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49节:读《论语》献疑(4)
启功 Qi Gong
五孔子学《易》的年龄问题
《述而》篇"假我数年"一章中,有一些问题,自郑玄作注以来,直到近代,不断有人提出不同的解释,甚至形成争论。今据末学浅见,试作探讨,就正有道。
按:《述而》此章曰: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汉《太史公书》(《史记》)《孔子世家》首先节引此章以述孔子事迹说: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论语》是"记言",《史记》是摘用前人所记孔子之言,来叙孔子的事,虽属片段,也可资印证。这里极有关系的是有"若是"二字,使上下浯句得以连贯。
较后的是东汉末的郑玄所作的《论语》注,近年吐鲁番出土残纸中有郑注此段,注是说孔子"年过五十以学《易》"。这是把"五十"解作"年过五十。"此后何晏《论语集解》说:"《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矣。"这是认为孔子五十岁时,发出此项言论的。南朝皇侃《论语义疏》说:"当孔子尔时,年:四十五六,故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也。所以必五十而:学《易》者,人年五十是知命之年也。"北宋邢昺《注疏》云:"加我数年,方至五十,谓四十七时也。"南宋朱熹《集注》改"加"为"假",改"五十"为"卒",我们幼时塾师都用硃笔改过,才令我们来读。注又说:"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矣。"以上是在《论语》原文上所作的各种解释。
还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易"字下说:"鲁读为劝。"这便是读成"亦可以无大过矣",这是"鲁论"的本子,其本久已失传,其异文只可略备一说罢了。
今按一般人的情感,未到老年或有重病时,不易发出生命不长了的感叹,如在四五十岁的中年时代,一般的健康人说多活几年的希望,似是不太可能的。孔子发出"加我数二十年"的希望,绝不会在四五十岁之际。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学而》)这一章的主语是"吾",各阶段年龄的智力,都是孔子自己的事,并非人类普遍的情况。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原因是学了《易》。"五十以学《易》",是老年追述学《易》的年龄,正因五十学了《易》,才得知天命,并非任何人凡到五十便知天命的。又古"以"字与"已"是同一字,至今《汉书》中"以"字都写作" ",也就同于"已"字。《述而》篇中此句是追述开始学《易》的年龄。由于表示希望"加我数年"的原因是为了学《易》。这中间《史记》加了"若是"二字,极关重要。全章思想的顺序是:希望多活几年,从五十已学了《易》,如果真能多活,得以更全面地学《易》,这一生中,可无大过了。如用今天的话来串讲,可成以下的句式:
〔为学《易》)〕希望多活几年,〔我从〕五十岁已学《易》,若是〔能多活〕,可以无大过矣。
稍添虚词以作"今译",不算犯"增字解经"的戒条吧!
《论语》是记录口语的书,口语中是常有跳跃或插补的地方,例如《公冶长》篇第一章说: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试问公冶长身在缧绁之中,怎能就与孔子之女结婚呢?这里分明跳过了"出狱之后"一句,或者"妻"字作"许配"讲。但古注都作"结婚"讲的。也有补加插入的例子:"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在门弟子看了他的手足之后,就可接着得出今后免夫的结论,这"《诗》云……"十个字分明是追述平生谨慎的话,也就是在整段话中插入追述的话。从这类语言习惯看,"加我数年"一章的问题应是不难解释的。
六 曾子启手足的问题
《泰伯》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 | 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 | 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 | 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 | 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 | 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 | 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 | 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 | 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 | 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 | 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 | 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 | 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