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四编 民族融合(6)
董耀会 Dong Yaohui
三娘子对蒙汉团结作出过哪些贡献?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晚年所娶的一位年轻、美丽的妻子。她出身在蒙古族的乌审部,自小游牧在长城脚下,深知蒙汉人民对和平的需要和渴望。著名的隆庆议和,就是在她的力促下达成的。1581年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深明大义,根据蒙古族风俗和明朝要求续嫁并辅佐至第三代顺义王,极力维护与明朝友好关系,发展长城沿线互市贸易,被明廷封为“忠顺夫人”。她毕生参与掌握兵权,忠诚不渝地长期贯彻执行隆庆议和,对长城内外蒙汉两族人民安定团结、发展经济作出很大的贡献。例如1587年六月,俺答之孙扯力克曾经率军数万,陈兵长城下,声言有马八千匹,要明朝按价购买,否则就要攻进关去。当时正值下了十几天的大雨,边墙多处坍塌形势十分危机,大同巡抚郑洛急与三娘子联系。通过三娘子之力使扯力克撤回军队。三娘子和明朝不少官员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如宣大总督吴兑和大同巡抚后任宣大总督的郑洛,他们与三娘子常通函柬,友情甚笃。由于这些交往,不少涉及明蒙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纠纷,得以及时解决,避免了诉诸武力。这对蒙汉人民都是有利的,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尊敬。1606年三娘子去世,被葬在今包头市萨拉齐镇东20公里的美岱召,今召内东北隅的“太后庙”里尚存有三娘子的骨灰塔。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主张修长城?
清朝灭明之后,关于修不修长城争议颇多。顺治年间,不少大臣提出要加强北部防御能力。但康熙当政之后,终于下决心停止了长城的修筑。他在兵部等衙门奏议修复古北口一带长城的奏折上道:“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大修长城,最终灭于我”,因此,康熙吸取明亡国的教训,决定不再兴筑长城。后来康熙曾在一首诗中讥讽秦始皇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费尽了民力,但是仍然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变了统治的政策,采取了道德教化和拉拢人心的“怀柔”政策,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又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浩大的长城工程。这项政策包括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封以爵位官职,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等等。还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见皇帝,观光赐宴,待遇很优厚。康熙还特别重视蒙族上层,他强调“满蒙一体”,让皇室子女和他们通婚联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各地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喇嘛庙,也是想利用宗教进行统治。这些措施,当时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清朝治理长城区域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清据康熙制定的“不专恃险阻”,长城“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的筹边指导原则,加强对长城带各民族的治理。
一是克服分裂,加强统治地位的斗争。1646年,进一步绥服漠北蒙古,康熙初平定察哈尔部反叛,1684年,谕达赖喇嘛来漠北协同清调解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之争,加强了清对漠北的统属关系。长城西北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合并其他三部,控制了天山南北两路,占有新疆、青海、漠北等广大地区,借助沙俄势力进兵喀尔喀蒙古,其后继续东进乌珠穆泌,威胁北京。康熙帝于1690年亲征,大败噶尔丹,迫使其败逃科布多(今蒙古国西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陆续平定了噶尔丹,击败了噶尔丹策零、阿睦尔撒纳,平定了准噶尔。1759年又平定大、小和卓木,稳定了长城区域各地的统治,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
二是众建分治,改革民族地区管理制度。清对长城区域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设置,采取因地制宜,“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分治政策。1661年改理藩院为与六部平行的中央机构,专管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事务;设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宁夏、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下设副都统、城守尉等分驻各地;蒙古则分为内属蒙古、外属蒙古两部分,内属蒙古即“大清国”建立以后归附和被征服的蒙古,对其编设旗、佐,直隶内务府管辖,属于清皇室的内属旗;外藩蒙古包括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清汲取历史上中央王朝统治北方少数民族的经验,对外藩蒙古采取“众建分治”政策,实行盟旗制度,作为统治蒙古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盟旗之间无统率之权,军政大事一律由中央政府独揽。
三是完善封建国家民族政策。清汲取了强制汉族剃发与易服的教训,对长城区域其他各少数民族采取“从俗从宜”政策,不改变其“衣冠制度”;竭力扩大宗教影响;对少数民族实行“恩威并济”的怀柔政策;对入关前归附于清并在统一全国之战中积极效力的内蒙古王公贵族给予优待,地位几乎与满洲贵族平等,可在中央机构担任要职;承认外藩蒙古王公的原有社会地位,分别封为王,贝勒、贝子、公、台吉;对维吾尔族上层也封以爵号;通过建立朝觐制度,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轮班来京朝觐,到木兰围场扈从围猎、接受赏赐,去避暑山庄朝觐、赴承德燕宴,以怀柔政策达到“建威削萌”的目的。继续实行满蒙联姻,加强满蒙联盟。采取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对蒙古只取“九白之贡”,不收赋税;对新疆则“薄其赋”,粮租只收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统治时期的1/10,放宽内地与新疆的贸易限制,大力推广屯田;大力开辟驿路,广设台站,形成以北京为中心、通往长城各地的交通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3) | 第一编 历史沿革(4) | 第一编 历史沿革(5) | 第一编 历史沿革(6)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 第一编 历史沿革(9)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0)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 | 第二编 建筑遗存(2) | 第二编 建筑遗存(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4) | 第二编 建筑遗存(5) | 第二编 建筑遗存(6) | 第二编 建筑遗存(7)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 第二编 建筑遗存(9)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