劉備集團的大功臣,更是他劉禪的大恩人。追謚故人,居然不念趙雲,還要別人提醒,豈非忘恩負義? 第四,沒有心肝。據《三國志·後主傳》及裴鬆之註引《漢晉春秋》,劉禪投降後到了洛陽,被封為“安樂公”。司馬昭設宴招待他,席間特地演奏了蜀國的樂舞(為之作故蜀技)。“凄涼故蜀伎,來舞魏宮前”,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所以“旁人皆為之感愴”,衹有劉禪“喜笑自若”。這一表現,就連司馬昭也看不下去。司馬昭對部下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麽可以到這種地步(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又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想念蜀國吧?劉禪說,這裏快樂得很,不想念蜀國(此間樂,不思蜀)。這實在太不像話。於是,隨劉禪入洛陽的舊臣郤正(郤音戲)就去對他說,下次再問,主公就說先人的墳墓在那裏,沒有一天不想念,然後把眼睛閉起來。後來,司馬昭又問這個問題,劉禪就按照郤正教的那樣說那樣做。司馬昭聽了大為懷疑,說我怎麽聽着像是郤正的話呀?劉禪馬上睜開眼睛,說你猜對了,就是他(誠如尊命)!結果所有的人都笑(左右皆笑)。你說劉禪是不是沒有心肝? 但是這些說法也都可以商量。第一,歷朝歷代的皇帝,哪個身邊沒有小人?漢文帝有沒有?漢武帝有沒有?昭烈皇帝劉備的身邊,難道就沒有?比如那個法正,就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小人,很讓諸葛亮傷腦筋的。再說劉禪也並非衹是親信小人。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號為“四英”,前赴後繼地輔佐劉禪。劉禪的政府,難道不是“賢人內閣”嗎? 第二,不戰而降也可以討論。歷史上不戰而降的並非衹有劉禪,劉璋也是。難道劉璋不戰而降就是棄暗投明,劉禪不戰而降就是喪權辱國?講不通吧?當然,劉禪和劉璋還是有區別的。劉璋說得很清楚:我們劉傢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沒給人民帶來什麽好處,反倒讓老百姓遭受戰爭之苦,實在於心不忍!這就值得肯定。劉禪卻沒有這個境界,他考慮的是保命問題,因此原本準備逃跑。衹是因為跑不掉,纔投降。所以,劉禪的不戰而降沒什麽可取之處。但蜀漢亡國也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不能因為他是亡國之君就把他說得一無是處。 第三,不追謚趙雲也有原因,原因就在劉備稱王時衹封了四員大將: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沒有趙雲,也沒有“五虎上將”一說。事實上,趙雲終其一生,也未能做到“名號將軍”。劉備在世時,是翊軍將軍。劉禪繼位後,做到徵南將軍、鎮東將軍,後來又因“失利於箕𠔌”而被貶為鎮軍將軍。所以,趙雲的地位一直不如關、張、馬、黃。劉禪按照四員大將的名單和規格來追謚已故將軍,正是繼承了其父的做法。這當然是委屈了趙雲,也確實忘恩負義。但這筆賬得先算在劉備頭上,不能衹駡劉禪一人。何況劉禪最後還是追謚了趙雲,應該說是從善如流,何必厚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內容簡介 | 非常君臣(1) | 非常君臣(2) | 非常君臣(3) | 非常君臣(4) | 非常君臣(5) | 非常君臣(6) | 難容水火(1) | 難容水火(2) | 難容水火(3) | 難容水火(4) | 難容水火(5) | 難容水火(6) | 難容水火(7) | 無力回天(1) | 無力回天(2) | 無力回天(3) | 無力回天(4) | 無力回天(5) | 無力回天(6) | 無力回天(7) | 殊途同歸(1) | 殊途同歸(2) | 殊途同歸(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