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四編 民族融合(6)      董耀會 Dong Yaohui

  三娘子對蒙漢團结作出過哪些貢獻?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晚年所娶的一位年輕、美麗的妻子。她出身在蒙古族的烏審部,自小遊牧在長城腳下,深知蒙漢人民對和平的需要和渴望。著名的隆慶議和,就是在她的力促下達成的。1581年俺答汗死後,三娘子深明大義,根據蒙古族風俗和明朝要求續嫁並輔佐至第三代順義王,極力維護與明朝友好關係,發展長城沿綫互市貿易,被明廷封為“忠順夫人”。她畢生參與掌握兵權,忠誠不渝地長期貫徹執行隆慶議和,對長城內外蒙漢兩族人民安定團结、發展經濟作出很大的貢獻。例如1587年六月,俺答之孫扯力剋曾經率軍數萬,陳兵長城下,聲言有馬八千匹,要明朝按價購買,否則就要攻進關去。當時正值下了十幾天的大雨,邊墻多處坍塌形勢十分危機,大同巡撫鄭洛急與三娘子聯繫。通過三娘子之力使扯力剋撤回軍隊。三娘子和明朝不少官員都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如宣大總督吳兌和大同巡撫後任宣大總督的鄭洛,他們與三娘子常通函柬,友情甚篤。由於這些交往,不少涉及明蒙之間政治和軍事上的糾紛,得以及時解决,避免了訴諸武力。這對蒙漢人民都是有利的,受到蒙漢兩族人民的尊敬。1606年三娘子去世,被葬在今包頭市薩拉齊鎮東20公裏的美岱召,今召內東北隅的“太後廟”裏尚存有三娘子的骨灰塔。
  康熙皇帝為什麽不主張修長城?
  清朝滅明之後,關於修不修長城爭議頗多。順治年間,不少大臣提出要加強北部防禦能力。但康熙當政之後,終於下决心停止了長城的修築。他在兵部等衙門奏議修復古北口一帶長城的奏摺上道:“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專恃險阻,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大修長城,最終滅於我”,因此,康熙吸取明亡國的教訓,决定不再興築長城。後來康熙曾在一首詩中譏諷秦始皇修長城,雖然工程浩大,費盡了民力,但是仍然沒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變了統治的政策,采取了道德教化和拉攏人心的“懷柔”政策,來拉攏蒙、藏各族的上層,又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統治的辦法代替浩大的長城工程。這項政策包括優給廩祿、減免徭賦,封以爵位官職,保證他們的世襲權利等等。還規定他們輪流到北京或承德見皇帝,觀光賜宴,待遇很優厚。康熙還特別重視蒙族上層,他強調“滿蒙一體”,讓皇室子女和他們通婚聯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黃教,尊崇活佛,優禮喇嘛。各地大興土木,修建了許多喇嘛廟,也是想利用宗教進行統治。這些措施,當時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清朝治理長城區域各民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清據康熙製定的“不專恃險阻”,長城“不設邊防,以蒙古部落為之屏藩”的籌邊指導原則,加強對長城帶各民族的治理。
  一是剋服分裂,加強統治地位的鬥爭。1646年,進一步綏服漠北蒙古,康熙初平定察哈爾部反叛,1684年,諭達賴喇嘛來漠北協同清調解土謝圖汗、札薩剋圖汗之爭,加強了清對漠北的統屬關係。長城西北的漠西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合併其他三部,控製了天山南北兩路,占有新疆、青海、漠北等廣大地區,藉助沙俄勢力進兵喀爾喀蒙古,其後繼續東進烏珠穆泌,威脅北京。康熙帝於1690年親徵,大敗噶爾丹,迫使其敗逃科布多(今蒙古國西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陸續平定了噶爾丹,擊敗了噶爾丹策零、阿睦爾撒納,平定了準噶爾。1759年又平定大、小和卓木,穩定了長城區域各地的統治,結束了長期混亂的局面。
  二是衆建分治,改革民族地區管理制度。清對長城區域少數民族地區行政機構的設置,采取因地製宜,“衆建之而分其力”的分治政策。1661年改理藩院為與六部平行的中央機構,專管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少數民族事務;設盛京、吉林、黑竜江、綏遠、寧夏、伊犁將軍和烏裏雅蘇臺定邊左副將軍,下設副都統、城守尉等分駐各地;蒙古則分為內屬蒙古、外屬蒙古兩部分,內屬蒙古即“大清國”建立以後歸附和被徵服的蒙古,對其編設旗、佐,直隸內務府管轄,屬於清皇室的內屬旗;外藩蒙古包括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清汲取歷史上中央王朝統治北方少數民族的經驗,對外藩蒙古采取“衆建分治”政策,實行盟旗制度,作為統治蒙古的基本社會組織形式,盟旗之間無統率之權,軍政大事一律由中央政府獨攬。
  三是完善封建國傢民族政策。清汲取了強製漢族剃發與易服的教訓,對長城區域其他各少數民族采取“從俗從宜”政策,不改變其“衣冠制度”;竭力擴大宗教影響;對少數民族實行“恩威並濟”的懷柔政策;對入關前歸附於清並在統一全國之戰中積極效力的內蒙古王公貴族給予優待,地位幾乎與滿洲貴族平等,可在中央機構擔任要職;承認外藩蒙古王公的原有社會地位,分別封為王,貝勒、貝子、公、臺吉;對維吾爾族上層也封以爵號;通過建立朝覲制度,少數民族王公貴族輪班來京朝覲,到木蘭圍場扈從圍獵、接受賞賜,去避暑山莊朝覲、赴承德燕宴,以懷柔政策達到“建威削萌”的目的。繼續實行滿蒙聯姻,加強滿蒙聯盟。采取一些特殊的經濟政策:對蒙古衹取“九白之貢”,不收賦稅;對新疆則“薄其賦”,糧租衹收準噶爾和大小和卓木統治時期的1/10,放寬內地與新疆的貿易限製,大力推廣屯田;大力開闢驛路,廣設臺站,形成以北京為中心、通往長城各地的交通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編 歷史沿革(1)第一編 歷史沿革(2)第一編 歷史沿革(3)第一編 歷史沿革(4)
第一編 歷史沿革(5)第一編 歷史沿革(6)第一編 歷史沿革(7)第一編 歷史沿革(8)
第一編 歷史沿革(9)第一編 歷史沿革(10)第一編 歷史沿革(11)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第二編 建築遺存(1)第二編 建築遺存(2)第二編 建築遺存(3)
第二編 建築遺存(4)第二編 建築遺存(5)第二編 建築遺存(6)第二編 建築遺存(7)
第二編 建築遺存(8)第二編 建築遺存(9)第二編 建築遺存(10)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