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48節:讀《論語》獻疑(3)      啓功 Qi Gong

  今按"素"字,《說文》說:"素,白緻繒也。"其字從"糸",當然是指絲織品,素字亦有指白色的一義,但繪畫的技術,並沒見過滿塗衆色,然後以白粉鈎出輪廓的。春秋時代的繪畫,今天還未發現過,但戰國時的帛書(蔡季襄舊藏)中有人物形狀,也是墨鈎輪廓,中填彩色。還有小幅畫幡兩件,也是墨鈎仙人和風鳥、竜船(沒有彩色)。西漢初年軟侯夫人和另一墓中彩畫帛幡共兩幅,雖然衆彩紛呈,也是墨鈎輪廓。後世繪畫術語有"粉本"一詞,乃指畫稿。在畫稿背面用粉鈎在輪廓筆劃上,軋在所要畫的紙、絹或墻壁上,再去鈎畫,使位置不錯。這與鄭氏說恰恰相反。而漢儒一再說上邊所舉那些不合常情的畫法,究竟出於什麽意圖?推想不出二項原因:其一是死看"後素"二字。後既指繪畫的程序,"素"在"繪"之後,必然要先布衆色,然後以素分成其輪廓,衹好硬把絲織的"素"說成是白顔料了。其二是漢代諸儒,一見提到美女,便動心忍性,急忙擡出"禮"字以加約束。這樣美先禮後,又使子夏免於好色,豈不兩全其美!
  今按:孔子與子夏這次問答的話題是逐步推進的。子夏引《詩》句的第三句(鄭註"一句逸也"),而且這三句已講明白了,說女子的美,在其天生的素質,不在脂粉裝飾。子夏問其是非,孔子乃以繪事證明素質的重要,說繪畫要先有空白繒帛,然後才能往上作畫。子夏又聯想到"禮"是人所規定的,禮的出現,應是後於人們的天然本質,孔子於是加以肯定。問答到這裏,已和美女不相幹了。並且這段話中的兩個"素"字已經含義不同:"素以為絢"的"素",是指天生素質,"後素"的"素",是指白淨的繒帛,都與美女無關,而且所談的"禮"字又與美女更無關了。再用今語簡單串講,即是:(1)《詩》句說女子天生的倩盼美容,不待脂粉的裝飾。(2)孔子說這好比先有白淨的繒帛,然後才能畫上圖畫。(3)子夏聯想到人們都先有生來的天性,"禮"是後來所設的規範。
  從這種先後的次序看,"後素"實應是"後於素"之義。省略了表關係的"連詞",古今的漢語都非常習見。所以後世朱註就說:"後素,後於素也",是很明白的。鄭玄既熟視無睹。又歪講繪畫技術的通常法則,似有一定的緣故。
  今按:禮後的思想亦見於《老子》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韓非子·解老篇》、宋刊《河上公本老子》俱作"夫",清人多改為"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按作"夫禮者"是否定禮,作"失禮者"是肯定禮。但在孔子、子夏這段言論中,衹是論禮之先後,故與禮之是非無關。《老子》第十八章又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傢昏亂有忠臣。"這些說法更使儒傢學者受不了啦。所以從漢儒起,就設法把孔、老二傢的思想理論拉開距離。近代還有孔、老二人先後的爭論,更與此處的問題無關。其實古代先哲的言論,相近、相似,甚至相同的,本屬常事,未必都是誰抄誰、唯影響誰。即以"禮法"思想來說,孔子也有過明確的表現:宰予要縮短三年喪服,來問孔子,孔子回答他:"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陽貨》)父母抱持子女常經三年,是人的本性、本能,在先;"三年之喪"是"禮",在後。難道這也是抄襲、引用、雷同於老子的思想嗎?
  更可笑的是方說女子貌美,急以禮去約束她。難道三年喪服是要約束父母不要抱子二年或四年嗎!
  按儒傢在這裏的麯解,究竟有什麽緣故?試作推測:大約尊儒的學者們看到孔子的言論與老子有相近的地方,恐怕有損孔子的尊嚴,故把二者拉開。還有一種可能:鄭氏生活在漢末黃巾活動最盛的時期,黃巾又打着老子的旗號,鄭氏的規避老子,也是可以想見的。到了朱熹是宋代人,"宋儒"本是用道傢的探討什麽宇宙、心性等等無可捉摸的說法來解釋儒傢學說的,簡言之,他們是內道而外儒的,所以朱註不躲避"後素",承認"先素後繪"(即繪後於素),但朱註還稍有保留,仍把素說成是白粉質地,而不說是白絹,這分明是一半遵從客觀事物的實際,一半遷就鄭註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