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48節: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1)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xī)。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𠔌。為天下𠔌,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語譯】
  要知道雄強,但要守住雌柔,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溪𠔌。成為天下的溪𠔌,那麽恆常的德性就不會離開,最後回歸到嬰兒的狀態。
  要知道白色,但要守住黑色,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範式。成為天下的範式。那麽恆常的德性就不會有差錯,最後回歸到無極當中。
  要知道榮耀,但要守住羞辱,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河𠔌。成為天下的河𠔌,那麽恆常的德性就富足了,最後回歸到質樸當中。
  樸實的"道"分散了就形成萬物,聖人運用它就成為百官之首。所以完善的制度是不割裂的。
  【感悟】
  本章講的是"三知""三守""三復歸"。
  "三知""三守"中的"知"和"守"的對象雖然不同,但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那就是要知道陽性,守住陰性。
  第一,"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雄"和"雌"是一對陰陽,"谿"是指溪𠔌,溪水流註的地方,實際可以理解為大海。是指萬河萬流,河流歸聚的地方。你衹有守住雌性的東西、陰性的一面,才能成為天下萬物所歸嚮的地方、所歸宿的地方。衹有成為天下萬物所歸宿的地方,才能"常德不離"。"常"字在馬王堆帛書本《老子》中都寫成"恆",為什麽後來的通行本改為"常"呢?這是因為避諱,漢代有一個皇帝,名字叫劉恆,所以就不能再叫"恆"了,要改為"常"。這個"常"就是"恆",就是恆常不變的意思。恆常的德性是永遠不變的,德不變,就是道不變。這樣道和德都不離開自己,最後回到嬰兒的狀態。
  老子《道德經》書名中,"道"和"德"是什麽關係?很簡單,德是道的具體體現,道是德的無形的本體。天下萬物就是個道字,但是這個道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它表現出來的就是德。正因為是"德",所以我們都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所以道和德是一回事,是表裏關係。當然也有人理解,《道德經》一開始是"德",又和我們今天這個"得到了這個東西"的"得"相同,所以"道德經"就是"得道的經典"。這樣理解太狹窄了。
  第二,"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白"和"黑"是一對陰陽,白是陽,黑是陰。我們中國有一張世界上最美的圖,那就是太極圖,太極圖就是黑白兩色組成,好比兩條魚互相糾纏在一起。當然你們看到的太極圖99%都是錯的。老子要堅守黑的東西、堅守陰性一面,衹有這樣才能成為天下的範式,就是天下的楷模,或者叫天下的法則。成了天下的法則,常德纔不會有差錯,道也就不會有差錯了。"忒"是差錯的意思,"不忒"就能復歸到無極當中去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