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品李白   》 痛心裂腑的重大失足(2)      康震 Kang Zhen

  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五十六歲的李白等來了永王李的使者韋子春。
  在《贈韋秘書子春》一詩中,李白表露了自己此時的想法:“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惟君傢世者,偃息逢休明。” 如果沒有救濟時代的用心,即使自己獨善其身又有什麽好處?恰逢休明時代,正可以乘機建功立業。“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我想像留侯張良那樣,安定社稷後,功成而悄然身退。剛纔我們說了,詩人既不甘於獨善其身,試圖兼濟天下,可是現實的政治環境又不能使自己滿意,於是他想出了這麽個折衷的辦法,即“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這就是李白的政治哲學、人生哲學。
  在《與賈少公書》中,李白說:“主命崇重,大總元戎,辟書三至,人輕禮重。嚴期迫切,難以固辭,扶力一行,前觀進退。”永王李是一方諸侯,卻接連三次專門派人上山邀請我加入幕府。我的身份卑微,但永王給予我的禮遇卻非常隆重。面對如此的盛情邀約,實在難以回絶,不得已衹好勉力前去,以觀進退。謝安在東山隱居,天下蒼生都渴望他出山治國。我並不想故作姿態,假意拒絶永王的邀請,藉機擡高身價,邀取天下虛名。衹不過抱定報國的决心,絶無其他的謬想。
  臨行之際,李白給傢裏人留下《別內赴徵三首》,表露出豪邁自信又依依不捨的心情:
  王命三徵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
  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
  顯然,詩人的情緒是高昂的,自信的,因為他認定這一次的選擇是正確無誤的,是一定能夠成功的。現在我們暫且停頓片刻,回顧一下李白自天寶三年以來漫遊的歷程。我們註意到,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的主要區域集中在今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顯然,這些區域要麽是接近朝廷政治、經濟中心的地區,要麽是文化繁榮、人文薈萃的地區。這說明李白的漫遊還是具有相當明確的政治目的的,而不是毫無目的的遊逛。他無時無刻不希望能夠東山再起,獲得進仕朝廷的機會。
  李白在長安的政治活動的確失敗了,但“安史之亂”的爆發似乎又給他提供了一個參與政治的機會。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機會再赴長安,但是永王李的邀請讓他再一次看到了政治生命的前途,這次機會距離他上次離開長安整整十二年,他等待的時間還不算長,年齡也還不算大,他還能拿動刀槍,這正是他欣然參加永王李軍隊的動機所在。
  於是,李白的思想又一次活躍起來,他自比諸葛亮、謝安,從軍東行。入幕後,永王軍中救國殺敵的氣氛感染着他,他表現出雄健的激昂情緒,似乎從此就要展開輝煌的政治人生了!李白充滿激情地抒寫《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這十一首詩最能表達他入幕之後的心情和對時局的看法,表現了李白平定內亂、建功立業的豪邁進取精神,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樂觀情緒: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竜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其一)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鬍沙。
  (其二)
  李白對當時的形勢相當樂觀,他認為衹要永王一出徵,長江流域的政治軍事局面就會趨於穩定,詩人自比可使王朝東山再起的謝安,表現了他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談笑”之間表現出詩人成竹在胸的氣魄。李白對永王李軍隊的命運以及當時政治局面的把握雖然不切實際,以策士自任的做法也過於盲目自負,但詩中勇赴國難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的,這也反映了詩人此時最真實的心態。
  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目錄
說在前頭:走下“仙壇”的李白李白是鬍人嗎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1)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2)李白是倒插門嗎(1)李白是倒插門嗎(2)
李白是倒插門嗎(3)李白絶嗣了嗎(1)李白絶嗣了嗎(2)
李白絶嗣了嗎(3)李白倒底長什麽樣怎樣實現“鯉魚跳竜門”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1)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2)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3)
“公主渠道”之謎(1)“公主渠道”之謎(2)“公主渠道”之謎(3)
氣宇不凡“謫仙人”(1)氣宇不凡“謫仙人”(2)將楊妃比作“飛燕”是不敬嗎(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