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47節:六、東山再起(8)      康震 Kang Zhen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蘇軾對於新法的認識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他看來,無論是新法還是舊法,都要校量利害,都要實事求是,都要看它的實際效果。蘇軾非常反感當初王安石獨斷專行地推行新法,反感新法人物否定一切的態度;同樣,他對於現在舊黨人物上臺後不加分析地全面推翻新法,盲目否定一切與新法有關政策的做法也非常反感。
  可是這樣一來,蘇軾必然與主持元祐更化的司馬光發生巨大的矛盾,換言之,作為一個曾經被新黨迫害的舊黨人物,蘇軾回到朝廷後,由於自身政治觀念的轉變,又開始與自己所屬的政治派別發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元祐更化"時期,退居十五年的司馬光重新主持朝政。司馬光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謹言慎行、德高望重,是當朝的道德楷模。他與高太後達成共識,認為神宗皇帝、王安石的變法求新已經完全失敗,當務之急便是罷廢新法,恢復宋仁宗時期的政治格局。所以司馬光執政之後,就有計劃、分步驟地起用反對變法的大臣們,並陸續廢除新法法令。
  有一些新法法令在施行的過程中確實弊端較大,所以廢除之後沒有什麽太大的爭議,但是有些新法的廢除問題沒有那麽簡單。司馬光與蘇軾爭論的焦點就在於是否應該廢除免役法。
  王安石變法之前,朝廷施行的是差役法。官府的許多勞役都由老百姓來承擔,使其不能專心務農,貪官污吏又趁機敲詐勒索,導致許多農民傾傢蕩産。免役法則規定,老百姓如果不能服勞役,可給官府交錢,由官府雇用勞役。免役法的弊端在於有的部門收繳的免役錢款過多,而收繳的錢也並未完全用於雇用勞役。但是任何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人物,大都認為,免役法與差役法相比較,還是利大於弊。
  蘇軾原來是堅决反對免役法的。但此後多年在地方任官的實踐經驗告訴他,免役法的確比差役法要好得多。所以,蘇軾雖然因反對新法而吃了很大的苦頭,但他並沒有從個人的好惡、所屬的政治派別利益出發,而是從法令政策的實際效果出發,從校量利害、實事求是的原則出發來考慮問題,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成為免役法的堅决維護者。
  然而,"元祐更化"領袖司馬光的頑固程度與王安石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新法的成見太深,根本不同意繼續實行免役法。蘇軾將自己在密州實踐免役法的種種好處說給司馬光聽,可司馬光就是不采納他的意見。
  一次,在宰相政事堂裏,他與司馬光又開始激烈地爭論免役法的存廢問題。司馬光不由得勃然大怒,氣得臉色都變了。蘇軾慢慢說:"當年您做諫官時,與宰相韓魏公(琦)爭論朝政得失,魏公雖然很不高興,您依然奮然不顧地說下去。如今您當了宰相,難道就不能允許我把話說完嗎?"見蘇軾提起往事,司馬光不得不勉強一笑以示歉意,但心中的芥蒂卻揮之不去。他對蘇軾的意見置若罔聞,依舊一意孤行。司馬光這種獨斷專行、固執己見的做法讓蘇軾極為憤慨。退朝回傢後,他依然怒氣衝衝,一邊卸巾解帶,一邊連聲怒呼:"司馬牛,司馬牛!"(事載蘇轍《竜川別志》、宋·蔡縧《鐵圍山叢談》)司馬牛本是孔子一位學生的名字,與司馬光沒有任何關係,蘇軾衹不過想表達司馬光太倔強,簡直就是死牛筋,一根筋,所以脫口而出"司馬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